依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
2024-07-12王双张晓民
王双?张晓民
思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呢?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课程特点来实施教学。
一、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在教育体制改革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这不仅是指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出色的思辨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忽视了思辨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改变。
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上,这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改变,更是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为教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水平。
二、思辨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思辨能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关乎人们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和判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化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思辨能力后,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分析,对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内容形成准确的理解,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这样的知识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思辨能力的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参与到各种思考和讨论活动中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使其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学会独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依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质疑是推动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精心创设疑问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提出一个关键性问题:“作者是怎样把草船借箭和诸葛亮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写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让鲁肃去找诸葛亮?曹操为什么要借箭给诸葛亮?”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也会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在讨论中大胆提出问题,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将课堂变成一个互动、探究和学习的平台。
以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乌鸦喝水》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乌鸦最终是否成功地喝到了水?为什么?大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乌鸦还可以怎么做才能喝到水?”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们认为乌鸦是一个怎样的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你们认为乌鸦的行为是否值得学习?为什么?
你们认为这个故事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道理或启示?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使其不仅能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的内涵,还能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以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行为,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只小壁虎,你会借给它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有的说“我不会借”,有的说“我会借”。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感情、人物心理等方面对小壁虎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内容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领悟到小壁虎的机智和勇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四)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够引发他们的新思考,培养其思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题:
请分析雨来的行为举止,他的哪些品质让你觉得他是一个小英雄?
课文中描述了雨来与鬼子的斗争,请分析这场斗争中雨来表现出哪些勇敢和智慧的行为?
雨来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你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品质?
这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筛选信息、分析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学生解答这些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在练习中,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活动会更加活跃,思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未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组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作为一种理性思考的方式,涉及对事物的深入剖析和辩证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将辩论活动融入其中,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辩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辩论活动,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如“蔺相如和廉颇,谁更值得尊敬?”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辩论。在辩论活动中,学生需要仔细分析课文内容,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思考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行为动机以及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和回应对方的论点。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这样的辩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在思考和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逻辑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未来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六)注重对学生进行提问式阅读,提高其思辨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肩负着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任。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的目的。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以便确定合适的阅读材料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之前的教学活动、作业和测试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阅读兴趣,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
其次,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回答,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再次,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但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探索和成长。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这样,学生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和思考方式,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巧妙设计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并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是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思辨能力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小学生正处于思辨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立项的重点课题“依托统编教材发展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ZJZ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