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游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4-07-12李凤养
李凤养
【摘要】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应当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知识的学习趣味。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也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尚处于发展发育阶段,他们对于数学知识中的抽象符号、公式概念等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而游戏作为小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当中,不仅与学生的兴趣特征、思维模式高度契合,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等各个方面均产生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教学 融合策略 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34-03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1]。数学游戏则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融入到游戏活动中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将游戏活动渗透到知识的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其所具备的趣味性、竞争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特征,也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首先阐述了数学游戏的定义及其类型,之后分析了将其运用在数学教学实践当中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具体的运用策略。
一、数学游戏的定义与类型
数学游戏,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教育活动。这种游戏旨在通过创造性和互动性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在游戏过程中锻炼数学技巧[2]。数学游戏开展的目的,一是要帮助学生更为生动、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游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根据数学知识的不同,数学游戏可分为代数游戏、算数游戏、几何游戏、概率游戏、逻辑游戏等类型;根据数学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将数学游戏分为故事类游戏、讨论类游戏、实践类游戏、操作类游戏等类型。而通过对上述游戏类型以及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可知,小学阶段数学游戏大致可分为语言类游戏、猜想类游戏、益智类游戏、操作类游戏以及竞赛类游戏五种类型。
二、游戏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原则
(一)启发与思考并重
启发性原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指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发现、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首先,在实践中教师一则要时刻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自己的“主导性”地位。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游戏情境或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积极思考,在掌握相应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稳步提升,在依托游戏对知识的生成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信心和探索热情。
(二)能力与兴趣共存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该阶段学生以形象性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往往需要借助直观的事物或者相应的活动才能够实现切实掌握。而教师运用游戏展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游戏与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相一致,同时还要让游戏活动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相契合,如此才能够充分凸显游戏的优势价值,才能够切实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三)参与与组织兼具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并不单单指的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也包括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而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游戏展开教学实践,一是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找到知识之间共性和差异;二是要全面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关注对游戏活动的科学组织,让学生在“有规矩”的知识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能力发展。
三、游戏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语言游戏,激发学习欲望
语言游戏指的是通过语言为学生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想、原理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理解数学知识原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针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语言类游戏设计来说,主要形式往往是讲故事、唱儿歌、演节目等类型。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一)”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该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并能够根据其中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当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下初步了解这些方向知识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唱儿歌”的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儿歌(如图1),并带领着学生学习。当学生学会儿歌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室当中的任意位置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方位辨识比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条件下的位置特点,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猜想游戏,培养想象能力
猜想游戏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游戏活动形式[3]。小学数学教师将猜想类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主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满足自身认知的需求,也是发展自我能力的过程,更是活化思维、创新意识的过程。例如,在进行“认知图形(一)”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该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初步建立上述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并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根据其形状特征进行分类。而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比一比 想一想 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导入。如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在讲台桌子上立起一块黑布,之后,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物体依次放在黑布后方,通过“逐渐向上移动”的方式,让学生猜测黑布后方是什么立体图形,并让学生说明猜测依据。将猜测游戏融入到课堂导入环节当中,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形态理解,同时也在发展学生空间意识的同时,活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益智游戏,活化学科思维
益智游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知识、技能、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的游戏[4]。往往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项感官。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益智游戏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创造潜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智力开发和培育学生良好品行的作用,让学生树立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例如,在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该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但是相较于其他数学知识来说,该部分知识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相对枯燥,导致学生在正式学习时并不感兴趣。为此,为了打破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固有认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数字迷宫”游戏来“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初步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当所有学生表示“我会了”之后,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数字迷宫”分发给学生(如图2)。当所有学生拿到“题目”之后要反向放在桌面上,待教师说“开始”之后,所有学生开始作答,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这种游戏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同时也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
(四)操作游戏,巩固知识理解
操作游戏与实践活动往往有着一定联系,也是数学游戏中最为常见的游戏类型,既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还需要学生学会协调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小学数学教师将操作游戏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理解一些相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该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依据两类物体的特征,主动探索出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实现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项“趣味包装”的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并分析它们的外在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准备好的实物,如魔方、药盒、鞋盒等物品,并给学生每人分发一张包装纸,让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不同物品“包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学生一同完成。而当所有学生完成对自己物品的包装任务之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包装过程”进行交流讨论,并运用已经掌握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知识,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可知,越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容易让学生关注问题本身,提升能力。
(五)竞赛游戏,培养合作意识
竞赛类游戏指的是具有竞争意蕴的游戏活动,关注对学生参与热情的激发,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竞赛类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比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不仅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且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从而全面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进行“小数”知识的教学时,小数知识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在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完“小数”知识之后,根据学生的日常表象和实际学情,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再结合信息技术的多功能优势,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教师在课前就设计好的“闯关题目”。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好“排兵布阵”。之后,每一小组要根据之前确定好的“答题顺序”进行“游戏闯关”,每一关卡的题目难度会随着闯关级别而上升。最终在最短时间内冲破最后关卡的小组获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小组成员的“成败”对最后的结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既需要组长充分了解组员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扎实掌握。通过借助小组竞争游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也在锻炼学生运算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体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将游戏活动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实现更为轻松地学习,同时也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实现了“寓教于乐”。因此,作为一名成长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游戏教学的优势价值,通过趣味、多元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完德草.融入游戏 激发课堂——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考试周刊,2023(49):89-92.
[2]陈栋.借数学游戏,展数学魅力——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游戏化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5):44-46.
[3]赵洁.融入游戏 激活数学课堂——谈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3(1):154-156.
[4]袁玉娟.数学游戏,玩出“数学味”——对小学低段“玩味”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5):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