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2024-07-12徐欢腾
徐欢腾
摘 要:江苏省南通中学以“打造有强度、有力度的通中体育”为工作目标,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实施课程引领的、实践导向的、知行合一的体育思政课,实现以体育人的教育目的,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南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6-0009-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育课程思政作为全课程育人的重要组成,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三全育人”,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南通中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着力构建了“中流击水”大思政课程体系,把思政教育扎根于多样的课堂,扎根于丰富的活动,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寓教于学、寓教于事、寓教于趣、寓教于境,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筑牢思想根基,擦亮人生底色,争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12月,学校成功获评江苏省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2023年10月,江苏省政协主管的《征程》杂志以《中流击水图强志 涓涓细流育新人》为题,全面系统地专题报道了学校大思政育人特色实践。本文重点探讨学校体育学科进行思政教育的实施经验,旨在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新时代南通中学体育工作建设目标
“积健为雄”是蔡元培先生在1919年对我校学校体育工作的勖勉。百年来我校一直秉承着“积健为雄”的体育教学传统。新的发展阶段,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伟大号召,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学校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平台,依据当代学生体质不强、意志不坚、缺少阳刚之气等普遍现象,提出了“打造有强度、有力度的通中体育”的工作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努力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增色添彩。
二、南通中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课程引领的体育思政课,守牢立德树人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体育学科应立足课堂,结合体育课程所蕴含的培养责任、果敢、刻苦、担当、勇敢、乐观等思政元素,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体育课程实施进行了梳理与重塑,在学习技能、运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些思政元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悄无声息地体会到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强身健体,铸魂育人”。
比如在乒乓球选项教学中,开展政治认同、爱国主义、奋勇拼搏等方面的教育;在大球类运动等集体项目中,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及凝聚力教育;在田径中长跑中对学生进行挑战自我和吃苦耐劳精神教育,强化学生顽强拼搏、自信自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课程思政中,还应根据不同授课对象、不同授课内容设置不同的运动情境。比如在体能练习时,结合学校青少年航校资源,设计军事化的实战情境,感受军人为了祖国不畏牺牲、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耐力素质时,设计长征“跋山涉水”的练习情境,体会先辈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革命斗争精神(图1)。
图1 体育思政情境教学现场
体育还是天然的挫折教育手段。在学生们无法继续完成练习时,引导他们坚持下去;在无法完成新练习或难度较高的动作时,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在比赛失败的时候,启迪他们正确对待输赢。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和个人发展道路上的风雨、荆棘、坎坷,唤醒学生与他人、社会、民族之间的联结,在内心种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种子。
所以体育课程思政并不是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要能够挖掘出学习内容中蕴藏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然后将其以适当的方式融入课程之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功能。
另外,学校还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依傍濠河开设了龙舟特色课程,学校学生参与到龙舟运动中,把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植根在学生的内心,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小龙舟连接着思政大课堂,每年新生入学都会举行“新龙入水”仪式,每年高考之前也都要集中组织学生划龙舟壮行,通过赛龙舟活动,锻炼学生体质,锤炼学生意志,强化团队合作,弘扬拼搏精神,涵养学生勇往直前的雄健气概和争先精神,激发他们敢立潮头勇作为的责任担当(图2)。
图2 龙舟课程
(二)实践导向的体育思政课,凸显体育思政具身性
“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办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而这一点正是体育学科的优势。体育课程思政拥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先天优势——具身性,即通过身体练习让学生直观体会思政教育。“具身”强调“身体”的“在场感”与“亲历性”,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体育品德以及体育课堂中融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理想信念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之外,要主动把体育思政与“勤练、常赛”结合起来,坚持活动育人,凸显体育思政的具身性。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以及田径运动会和阳光体育节等,同时统筹建设学校体育类学生社团,不断推动校园体育活动常态化,做到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上还设置了5千米的校园迷你马拉松项目,通过完赛奖牌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比赛时虽然筋疲力尽,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在拿到完赛奖牌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成功体验。“挫愈勇,意志坚”,体育就需要一种竞争拼搏精神,通过勤练与常赛,学生体验到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失败,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些正是思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图3)。
图3 趣味体育比赛5千米迷你马拉松场景
此外,南通中学思政教育还特别重视典型示范和榜样引领。知名校友回校开讲座、作报告已成为南通中学思政教育的一大亮点。排球作为我校传统优势项目,输送了3位世界冠军16位国手。体育学科精心组织开展了“情系母校,冠军之约”座谈会、世界冠军面对面、《学习女排精神,实现强国梦想》主题思政课等活动,由她们来讲述亲身经历的体育故事,将女排精神融入思政,引导和强化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榜样力量,将具身教育和榜样引领的育人实效有机组合(图4)。
(三)知行合一的体育思政课,增强青年学生行动自觉
思政育人的魅力不仅在于课堂上“畅饮真理”的酣畅,更在于习得“真理”后的知行合一。课程思政最终目的是内化素养,知行合一,所以我们创造了更多真实场景,让学生转换角色,增强行动自觉。
体育教师主动作为,结合学校“精品课程进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学生体育课程进社区,牵手流动花朵,在周末组织学生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进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学科教师带领学生每月一次走进南通市欢腾蜗牛助残公益服务中心,与唐氏综合征儿童和孤独症孩子一起进行趣味练习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体察国情、民情、社情,通过对社会群体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每次南通作为中国女排超级联赛赛区的时候,体育学科都要向学校申请组织学生代表到现场观赛,感受女排精神,体验现场升国旗,唱国歌。学生代表们在比赛结束后纷纷表示,要把“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女排精神,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勇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
体育学科就是这样想方设法地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既 启 发 学 生“思”,又带着学生“行”,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力量和资源,在丰富的实践教学中实现“思”与“行”的统一。
三、结语
南通中学体育思政是学校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中流击水”大思政课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学校课程思政体系是从体育思政这个着力点出发来构建全局的,并通过龙舟特色课程作为突破口来进一步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勇于到中流击水,敢立潮头勇作为的责任与担当。
南通中学从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确立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全面贯彻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教会、勤练、常赛”,高质量实施体育课程,努力打造有强度、有力度的通中体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未来,南通中学体育思政工作中还要更加发挥具身性的学科优势,更加注重拓宽思政教育的场域,更加关注高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项目式、探究式体育思政学习。在学校每年的阳光体育节还可以增设“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周”,进行舞龙、舞狮、传统武术、毽球、空竹等传统体育项目的体验,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