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籍老红军:不忘群众恩情

2024-07-12胡遵远王凤霞

党史文汇 2024年6期
关键词:老汉红军

胡遵远 王凤霞

安徽省金寨县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里共走出12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顽强拼搏,在生活中重情重义,对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救命之恩,始终是铭记于心、感恩于行。

老红军陈祥:移姓改名谢恩人

陈祥(1915—1997),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人,原名邸银国。1932年3月参加红军,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32年9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川陕后,中共皖西北道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并将部分主力红军和霍山县独立团等地方武装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邸银国随霍山县独立团编入红二十七军,留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

10月下旬的一天,在舒城官庄与敌人激战中,邸银国左臂中弹,战友们迅速从衣服上撕下布帮他包扎,邸银国不顾伤痛继续参加战斗。团长和营长将邸银国等几名负伤的战士召集在一起,发给每人3块钢洋,并告诉他们:目前的形势极为艰险,要求他们离队养伤。邸银国将钢洋归还,坚定地说:“首长!我的腿照样能跑路、能爬山,我的右手照样能扣扳机、打敌人,我死也不离开部队!”首长被他的坚决态度感动,批准了他的请求。邸银国带伤继续参加红二十七军的辗转作战,永不掉队成了他的坚定信念。行军作战中他表现得更加主动勇敢,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称赞。

1934年11月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离开金寨葛藤山,16日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邸银国所在部队因需护送伤员被留在鄂豫皖。随后,中共皖西北道委决定:将在皖西北地区分散的红军集中整编为红二一八团,坚持根据地的斗争。邸银国遂成为该团一营的红军战士。

1935年2月1日,红二一八团在金寨抱儿山与鄂东北独立团会合。2月3日,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以这两支部队为基础,在太湖凉亭坳(现属岳西县)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未设军长,高敬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八十二师和手枪团。邸银国任师部警卫班班长。

2月15日,红二十八军转战到潜山县王庄,发现一座很气派的地主庄院。一打听,原来是国民党安徽省财政厅厅长、曾任代理省长的余谊密的老家,余谊密正在这里过春节。于是,他们决定借此机会生擒余谊密。

正月十二这一天,邸银国和手枪团的几位战士头戴礼帽,身穿长袍马褂,提着精致的大礼盒,化装成余家的好友,到余家拜年。守门人没有怀疑,直接让他们进了院。就在余谊密的警卫人员生疑打量邸银国等人之际,邸银国大喝一声,缴了警卫人员的枪。余谊密见状,吓得瘫倒在地。余谊密的儿子闻讯持枪从另一个房间冲出来,刚要开枪,邸银国一个箭步冲上去,迅速打掉他的手枪,用力将其双手反剪在背后制服在地。家丁们吓得纷纷跪地求饶。邸银国等红军战士押着余谊密凯旋。

6月下旬的一天,邸银国在湖北蕲春张家塝战斗中负了伤,右腿胫骨被打断。战友们用担架抬着他转移,从蕲春抬到英山、太湖、潜山,行程数百里。

随后,他被安置在潜山小河南的深山里养伤,一位陈姓老人对他百般照顾,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水送饭、采药疗伤。为了感谢陈姓老人再生父母般的恩德,邸银国遂以老人的姓为姓,改名为陈祥。1936年6月,痊愈后的陈祥参加岳西沙河便衣队,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投入到战斗中去,以此报答陈姓老人等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救命之恩。

新中国成立后,陈祥曾多次寻找这位老人,却一直未果。他还曾作诗一首,追忆这段历史:“当年斗敌顽,九死换一生;腥风血雨无所惧,全靠众乡亲。”

老红军李世斌:两块钢洋谢恩人

李世斌(1914—2017),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人,1932年8月参加红军,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2005年批准为军职待遇。

1935年8月间,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在皖西舒城以西的大别山区活动,团长梁从学,李世斌是他的警卫员。一天,红二四四团在舒城县陈武道山上与敌第二十五路军的一个旅打了一场遭遇战。由于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太大,战斗打得十分激烈。

为让首长和同志们撤退到安全地带,李世斌带领部分战士与敌人反复拼杀,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砍、用石头砸。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阵地上只剩下李世斌和一位通信员。当时,李世斌的头部和右小腿都负了伤,软骨被打碎,不能行走,情况十分危急。他把身上的重要文件和驳壳枪交由战友带走,将阵地上剩下的手榴弹、石头全部砸向敌人后,迅速抱头滚入山下的密林中。

李世斌在密林里待了两天两夜,靠爬行寻找一些野菜、草根充饥。第三天,他悄悄爬上山顶,发现山凹处有3间草房,像是一个独户人家。观察半天没有发现异常,他决定去那里看看。鸡叫两遍时,李世斌才爬到门口,轻敲了几下。“谁呀?干什么的?”是一个老汉的声音。李世斌说:“过路的,想找点水喝。”

不一会儿走出来一个中等个子的清瘦老汉,老汉疑惑不安地看看他,瞧见他的伤腿后惊恐起来。李世斌赶忙解释说,自己是被国民党拉壮丁拉到这里的,本想逃回家,却被国民党军官打断了腿。

老汉半信半疑,给了他一大碗稀粥问:“你伤成这个样子,打算怎么办呀?”李世斌说:“走不动了,想在这里待上几天。”老汉听后紧张地叹了口气,摇摇头说:“不行呵,这里保甲长管得可严着呐。”

李世斌有些失望与惭愧:国民党兵经常搜山,老百姓吃的苦太多了,群众的害怕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自己又没讲出真实身份。

老汉好像看出了点什么,就说:“这样吧,叫我儿子把你背到柴垛子里去躲一躲。”并送给他一件旧衣服。

柴垛子堆得有房子那么高,离老汉家有半里路。李世斌钻进柴垛旁的草洞里,天黑后老汉的老伴给他送来一罐稀粥。一连过了3天,第四天老汉忽然对他说:“你年纪轻轻的,伤成这个样子,怪可怜的,待在这个地方也不是个办法,你能逃到家就赶快逃吧!万一……”老汉的目光很忧郁,心神不安,李世斌猜测可能是敌人又要来搜山了。

李世斌说:“大爷,我也想赶快逃回家去,可这腿不能走啊!如果没有办法,那我就……”

李世斌心里一酸,话也说不下去了。老汉听出他的意思,低头不语,来回踱步,连声叹气。李世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两个拐杖,架起身子,好用另一条腿走路。”老汉连夜给他做了一副拐杖。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世斌拄着拐杖就要走,老汉叫住他,又送给他一只碗、一双筷子、一件旧衣服、一顶旧草帽。李世斌恋恋不舍地向老人家告别。

李世斌独自走了约一个月,饿了就找点野果子吃,渴了就喝点山泉水,四处寻找着自己的部队和战友。到了舒城县赤白交界地区的小金冲村后,他从乡亲们那里得知红军便衣队时常在夜间来这一带活动,于是就去村口岔路上等。第四天半夜,终于遇到了便衣队。

便衣队队长杨忠明把李世斌和另一个伤员暂时安置在一条荒无人烟的深山沟里,用树枝和茅草搭了一个简陋的窝棚,便衣队的同志经常来给他们送些粮食和食盐。由于天气炎热,又没有药物治疗,李世斌被打伤的腿都化脓长蛆了。那时,红军药品奇缺,只能用盐水消毒。他将浸泡过盐水的纱布条放在烂到穿孔的小腿伤口处反复抽拉,将血与脓都带了出来,他痛得黄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他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早点养好伤,重返前线和战友们一起杀敌。

有一天,便衣队的同志给他带来梁从学团长的问候,还郑重地转交给他两块钢洋。李世斌望着钢洋想了很多:在这艰苦的岁月里,有多少同志为了筹款牺牲了生命,有多少乡亲为了支援对敌斗争忍饥挨饿……这钱来之不易、可不能乱花呀!他强忍着伤痛,没有到不远处的药铺里买治疗外伤用的药,而是思来想去,决定把这两块钢洋送给那位救他性命的老汉,以感谢其救命之恩。主意拿定后,他就把两块钢洋缝在衣角里,每天睡觉前都要摸一摸,生怕丢掉。

为了早日养好伤,李世斌自己剪开伤口,把脓血和碎骨一点点地挤出来,然后用盐水清洗。每次都痛得眼冒金花,几乎昏厥。几个月后,李世斌痊愈归队,但总想着去看望老汉。

1936年春,李世斌被分配到特务营手枪队当战士。当年5月编入红二十八军手枪团,经常随高敬亭政委行动。在高敬亭的指挥下,红二十八军打了很多胜仗,杀敌不计其数,手枪团让敌人闻风丧胆。后来,李世斌跟着红二十八军走了很多地方,花钱的地方虽多起来,但他一直没动过花那两块钢洋的念头。

1938年10月,红二十八军已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梁从学任游击纵队队长,李世斌也当上通信排排长。有一天,新四军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后,又来到舒城县陈武道山麓。李世斌的思念之情再也止不住了,他一口气跑到纵队长那里去请假。梁从学问他:“你拿什么东西去感谢?”李世斌回答说:“3年前你给我的那两块钢洋。”梁从学听后当即准假,并叫供给处给他批了5斤猪肉和一床缴获的被面。

第二天一早,李世斌兴冲冲地上了路。秋风轻拂,花草飘散着淡淡的清香,路旁的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亲切。爬了五六里的大山坡,终于来到茅草屋前。“谁呀?”门内传来老汉熟悉的声音。“我是新四军!”李世斌回答说。

走出来的正是他日夜思念的大爷,古铜色的脸有些憔悴,但目光还是那么有精神。他粗粗地打量当时国共合作后军装一样的李世斌一眼,就叫起“老总”来。李世斌连忙解释:“大爷,我真是新四军啊。”见他还是不信,李世斌上前拉住他说:“大爷,您再仔细看看我,不认识我了吗?”老人看了很久,欲言又止地摇了摇头,说“不认识”。

“您不记得了?3年前,有个腿上受伤的小伙子来您这,您还给他做了副拐杖……”说着,李世斌挽起裤脚,指着右腿上的伤疤给大爷看。

“呵!真的是你!”老汉一把将他搂在怀里,泪如泉涌:“孩子,你可活着回来了,真盼望你们呐!”

饭后,老汉带李世斌去看当年藏身的柴垛子,对他说:“你走了以后,有天晚上有人来找一个腿部受伤的红军战士,我也弄不清是哪边的人,还好应付过去了。”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感激情,他们一直谈了4个多小时。临别时,李世斌撕开衣角,掏出首长当年送给他的那两块钢洋和特批的礼物交给大爷。大爷说什么也不收,李世斌告诉他:“这是组织上让我来报答您老人家的。钢洋我已经保存3年多了,您说什么也得收下。”

老汉捧着两块钢洋,热泪滚滚,激动万分。他紧握着李世斌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又叫儿子一直把李世斌送回部队。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老汉红军
刘老汉笑了
六老汉和沙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五)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再唱十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