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开展“生动”课堂教学的实践

2024-07-10苏衍志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乙烯生动高中化学

摘 要:“生动”课堂即生动有趣、和谐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南宁市第一中学探索在高中化学学科实施“生动”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教学阶段的生动设计,多措并举助力“生动”课堂的实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动”课堂;“乙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4-0133-05

高中化学学科是高考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学科。随着高中阶段“三新”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学科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新课改倡导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的理念,注重“教—学—评”一体化,重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过去化学学科教学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成了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课堂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更是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促进素质教育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平台[1]。近年来,南宁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展了构建“生动”课堂的实践研究。我校所打造的“生动”课堂,通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生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一、“生动”课堂的概述

(一)“生动”课堂的含义

“生动”课堂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课堂生动有趣、和谐活泼,二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生动”意味着课堂于学生而言是有趣、有用、有关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前提。这里所说的让学生“动”起来,是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自觉参与课堂学习全过程。具体而言,“动”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由不动到动的阶段,由被动到主动的阶段,由少动到多动的阶段,由部分动到整体动的阶段,由低效动到有效动的阶段。在“生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生生互评互教的生动课堂,是融合评价和反馈的生动课堂,是学生充分参与、学有所得的“生动”课堂。

(二)“生动”课堂的教学原则

“生动”课堂之所以是高效的课堂,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以下五个教学原则。

一是有趣原则。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趣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的精心付出和设计[2]。“生动”课堂是有趣的,教师要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案例、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介,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二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原则。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充分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是以学定教原则。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内容和策略。学情是指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年段认知水平、课前预习效果等基本情况。“定教”是指在合适的起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尽量避免教学起点过低或过高。虽然同班学生具有相似的年龄特征,但基础知识、思维水平及努力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生动”课堂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四是“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教—学—评”一体化是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讨,是一种教学与评价方式的新方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我校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评价判断目标实现的情况。教师要注重“学生目前学习情况”“预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等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真实的评估,以便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的“评”一体化。“生动”课堂将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这一原则能使学生对学科有更清晰的认知。

五是问题导向原则。在“生动”课堂中,问题不仅是知识的呈现形式,还是学习的引导工具。我校要求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二、“生动”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设计“生动”课堂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考虑“生动”课堂的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准备和学生参与计划等。具体来说,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学科知识和“生动”课堂教学原则,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的教学内容。在此阶段,教师应思考如何引入趣味性的案例、设计启发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教师在资源准备时要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生动”课堂注重多样化资源的利用,这样才能增加学科知识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学生参与计划则是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

(二)课堂教学:多举措助力“生动”课堂的实施

“生动”课堂的实施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导入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导,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如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表、动画等,从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课后反馈:查缺补漏,巩固提升

课后反馈是“生动”课堂的重要环节,旨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后反馈阶段进行“查缺补漏”。如,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个性化的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改进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知识训练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环节[3],因此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作业,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后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讨论存在的疑问,从而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这同时也落实了“生动”课堂所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原则。

三、“生动”课堂的教学实践

“乙烯”一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起点。以乙烯为核心展开探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为学生继续学习更为复杂的烃及其衍生物的内容打下基础。此前,学生通过学习烷烃的知识,已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但利用分子空间结构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等还较弱。因此,选择以“生动”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乙烯”一课的教学,能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子空间结构的思考能力。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由乙烯经过反应能得到很多烃的衍生物和重要的高分子材料。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且开始接触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殊结构(官能团)。因此,关于本课,教材在编排上依次从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三个方面介绍乙烯,展示在高中阶段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流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认知模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体会物质结构对性质和用途的决定作用。

其次,教师要分析学情。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乙烷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已经建立了模糊的认识有机物一般流程的认知模型。因此,本课的课堂学习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问题主要集中在乙烯和乙烷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方面,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物质的结构过于抽象,学生对反应机理较难想象,需要通过搭建模型加深理解和认识。

最后,教师要制作学案。在本课中,笔者在预学学案中设计了四个问题,具体如下:①乙烷(C2H6)属于哪类有机化合物?乙烷能发生什么反应?请举例并写出对应方程式        ;②乙烯和乙烷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属于同一类烃吗?举例写出对应方程式说明乙烯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③熟水果能催熟未成熟的水果是真的吗?为什么?关于乙烯,你还知道些什么?     ;④你的疑惑和困难还有       。

(二)课中教学

乙烯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乙烯的结构与性质,了解乙烯分子中的双键结构及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二是学习乙烯的制取和应用,探讨乙烯的制取方法(如乙烯的裂解制取),以及乙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制取聚乙烯等;三是了解乙烯与环境保护,主要讨论乙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关的环保措施和技术。据此笔者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理解乙烯分子结构和性质,掌握乙烯的制取方法和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乙烯性质的理解;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乙烯在工业生产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将整个课堂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情境导入,目标引领

笔者首先设计这样的情境:每年金秋时节,香甜可口的香蕉就会大量上市,今天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香蕉。(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一袋是青涩的香蕉,一袋是成熟的香蕉和成熟的苹果)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我带来的这两袋水果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然后,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投影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利用本地美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目标,引领教学。

2.小组讨论,预学展示

首先,笔者让学生自由分成由4—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各小组合作预学,小组内讨论完善学案,提出共性问题。其次,笔者让各小组学生进行组内总结,然后各小组展示汇报预学情况,学生提出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实现生生互学、互教,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3.重点教学,突破疑难

首先,笔者提出“乙烯是另一类不同于烷烃的烃,那么乙烯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呢?”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和课本制作模型,观察集气瓶中的乙烯,归纳并填写乙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表,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的填写情况,小组展示制作的球棍模型,并指出模型的结构特点。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分子模型搭建,使学生更加立体地认识有机分子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乙烯的结构特点。

其次,笔者继续提出“乙烯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分小组完成课本中的实验7-2和实验7-3。接着,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投影展示以下资料信息(如表1、表2所示),让学生阅读分析,结合实验现象归纳乙烯的化学性质。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实验探究,并归纳乙烯的性质。另外,在完成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数据举证,帮助学生对抽象结构问题的认识变得清晰“生动”。

再次,笔者设计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①为什么乙烯燃烧时会产生少量的黑烟但甲烷燃烧时却无黑烟?②实验室想制备氯乙烷,是采取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好呢?③如何设计实验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如此通过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乙烯性质的理解。然后,笔者设计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根据加成反应的原理,书写乙烯分别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动手制作出对应生成物的球棍模型。各小组完成拓展练习后,展示小组成员书写情况及模型,进行生生点评。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反应的本质;同时通过生生互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堂小游戏: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有请6名学生互相手牵手,按照课本中乙烯分子的形状做造型。完成小游戏后,笔者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就这样连接成百上千个乙烯分子,就会形成一个大的聚合物,这个聚合物的名称叫什么?这个过程可用什么样的反应式表达?各小组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认识了解了乙烯的加聚反应:nCH2=CH2[催化剂][[

][—]CH2—CH2[n][]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反应的微观过程,理解反应的原理。同时,笔者通过相关图片展示乙烯在生活中的用途,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实验所得归纳乙烯的用途及来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微观内容宏观化,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并理解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功能。

4.当堂检测,提升能力

在该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以下3道当堂检测练习题:①下列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C2H4;B.CHCl3;C.CH3CH=CH2;D.CH3—CH3)②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是(  )。(A.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C.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③丙烯(CH3CH=CH2)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它和乙烯具有相似的结构,请试着写出丙烯与HCl反应和生成聚丙烯的方程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当堂检测或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5.归纳总结,整体建构

在该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小结问题,让学生完成填空:这一节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有     ,你还有疑惑的地方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疑惑,以便为调整今后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依据,同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课后反馈

在乙烯一课的课后反馈阶段,教师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反馈: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个性化的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改进方向。这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实验报告及口头表述等方式进行,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二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作业。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乙烯的某一性质;或者要求学生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乙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写一份报告进行分享,通过这些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三是组织学生参与课后讨论。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乙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乙烯一课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以上反馈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乙烯这一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进一步强化“生动”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生动”课堂的成效与问题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生动”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通过“生动”课堂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学生在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学习中可能更容易发现学科的魅力,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由于“生动”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中,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生动”课堂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生可以更多地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实践中,“生动”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资源不足。如,我校存在实验室设备、多媒体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在今后的深度实践中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二是学生存在差异。学生在学科水平、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差异化地设计“生动”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在实施“生动”课堂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是课程学习压力较大。高中学科知识的密集性可能导致课程教学进度较快,而“生动”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平衡生动性和知识传递效率,确保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生动”课堂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一是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评估,进一步了解“生动”课堂对学生学业成绩、学科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实际影响,以便为“生动”课堂的改进提供更多实证依据;二是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如开展相关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生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能力;三是不断改进和调整“生动”课堂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的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生动性与知识传递的平衡。

“生动”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归结点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最终目标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高中学校应紧跟时代发展和新课改的脚步,把关注点更多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实际获得的最大化成长为评价指标方向,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分让课堂“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改革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使化学教学更加富有活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韦家启.生态型课堂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3(29):106-108.

[2]蔡伦.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咨询,2020(53):270-271.

[3]张志华.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3).

(责编 蒙秀溪)

作者简介:苏衍志,1980年生,桂林灵川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教学及改革。

猜你喜欢

乙烯生动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乙烷裂解制乙烯产业大热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乙烯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开发及工业应用
两个基于二噻吩乙烯结构单元双核钌乙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