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思考
2024-07-10李奥美魏依庆
李奥美 魏依庆
摘 要: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法宝,但由于部分党员党性不强、党内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体系、批评方式单一等种种原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其集中表现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的“弃用主义”、“滥用主义”和“形式主义”。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具体路径包括:坚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的原则;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巩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渠道;匿名批评与实名批评相结合,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抓好关键少数,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依靠绝大多数,党内批评与党外批评相结合;把握批评的艺术,谋求批评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新时代;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批评与自我批评
中图分类号: D261.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4.02.004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同志从主政地方到担任总书记,都一以贯之地十分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从理论的高度深刻阐释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传统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的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新时代背景下,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助力新时代党的伟大工程建设,就必须从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 新时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1]113总书记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成“武器”和“方法”,清楚地阐明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时代党内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成为我党的优良作风之一,能够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武器,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一) 理论逻辑: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生动体现
习总书记曾指出:“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人。问题在于往往自病不知,识己更难。于是,工作中有不足,干事业有失误,如果有人及时指出,自己及时觉察和改正,于工作和事业有利,对自己成长和进步也有好处。这是多好的事!”[1]134诚然,我们处在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过程之中,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本身就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而进行的人类交往活动,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了人民利益而敢于揭短亮丑、敢于修正错误的大无畏精神,也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2],“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3]。马克思的一生与“批判”紧密关联,他曾在给阿尔诺德·卢格的信中指出:“我指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就是说,这种批判既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也不怕同现有各种势力发生冲突。”[4]7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体现在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包括对旧思想的理论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批判。
要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每个共产党人应尽的义务,落实到党员的日常生活,就必须能够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丢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那么党员也就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就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总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继承和弘扬的重要法宝。
(二) 历史逻辑: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有错必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时期的党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都力图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把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纠正错误的重要方法。八七会议、六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等都是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来纠正党内的错误倾向。延安整风运动则堪称是我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党内问题的典范。通过诚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存在的学风、党风和文风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全党在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比如,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首个专门针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得到进一步弘扬。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上指出:“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也都要勇于自我批评。”[5]之后,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还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了制度化的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定位发生变化,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批评和自我批评被认为“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6]468二是注重开展学习教育,让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都非常注重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批评要落到实处,注重质量。三是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保障制度。
(三) 现实逻辑: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有什么法宝可以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结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和以往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我认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是其中很重要的法宝。”[7]具体而言,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以下作用:
一是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事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对同事的错误和问题不闻不问,对别人提出的批评,则五味杂陈、耿耿于怀的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8]11-12。领导干部必须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表率,在“相互揭短”、相互“亮相出丑”中检验自身德行和品性,达到警醒和督促作用,这样才能锻造出坚强、有战斗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生态问题:“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9]408-409在同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激烈斗争之际,党员如果不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改造,很可能会被错误思想占领头脑,并可能将这些不足和错误带入党内,党内的政治生态就会受到污染和破坏。“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清洁剂,有利于及时帮助党员清理思想、防微杜渐,从而使党组织保持肌体健康。
总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备的品质。正如列宁所言,“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10]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9]589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承认、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政党,正是得益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党才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 新时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的表现及其原因
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部分党员党性不强、党内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体系、批评方式单一等种种原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用还存在很多不足,效果也不如人意,这集中表现为“弃用主义”、“滥用主义”和“形式主义”。
(一) 新时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的表现
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的“弃用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是解决党内矛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需要大胆地用、经常地用,并把它作为一种习惯和责任,时刻谨记于心、内化于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党内存在着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重要工具的“弃用”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这种“弃用”表现,并深刻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11]107,“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6]316-317彻底丢掉“弃用主义”,要求党员加深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和理解,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而不是一味地遵循“好人主义”,谋求“一团和气”,否则,最终危害的还是党的事业。
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的“滥用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团结的工具,不是个人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借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搞打击报复,就是滥用了“批评”而使之成为解决私人矛盾的“批判”工具了。这样的“工具”就不是为了团结,而是为了分裂;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出于私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目的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搞‘大批判、搞人人过关,有些个别存在的问题通过谈心能够解决的就通过谈心来解决。”[12]444旗帜鲜明地反对“滥用主义”,就要求党员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和出于公心的原则,分清是非,不在批评中参杂个人企图,不利用批评谋求私利。
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的“形式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的“形式主义”和“弃用主义”是两个极端。弃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工具无疑是错误的,但是,为“用”而“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搞“形式主义”,不真正着眼于解决党内问题,而只是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这同样是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红红脸、出出汗”来作比喻,反对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他指出:“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开展诚恳的相互批评,触及思想和灵魂,既红红脸、出出汗,又明确整改方向”[6]317,“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8]17坚定地反对“形式主义”,就不能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浮于表面、隔靴搔痒,而要深入实质问题,使其真正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二) 新时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巨大的政治勇气,直面问题所在,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的表现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指明了其根本原因:“这些年来,在不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自我批评难,开展相互批评更难。之所以如此,原因固然很多,但党性原则不强,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是主要原因。”[13]48可见,党性原则不强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使用不力的根本原因,换言之,这是内因。
本来,通过内化于心的党性原则,党员可以对自身问题进行检视并在党员群众的批评与帮助下,纠正错误思想,克服私心杂念,清除政治灰尘。然而当前,在新时代新征程奋进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愈来愈多,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使得一些党性原则不强的党员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于是,部分党员出现了坚守理想信念上的“软骨病”和坚守初心使命上的“麻痹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贪腐程度触目惊心。”[14]归根到底,部分人党性不纯,经不起各种危险和考验,使得党内政治生态被严重破坏,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形同虚设。
除内因外,我们也不能忽视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的外因。只有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具体而言,其外在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党内还未建立起完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体系。民主生活会是目前党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渠道。除此以外,并未有其它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性安排。这就意味着,一旦民主生活会执行不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失去了主要平台。而党员私下的谈心谈话又没有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其过程和效果都无法得到直观的评估。因此,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进一步体系化,需要在巩固民主生活会这一制度之外,不断完善其它相应制度。例如:建立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信息档案制度、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考核制度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11]107-108批评与自我批评要随时随地进行,不与时俱进地利用信息技术不行;要发展为常态化,不建立考核制度也不行。只有真正完善了这一制度体系,才能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越用越有效,使之逐渐成为党员党内生活的良好习惯。
其二,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缺乏多样性。目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多是在民主生活会上采取公开的口头批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做到在方式上的“广开言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人人讲党性讲原则,这种公开的言语批评是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的。可现实情况是“有一些同志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更不愿作自我批评”[15],不能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样,批评者就会望而却步,尤其是当被批评者与批评者处于上下级关系,且上级不喜批评时,就会让身为下级的批评者有批评之心而无批评之力。可见,批评方式单一也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了创新方式对于巩固落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他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拍桌子、吹胡子瞪眼,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16]
三、 加强新时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具体路径
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用不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他指出:“如果我们党不能自己解决自身的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下去,那就要发生我说过的‘霸王别姬的问题了,那就不是一般的被动,而是为时已晚了。”[17]因此,必须对症下药、创新路径,真正让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到实处,起到效果。
(一) 坚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守出于公心的原则,要求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曾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18]2086只有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并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大胆地批评别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良药”,而不是党员同志间互相伤害的“武器”。出于公心,就要求党员将“公”字立中间,公平、公正、公道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带有偏见、不搭载私人企图、不借机谋取私利,坚决遏止借批评他人而进行人身攻击的苗头和行为。
坚守实事求的原则,要求党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做到实事求是地对待缺点和错误,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待批评。一是实事求是地对待错误和缺点。列宁曾说:“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19]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而能否实事求是地对待缺点和错误是问题的关键,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能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20]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批评一定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既不把问题扩大化,以防其发展成为党员间的相互攻击,也不把问题缩小化,以防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导致更为严重的错误。特别是批评他人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不可凭感觉来妄议他人,以免造成误解、影响团结。三是实事求是地对待批评。批评者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批评的完全正确,所以被批评者一定要有对别人批评的正确反馈,采取欢迎和仔细听取批评的态度,并加以反思,不应有抗拒、反对等负面情绪,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相互坦诚地直言其过,就应该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气量。”[12]443
(二) 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巩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渠道
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据目前情况而言,至少可以建立两项制度。一则是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信息档案制度,即“互联网+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属于党员个人的学习信息档案平台,使党员个人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日常学习、支部活动、建言献策、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事宜。这样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会变得有据可依、有迹可循,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二则是建立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考核制度。党员考核制度既是对党员的一个激励和约束,也给清退不合格党员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党员考核体系要涵盖一些共性的标准,但也要结合不同党员群体的实际建立符合群体特点的标准。建立批评与自我批评考核制度,可以对党员起到外部制约和激励作用,有助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切实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巩固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渠道。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我党的党小组生活会,从普通党员到党的领导干部都参加,都十分严格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民主生活会,往往是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13]47,“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21]要切实严格地履行党内民主生活制度,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有“路”可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抓住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关键点,也就抓住了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钥匙。”[22]
(三) 匿名批评与实名批评相结合,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
针对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采取匿名批评和实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所谓匿名方式,就是利用互联网建立党员个人档案后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匿名批评,并且批评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行选择公开或者实名。那么这种匿名的批评方式是否违背党的原则呢?恩格斯在给卡尔·考茨基的信中谈及《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马克思对党的批评言论能否发表时认为,党的自我批评不会给敌人提供武器,反而可以给他们“一种感觉:一个能够这样做的党该具有多么大的内在力量啊!”[4]602恩格斯之所以强调要将批评公开化,就是要凸显无产阶级相较于其他政党的特殊性。但这种公开化着重是指有敢于直面错误和缺点的勇气,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公开地去解决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所存在的矛盾上。采取匿名的方式也是公开的批评,因为批评的对象和内容都要公开在党组织的视野之下,这些信息都有源可溯,其目的不是为了回避矛盾,而是为了保护批评者,让其摆脱人情的束缚敢于说真话,真正地“广开言路”,使党组织敢于直面矛盾、分析矛盾。这不仅不违背公开化,而且有利于解决矛盾。
(四) 抓好关键少数,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榜样的示范力量在各级各群体党组织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都起着重要的推力作用。党员要摆脱“枪打出头鸟”等思想的束缚,明确率先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掉面子”的行为,而是真正“有面子”的行为。邓小平对此曾指出:“有错误,自己讲,而且讲够,又能倾听别人批评的意见,这就有了主动,就可以使大家心情舒畅。这样做绝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只会提高自己的威信。”[2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敢于揭短亮丑,为党内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他特别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好头,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自己摆进去,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我们领导干部都坚持原则敢批评,心胸开阔听批评,那么,庸俗的好人主义就没有市场,满腹的顾虑就大为减少,先进性教育活动就会更加生动活泼”[12]444。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靠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在党内营造人人敢言、人人真言、人人善言和人人乐言的生动氛围。
(五) 依靠绝大多数,把党内批评和党外批评结合起来
批评与自我批评本身都不是目的,其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必须要贯彻群众路线,要使党内批评和党外批评结合起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比较容易发现和察觉,是最有发言权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不仅不拒绝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且真诚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24]党内批评有时候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一贯正确,所以要结合群众的批评意见,使党内批评有予以检验其是否正确的标准,使党内批评更加真实、客观和有效,避免党内批评陷入无原则的纷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虚心听取下级、基层和党员、群众的意见”[13]53,这也就明确了党内批评必须要重视群众意见,要结合群众意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度可量。因此,要完善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构建群众评议党员的长效机制,使群众的声音能够不绝于党员之“耳”。
(六) 把握批评艺术,谋求批评效果的最优化
批评是特殊形式的人际互动,批评方法的有效运用也必须讲究交往的艺术。艺术性的批评,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在接受批评中感受到情感和真诚。增强批评的艺术性,要着力从批评前、批评过程中和批评后等三个时序环节上入手,以谋求批评效果的最优化。
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前,要充分了解事实,谋求批评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统一。批评他人应该要建立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要多多听取各方意见,万万不可一叶障目在未弄清事实的情况下以偏概全地进行批评,这样会使被批评者产生不满,反而影响党内团结。但把握准确性并不是说要等小错误发展成了大错误、个人的缺点和错误变得显而易见了再批评,把握准确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性,不可错过批评的最佳时机。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11]107-108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要注意甄别内容,把控程度。甄别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甄别错误和正确、缺点和优点,做到批评与表扬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被表扬与自我表扬所取代,但批评并不排斥表扬。我党的七千人大会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模范会议,其中刘少奇同志就定下了“成绩要讲够,缺点要讲透”的原则,使得与会者人人心情舒畅,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中达到了新的团结。不把成绩讲够,批评和自我批评也难以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也注意到了只讲批评容易造成的消极后果,他指出:“开展批评会不会影响团结?可能性是有的。”[13]47只有善于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把成绩和缺点都兼顾,才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政治气氛。二是要甄别组织性错误和个人缺点。毛泽东曾说:“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18]2090我们要善于甄别,对批评程度予以把控。既对已经损害或者可能损害集体利益的缺点和错误予以严厉批评,又要从党员个人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对其缺点和错误予以善意的提醒和关怀。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后,要帮助被批评者改进并予以表扬和鼓励。批评和自我批评本身都不是目的,而是党组织和个人自我完善的手段。要想批评的价值得以实现,除了依靠被批评者的自觉反思外,批评者也要提出帮助被批评者改进的意见,诚恳帮助被批评者对相关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把开展批评与制定整改措施结合起来。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对于犯了错误的人,有的需要有适当的惩处。但不要强调惩处,要强调帮助,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进步。”[25]此外,对于虚心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党员还要予以积极的反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促使被批评者真正通过这一武器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习近平.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89.
[3]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81.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93.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66.
[8]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0]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7.
[1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9.
[1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47.
[1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1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7.
[1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25.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9]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57.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51.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7.
[22]《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大课堂》编写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大课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8.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62.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694.
[2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1.
(责任编辑 文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