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之精神
2024-07-09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全国政法系统唯一的“七一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刑警之魂”的崔道植,无疑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代表。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六十多年来,他以“看痕识枪”“观弹识人”等痕迹检验绝技,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下共和国公安刑事侦查史的传奇,成为中国刑警的楷模。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有一段感人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们为周恩来总理洒下这样的热泪。
1972年患病后,周总理多次在与医生谈到自己的身后事时说:“癌症问题全世界都还没有解决,我死后,你们要彻底解剖检查,好好研究研究,若能为医学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我是很高兴的。”周总理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想着以火化的方式影响中国人的殡葬思想,不保留骨灰,不浪费土地资源,甚至“遗体还可以再做一点贡献”。
如果想要书写历史,就必须做一些没人做到的事。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做到了这一点。因在理论上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机制,并用实验证实了这种粒子的存在,彼得·希格斯成为世界上成果完成后最短时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一奖赏代表着国际学术界对其科学精神的肯定,一度对其研究持怀疑态度的霍金也只得大度承认自己输掉了一场赌局。
所有伟大的事情,在实现之前常被视为不可能。但总有一些人,能够做到持续地投入与精进,将职业之路沿途的阻滞化作更上一层楼的步伐。在本期杂志中,这样的人还有“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社会学家余天休、“音乐大使”刘淑芳及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李聪、李广苏等。
在这个火热的7月,愿传主们身上的职业之精神,点燃我们心中对卓越的渴望,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注入踏浪前行的不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