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医学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研
2024-07-09李辉雁顾宏林戴国琳黄应雄陈蓉肖莉华匡铭
李辉雁 顾宏林 戴国琳 黄应雄 陈蓉 肖莉华 匡铭
摘要:医学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核心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的未来发展。医学研究生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医学研究生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医学院校在优化研究生思政教育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导师;协同育人;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研究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正面、健康和向上的,但部分研究生在人生目标定位、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意识、学术道德规范和诚信守诺等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面临学习压力、职业选择困惑、经济负担和情感波折等多方面的实际压力,时常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引导,以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医学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核心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乎国家卫生事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帮助其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然而,医学研究生培养路径复杂,既要完成严谨的课程学习,又要接受严格的临床技能轮转实践,还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这对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他们在“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对于优化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环境、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医学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探索提升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医学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况调研医学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因学校而异,但总体上涵盖了学生的生活管理、学业指导、安全保障和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工作内容既广泛又具体。由于学生事务无小事,辅导员们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全面提升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20年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并从优秀临床青年医生中精心选拔出73位组成临床辅导员队伍。这些临床辅导员拥有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说服力和实用性的指导。
为了深入了解研究生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现状,在2023年对这73位临床辅导员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7.5%的辅导员表达了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思政教育挑战。其中,75%的辅导员坦承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存在不足,68.7%的辅导员则希望提升沟通技巧。在与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方面,绝大多数辅导员(95.7%)一致认为与导师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至关重要。调研也揭示了一些问题:仅有32.3%的辅导员对当前的协同育人模式感到满意,而高达68.8%的辅导员则表示不满意或认为存在明显短板。其中,56%的辅导员认为导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参与程度不够;48.5%的辅导员则反映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这些发现为进一步优化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
二、医学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专业理论教育背景
当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并未针对研究生辅导员设立专门的培养计划,这一空白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在专业理论背景上的不足。由于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研究生辅导员往往难以深入掌握学生工作的客观规律。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地依赖个人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来应对各种挑战,这无疑影响了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因此,加强研究生辅导员的专业理论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协同不足
在当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存在明显的划分。目前,导师和辅导员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司其职,较少横向关联(图1)。辅导员主要负责组织思政教育活动、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以及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而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和临床能力培养的关键人物,更多地将焦点放在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指导上。这种工作重心的差异使得两者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变得尤为困难。
更为关键的是,一些导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学研究生导师通常都是临床科室的医疗技术骨干,有的还兼任行政职务,受自身“医教研管”繁重任务的影响,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参与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这使得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限制。
综上,由于角色定位、职责分工以及对思政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这不仅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也阻碍了医学研究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创新内容与手段
医学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重心多集中在课题组,忙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因此,辅导员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当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研究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脱节,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有效开展思政工作。同时,由于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辅导员多数身兼临床医生之职,日常工作繁重,他们在开展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时,虽采用会议、讨论、活动等多种形式,但在内容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方面仍有不足。
许多研究生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如讲座、座谈会等单向传授方式,这些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随着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生辅导员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尝试尚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医学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一)提升研究生辅导员职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对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高校需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辅导员培训应当纳入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
面对当前研究生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升其职业能力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经验型建设模式”,转向“专业化和系统化发展道路”[2]。特别是对于临床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尽管他们具备扎实的医学背景,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要有效提升研究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训是关键。应充分利用综合大学或医学部的优势资源,设计符合临床辅导员实际需求的职业培训方案。该方案可细分为四个核心模块:基础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实践经验交流,以及特色性和针对性培训。这四个模块相互支撑、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且系统的临床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框架(图2)。
1.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此模块旨在系统引导临床辅导员全面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框架和基本方法论。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教育方针、心理学和社会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为辅导员打下坚实、全面的理论基础。
2.专业技能提升
本模块专注于增强临床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和专业技能。内容涵盖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技巧、临床环境下的思政教育策略、危机处理方法,以及学生事务的高效管理等多个实用领域。此外,还特别强调沟通技巧的提升、领导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确保辅导员具备全方位的工作能力。
3.实践经验交流
该模块致力于打造一个互动性强、开放度高的交流平台,鼓励辅导员互相分享成功案例、交流应对挑战经验,并共同探讨工作方法的优化与创新。通过组织团队协作、学生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实践性强的项目,促进辅导员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这种横向的交流与学习,将帮助临床辅导员不断拓宽工作视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特色性和针对性培训
针对临床辅导员的特殊工作属性和个性化需求,本模块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内容涵盖医学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临床轮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医学生职业道德与操守培育等关键领域。同时,还特别关注临床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技巧,以及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等重要议题。为确保培训的高质量与实效性,本模块还将充分利用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培训平台资源,为辅导员提供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例如,组织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专业工作坊或高级培训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形式
1.加强辅导员与研究生的沟通与互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沟通与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工作成效。鉴于医学研究生面临的繁重科研与临床压力,辅导员更需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以提升思政工作的满意度和实效性。
建立稳定的定期交流机制至关重要。辅导员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深入对话,全面了解他们在研究、生活和心理层面的状况。这种深度交流有助于辅导员更精准地把握学生需求,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提升互动效果的关键。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实质性支持。对于特殊群体学生,如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等,更应注重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在沟通过程中,辅导员还需注重以下几点:首先,严格保护学生隐私,确保信息安全;其次,对学生的问题和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再次,营造平等、包容的交流氛围,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最后,通过持续的反馈和跟进,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策略,以更精准地满足学生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
2.充分挖掘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的潜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研究生辅导员应积极挖掘并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潜能。此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更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
为此,首要任务是强化研究生党支部的政治和组织建设。精心组织研究生党员参与主题党日、学术沙龙、研讨会等多样化的活动,加强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与团队协作,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不断创新党支部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激发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支部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核心的作用。
辅导员与研究生党支部的紧密合作也至关重要。例如,可以联合组织研究生参与医疗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和义诊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摒弃传统的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党总支架构,转而按学科专业纵向设立研究生党支部,精心选拔优秀的临床研究生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并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博士团”下乡义诊与卫生院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加强了“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班级”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更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评选“创新标兵”“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发掘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为了激励更多的研究生努力提升自我,追求卓越,精心制作了学子访谈录和宣传视频,用这些生动素材为广大研究生树立榜样。
(三)与研究生导师共建协同育人模式
1.明晰职责分工,革新育人理念
在优化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系统思维至关重要。其中,导师和辅导员的协同合作是一条重要路径。为了确保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清晰界定辅导员和导师的各自职责,这是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基石。
辅导员作为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应肩负起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组织德育活动以及密切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重任。而导师则需在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巧妙融入德育内容,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并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规划和实施。这种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发挥专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然而,仅仅明确职责并不足够,双方还需从根本上转变育人观念,打破传统职责壁垒,共同树立全面育人的新理念。通过定期的沟通交流和研讨,辅导员和导师可以更加紧密地协作,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共同应对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思想道德方面遇到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一个导师-辅导员-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图3)。在这个体系中,三方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共同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建立高效畅通的沟通机制
首要任务是确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定期交流制度。如每周或每月一次的线上交流会,辅导员与导师可利用电话、即时通讯工具或其它在线协作工具进行深入对话。这种定期的交流模式有助于双方全面把握彼此的工作进展和研究生的成长状况,共同探讨研究生的培养策略,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潜在问题。
其次,需构建多维度的沟通平台。医院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定期的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及不定期的座谈会、案例分享会、工作交流午餐会等活动,让双方更深入地理解彼此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从而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
此外,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建多元化的信息展示与互动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动“云交流”,将导师的指导工作延伸至网络空间,导师与辅导员共同参与网络育人实践。这有助于双方实时掌握研究生的最新动态和面临的挑战,及时协调解决方案,实现个性化指导与群体性辅导的有机结合。
3.搭建合作平台
通过构建多元化、互动性的合作平台,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科研的双赢。
首要之举是创立学术交流平台,用以加强学术文化活动。该平台应定期筹办学术沙龙、研讨会等多样化活动,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群体共同参与,聚焦学术前沿和热点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此类交流不仅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还能为辅导员和导师提供更深入洞察研究生学术进展和思想动态的契机,进而为其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建议建立学术成果评选与展示机制。通过颁发“学术之星”“优秀论文奖”等荣誉,表彰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活力。评选过程中展示的学术成果也为辅导员和导师提供观察和评估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窗口。
此外,建议打造科技创新竞赛与实践平台。借助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的举办,鼓励研究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辅导员和导师通过参与竞赛指导和实践项目,可以更为深入地洞悉研究生的兴趣点和职业发展目标,从而为其提供更加贴合个人发展需求的指导和帮助。
四、组织开展科学研究
高校可确立一年一度的辅导员创新工作论坛和学生工作研讨会制度,使辅导员能够接触到教育领域的前沿理念和研究进展,拓宽研究视野。同时,学校可推出一系列校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鼓励辅导员积极申报研究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理论素养。通过系统组织和扎实推进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实力,更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提升医学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一工程的稳固与推进,离不开辅导员、导师以及学生三方形成紧密的联动与合力。通过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不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并深化与导师之间的协同合作,我们能够为研究生群体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贴合其成长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持。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非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而是一项需要长期耕耘、不断创新的复杂工程。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研究生群体日益多元的成长需求,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实践应当更加聚焦于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理念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实际运用与效果评估。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为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坚实、更加有力的支撑。
(作者贡献声明李辉雁、顾宏林、戴国琳:提出研究思路,论文撰写;黄应雄、陈蓉:资料获取,论文修订;肖莉华、匡铭:总体把关,审定论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2016-12-09)[2024-01-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
[2]邹惠.高校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1):13-16.
收稿日期:2024-03-04
作者简介:李辉雁(第一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研究生科副科长,博士;顾宏林,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主任医师,博士;戴国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实习员,硕士;黄应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博士;陈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硕士;肖莉华(第一通讯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研究员、教育处副处长、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硕士;匡铭(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博士。
*本文系中山大学2023年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类项目(80000-12220011)、广东省 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2023JKDY001)、2023-2024学年中山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一般课题、2023年中山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重点项目、2023年度广东省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23〕32号)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