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洞村:留住田园乡愁 打造美丽乡村
2024-07-09潘宗旭
潘宗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映入眼帘,“美丽乡村”正变成现实。
依托资源优势 夯实发展基础
颇洞村建村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是中原汉文化向黔贵大地延伸的前沿。全村辖17个自然寨31个村民小组,共5053人,有汉、侗、苗等民族,少数民族汉化程度较早、较高。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发展中,颇洞村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据《颇洞村志》记载,颇洞村自古开发良田、种植水稻,为地方粮食生产重地,品质优良的水稻在古代一度被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土地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发展。
进入新时代,颇洞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省、州、县各级党委的重视,在资金、人才、物流领域上大力支持颇洞村发展。2014年,颇洞村在全县首创“党社联建”的“党建+产业发展”的模式;2017年建立了跨3个乡镇和10个中心村的村级联合党委;2019年,颇洞村村集体收入达309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6260元,成为三穗县首个“双超村”。先后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示范集体、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国家级、省级、州级荣誉30余项。
新时代发展理念和传统农耕文明交融,使得颇洞村的发展一日千里,“双超村”“明星村”的头衔,为颇洞村升级打造田园乡村旅游夯实了基础。
领航产业发展 谋划村兴民富
在颇洞村,不少农田里种植着一种富有特色的林产品:有“水果皇后”之称的蓝莓。蓝莓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而颇洞村的土壤又非常适合蓝莓的种植,发展蓝莓种植业,成了颇洞村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壮大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探索。
“没想到,才离开家乡5年,这里已经大变样。我们村不仅有了产业,还搞起了旅游。”颇洞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代儒坦言相告,他2020年回村任职,看到了村庄是如何从一个薄弱涣散村升级发展成产业兴旺村的过程。如今村里有了产业,农民生活富裕,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开。
近年来,颇洞村将300亩土地规划为“蓝莓种植基地”,同时以党建经联社为实施主体,引进龙头公司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经验为支撑,以农户土地确权到户为保障,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蓝莓、葡萄、草莓、林下养鸡等特色经果林产品和养殖业。
目前,颇洞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蓝莓种植从播种到收成的一套最科学的方法,年亩产收益保守统计达万元以上。
一业兴不是春,百业兴满园春。颇洞村还同步发展林下五黑鸡养殖300亩,已实现年出栏4万余只,每天产3000-4000枚“高元绿”品牌绿壳鸡蛋。
下一步,颇洞村还将积极筹集资金,配套现代化种植和喷灌设施,加快推进蓝莓的产业化发展,并建设农业体验馆,将蓝莓的销售与餐饮、电商、旅游等行业多元化结合,使村民得实惠、村集体得收入,为颇洞村新农村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致力文创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村前屋舍俨然,道路干净整洁,河堤垂柳依依,屋后曲径通幽……近年来,在“党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推动下,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在颇洞村成为现实。
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颇洞村共流转乡村旅游用地3000亩,筹措入股资金8000万元,逐步完善了村庄、道路、水利、服务中心、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
同时,通过颇洞集团创新打造的“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旅游发展新模式,让群众获得“土地租金、劳动薪金、保底息金、入股分红资金、代养收益金、公益基金”的“六金收益”,主打休闲农业从而以点带面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把田园变游园、产业变景观、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梦想,成功打造了国字号“中国西部第一村”。
农村产业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颇洞村到处都是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人民安居乐业的美景,每年来旅游、考察取经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提高。
如今,颇洞村已形成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创建了三穗县首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9年9月,颇洞村党支部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9年12月31日,颇洞村入选国家第二批“森林乡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