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口社区农家书屋:文化重镇里的“黄金屋”
2024-07-09吕玉兴
吕玉兴
明亮整洁的室内布置,优雅静谧的阅览环境,便捷现代的电子阅览屏……走进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集镇中心的浩口社区农家书屋,一群读者和中小学生正盘坐在木质地板上全神贯注地读着手中的书。
装饰一新的浩口社区农家书屋里,分门别类摆放着3万余册的图书,为它的高颜值增添了浓浓书香。
打造舒适环境让读者“想进来”
2022年,浩口镇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征求书屋读者的装修意见建议,聘请专业设计师对书屋设施谋划布局,经过改造升级,浩口社区农家书屋焕然一新。新增纸质和电子阅览室、研学室以及数字农家书屋等空间设备,整体空间相比之前也更加宽敞明亮,崭新舒适的桌椅让读者的体验感进一步得到提升,吸引着集镇和周边村的3.2万居民争相打卡。
“农家书屋吸引了非常多的新读者,最近来农家书屋看书的孩子特别多,这里不光有农技、政治、经济类的书籍,每年还会增补大量的少儿读物,改造完成之后,新华书店、图书馆还捐赠一些青少年喜欢看的书目。”浩口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潘世茂欣慰地说道。
浩口社区农家书屋联合镇文联推出了颇具影响力的季刊杂志《八仙桥》,现已刊发11期,退休教师杨维举担任杂志主编,浩口社区农家书屋作为八仙桥文学编辑部,集聚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文化乡贤,交流读书写作心得,碰撞灵感,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成为了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的聚集地。
提供优质服务让读者“看下去”
“假期里,孩子们都跑到这看书了,不仅安全得到保障,还能学知识长见识,我们文化志愿者轮流排班,开展学习和读书辅导,家长都放心地把孩子往这里送。”浩口镇文化志愿者田蓉看着这些废寝忘食读书的孩子们高兴地介绍道。
近年来,浩口社区农家书屋组建文化志愿者读书分队,轮班制在农家书屋开展服务和阅读活动,同时探索“书屋+”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群体分工制服务,实施“书屋+候鸟”“书屋+技术”等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浩口镇农家书屋图书检索和实用解读的效率。
“今年我承包的虾稻共作面积将近60亩,毛收入50多万元,纯利润20多万元,乡亲们都羡慕并且开玩笑说我这是‘金虾,还有不少人找上门来学技术。”庄场村的养虾大户蒋新权高兴地说道,“刚回浩口养虾的时候,我还是个门外汉,很多养殖技术除了请教前辈和专家外,我隔三差五会去农家书屋取经,了解病害的原因,书屋管理员会直接找到我需要的农技手册,现在又有了数字农家书屋,跑腿的工夫都免了,用手机就可以找到免费的养虾指导资源,更方便了。”为了增加书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年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前,都会征求到访读者的意见。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数字阅读趋势,市全阅办在实体书屋的基础上建设覆盖全市行政村的数字农家书屋,只需要到书屋认证一次,以后就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电脑获取海量免费读书听书资源。
丰富活动内容让读者“不想走”
浩口社区农家书屋每天都会有将近500人次读书爱好者光顾。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书屋活动管理,提升农家书屋专业服务水平,浩口镇聚焦实施“四个融合”,开创了农家书屋全面发展新局面,一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与农村党员教育相结合,融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三是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融入社区文化体系建设;四是与非遗传承结合,融入浩口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按照年初制定的农家书屋阅读活动要点,社区以“全民阅读月”为契机,推出了党员领导荐书、农技知识讲座、主题读书征文、群众文化展演、种养大户分享等4大项9小项农家书屋阅读展示活动,为浩口集镇的干部群众提供优质的读书交流平台。其中读书征文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一届,面向所有浩口干部群众,农家书屋组织文化站、镇文联、市协会等基层专家综合评奖,举办颁奖仪式对优秀作品公开奖励表扬,同时将获奖的优秀征文报送市、省级参赛,浩口三小学生罗小妹的《读<和乌鸦做邻居>有感》就是通过浩口社区农家书屋组织的征文比赛脱颖而出,经过层层推荐,最终荣获湖北省第十届“童之趣”快乐书旅征文大赛一等奖。
“我们每次放假回来都会来这里聚一聚、看一看,书屋经常举办活动,特别是暑假,线上和线下我们都有参与,不仅可以读书还有奖品拿,非常有趣。”一位返乡大学生激动地说。
近年来,浩口镇组织策划了十届“浩口镇青年歌手大赛”,十一届“浩口镇读书征文暨经典诵读大赛”,五届“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潜江民歌)艺术之乡”“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浩口镇无疑是一座文化重镇。浩口社区农家书屋优质的阅读服务发挥着涵养乡风文明、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先后荣获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授予的“书香门第 耕读人家”“三十佳农家书屋”荣誉,书屋管理员潘世茂也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在推进全民阅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浩口镇党委把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当作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努力将农家书屋建设成为村民们精神“加油站”、致富“黄金屋”,孩子们畅享阅读的“游乐园”,乡贤们的“交流研讨站”,以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