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技术在提高农田土壤质量中的应用
2024-07-09龙海
龙海
摘要: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合理施肥补充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传统施肥方式主要依赖化学肥料,短期内可以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需求,但长期大量施用,不仅会造成养分浪费,还会引起土壤酸化、板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为促进农业技术水平提升,文章重点分析施肥技术在提高农田土壤质量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施肥技术;土壤质量;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
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作物赖以生长发育的载体。良好的土壤质量是获得高产优质农产品的前提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忽视有机肥的使用等,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科学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科学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障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但必须避免过量施用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具体来说,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在种植小麦时,通过测土分析发现土壤缺乏磷素,就可以适当增加磷肥的用量,而减少氮肥和钾肥的施用。同时,要合理搭配使用氮磷钾肥,注重大量元素的平衡施用,避免偏施或过量施用某种养分引起的土壤养分失衡问题。在施用氮肥时,要适量补充磷肥和钾肥,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需求。选用缓释肥料是优化化肥施用的有效策略。缓控释肥可延长养分释放周期,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使用控释参混肥,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规律基本吻合,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总之,科学合理施用化肥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土壤、作物、肥料等因素,采取多种优化策略,才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土壤质量。
2大力提倡有机肥料的使用
大力提倡有机肥料使用是提高农田土壤质量重要措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方面,要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将作物收获后的秸秆粉碎后还田,或直接还田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例如,在收获玉米后,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分含量。
另一方面,要推广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是优质有机肥源,经过堆肥发酵后,可以成为富含养分、改善土壤的优质有机肥。例如,将牛粪、羊粪等畜禽粪便堆肥后施用,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作物产量。此外,还要因地制宜发展绿肥,根据当地农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绿肥品种,如紫云英、毛豆、油菜等,通过间套作、轮作等方式,发挥绿肥的培肥地力作用。
例如,在小麦收获后,播种紫云英作为绿肥,在土壤中积累有机质和氮素,为下茬作物生长奠定基础。综上,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质量的关键,要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有机肥料来源,促进有机肥在农田土壤改良中的广泛应用。
3加强生物肥料的研发与推广
加强生物肥料的研发与推广是提高农田土壤质量的重要途径。生物肥料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加强高效菌株的筛选,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筛选出固氮、溶磷、解钾等功能突出的优良菌株,并进行定向培育,生产出适合不同生态区的生物肥料产品。例如,从花生根瘤中筛选出高效固氮根瘤菌,定向培育后用于花生等豆科作物的接种,可显著提高豆科作物的固氮能力和产量。要加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将固氮菌、溶磷菌、解钾菌等不同功能微生物菌剂进行复合,增强协同促生效应,提高生物肥料综合利用率。例如,将固氮菌与溶磷菌复合制成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后可同时发挥固氮和活化土壤磷素功能,更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要加快建立生物肥料的质量标准和施用规范,加强生物肥料产品的质量监管,制定科学的施用技术规程,规范和指导农户科学使用生物肥料,充分发挥生物肥料的增产增效作用。例如,在生物肥料产品包装上标明使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并在农户使用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生物肥料发挥最佳作用。总之,大力推广生物肥料,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化肥减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推广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技术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是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技术途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取长补短,在发挥两者优势的同时,减少单一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配施的关键是要优化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比例,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调整有机肥和化肥的用量,做到养分协同供应,实现“1+1>2”的效果。例如,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可采取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配施模式,每亩施用1-3吨有机肥,同时配以适量氮磷钾肥,可显著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在配施过程中,还要注重改进施用方式,采取沟施、穴施等措施,将肥料施入作物根区,促进养分的定位供应,减少肥料损失。如在果树生产中,可采取树盘沟施有机肥方式,将有机肥施入树盘沟内再覆土,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还需定期开展土壤养分和作物长势监测,据此动态调整配施方案,确保养分均衡持续供应。可利用土壤速测仪定期监测土壤养分含量,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量和比例,使土壤养分状况始终处于最佳水平。总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是未来农业养分管理的重要方向,科学合理配施模式可在减施化肥时,达到提质增效、保障生态的目标。
5推进养分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与施肥技术相结合,推进养分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应注意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农田中布设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等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建立区域性土壤一作物数据库,为精准施肥提供数据支撑。例如,可以利用土壤氮素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氮素水平,当监测值低于设定阀值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及时补充氮肥,避免氮素过多或不足影响作物生长。其次,应加快智能施肥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综合分析土壤、作物、环境等数据,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和养分管理模型,形成专家知识库,从而为科学施肥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例如,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将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等信息输入到智能施肥系统,系统根据内置模型,推荐最佳施肥方案,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此外,还要大力推广可变率施肥技术,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CPS)、地理信息系统(CIS)等技术,实现精细化、定制化施肥。根据田块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点,制定可变率施肥处方图。
通过可变率施肥机械实施精准施肥,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可利用CPS和CIS技术绘制土壤养分图,根据养分高低区,制定差异化施肥处方,通过可变率撒肥机实现分区变量施肥,减少养分过量或不足问题。
结束语:总之,提高农田土壤质量需要系统施策、多措并举。在科学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要大力提倡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优化养分管理措施,并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施肥技术的融合创新,多策略协同发力,促进养分高效利用和土壤质量提升,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