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2024-07-08胡秀丽

文化产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资源

胡秀丽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我国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保障本校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应当不断拓展与延伸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现深入分析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在资源、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文化振兴。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各级文化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城乡一体化,进一步缩小现阶段国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分配差距,落实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均等化,实现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条指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第四条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可见,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既是时代发展需要,又是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本文拟以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玉师图书馆”)为例,探讨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

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背景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形成了如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理念,建设了牌坊宗祠、寺庙戏楼等物质文化景观,还产生了特色的风土人情、民间典故和宗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中华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是中华乡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被视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并获得相应话语体系的重要路径,这使得乡村的大量人力和物质被转移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农业产业的地位被削弱,农村文化发展的动力亦被削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经济成为我国的重要目标,虽然农村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相比繁荣的城市文化,乡村文化还是呈现出碎片化和边缘化的特征,这使得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力量与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因此,多措并举共促乡村文化振兴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化建设理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理念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干部文化建设理念滞后。他们认为文化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实惠少,不如经济建设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村民理念滞后。目前,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小农意识较强,他们追求经济效益,偏爱麻将、扑克、闲聊等娱乐方式。

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目前,农家书屋的文献资源主要依靠政府统配,现有文献数量和种类都存在明显不足,大多按照基本标准建设,藏书量在1000—1500册左右,无法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现有文献多难以契合村民的实际需要,实用性偏弱,针对性不强,存在“千屋一律”现象。再加上更新不及时,保管不到位,图书丢失现象比较严重,实际文献储存量显著下降。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人才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村委干部不足。一方面村干部行政工作繁忙,无法安排专门从事文化建设的管理人员,大多为兼顾管理,从而导致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即使有专人从事文化建设工作,但由于自身理论水平较低、实战经验不足,导致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缓慢。二是乡村青年流失严重。乡村青年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随着“外出务工潮”的出现,乡村青年基本选择外出务工。

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也逐渐加大。然而,由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覆盖面比较广,所投入的资金依然是杯水车薪。一是文化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偏低,缺少激励机制,导致其工作热情不高。二是设备引进、更新与维护的资金不足,导致一些工作无法正常运行。三是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统一分配,缺少其他途径的资金支持。

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优势

先进的文化建设理念

高校图书馆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玉师图书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奉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优质文献和高质量服务。因此,玉师图书馆馆员有觉悟、有能力、有信心、有担当能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专业的人才队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校图书复合型人才应运而生,馆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外,还应拥有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知识和能力。再加上经过长期的业务实践锻炼,图书馆打造了一支文献信息开发与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队伍。玉师图书馆现有职工4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3人,占比100%;硕士以上学历12人,占比27.90%;高级职称15人,占比34.88%,这些高学历、高职称的馆员,在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读者服务、科学研究、阅读推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为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持。此外,玉师在职教师1500余人,在校大学生20190余人,都是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丰富的文献资源

高校图书馆所藏文献资源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总量大、种类全,这些文献资源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截至2022年12月,玉师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达208.78万册,电子图书208万余种,数据库10个,报纸、期刊437种,收藏了有关桂东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科研成果4500余种,建立了专门的桂东南资料室。此外,玉师图书馆还借助CALLS、馆际互借、社会捐赠等平台和方式,不断拓宽资源渠道,充实馆藏文献资源总量。

先进的服务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全面实现了转型,从传统的藏书楼走向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与管理,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和新型的网络平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服务优势,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平台搭建、网络资源推送、设备升级与维护、软件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的支持。

充足服务时间

结合寒暑假,高校每年有长达3个月左右的假期,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一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利用自身人才优势,针对乡村图书室管理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包括文献的采购和编目,图书排架、流通和破损修复,阅读推广活动等。二是高校图书馆联合二级学院教师、学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包括文化展演、科学普及、法律宣讲等。通过形式多样的下乡服务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村民的文化内驱力,提升村民的综合文化素养。

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路径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惠民工程,高校图书馆针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在理念、资源、人才、技术、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文化建设理念

理念是先导。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薄弱,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建设理念落后,对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先进的文化建设理念优势,帮助村干部、村民以及从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识。第一,引导村干部和从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村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文化服务。第二,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玉师图书馆联合二级学院在容县、博白县、兴业县、陆川县的一些乡镇开展“艺心向党 非遗传承”“指尖上的艺术,编制缤纷童年”“青春π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民俗文化,树立文明新风,传递文化建设新理念。

整合文献资源,丰富馆藏建设

资源是基础。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民的特点和需要,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技术、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等方面提供文献资源支持。第一,利用复本提供支持。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复本较多,可以分流部分复本提供给农家书屋。第二,利用本校教师对地方文化、经济的研究成果提供支持。对于乡村而言,本地的文化、经济研究成果对其生产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三,利用数字共享平台提供支持。网络数字资源传输方便快捷、成本较低。高校图书馆可以整合与农业农村相关的数字资源进行免费推送。第四,利用地方文献提供支持。地方文化是乡村文明的根与魂,提供地方文献支持既可以充实农家书屋,又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玉师图书馆利用分流的复本、被更新的旧本捐赠给乡村小学、农家书屋。收藏的族谱文献、桂东南音乐、民俗、客家、旅游文献通过线上线下提供查询使用。

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专业队伍

人才是关键。高校图书可以发挥本馆馆员和学校教师的人才优势,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文化建设工作者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基层文化建设与服务人才,组建基层专业文化建设与服务团队。第一,开展资源建设与服务培训,包括图书采购、图书馆编目、图书排架、图书流通、图书馆破损修复、数据库资源建设等业务培训。第二,开展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包括一些基础软件安装、搜索引擎使用技巧、网站和公众号的建立与使用等。第三,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包括法律、科普等文化普及教育、农业生产生活知识讲解、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技巧等。通过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升文化建设者的综合能力。2018年,玉师图书馆依托“国培计划”,面向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展图书管理业务培训。2022年,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科普下乡活动,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乡约推普助振兴5+N”计划等都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保障网络需求

技术是手段。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技术优势手段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第一,提供设备支持。高校图书馆使用的设备先进,更新速度较快,可以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免费将被更换同时还可以使用的电脑设备赠送给乡村文化机构。第二,提供软件程序支持。根据村民的使用需求,开发相应的软件程序供乡村文化建设者及村民使用。第三,提供技术咨询。通过微信、QQ、电话等途径为乡村文化建设者及村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第四,搭建共享平台。结合地方特点,建立相关数据库,利用手机图书馆、公众号等方式输送网络电子资源,不断扩大乡村文化建设者及村民的资源获取途径。

优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举措

乡村振兴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提效加速。但高校图书馆只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多元主体之一,仍需要在政策、意识、资源、资金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才能取得高效进展。

政策引导

政府要改变“重经济,轻文化”思维定式,落实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政策。均衡投入建设资金,制定严格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度,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发展、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增强意识

意识能增强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一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者要增强“为民所建、为民所用”的文化建设意识。二是村民要增强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民俗文化的意识。三是高校图书馆要增强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意识,打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建设之间的界限,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助力。

整合资源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规模大、任务重、周期长,仅仅依靠高校图书馆的参与也难以见成效,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政府的牵头下,共同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一是整合企业资源。企业能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二是整合个人和社会公益组织资源。他们可以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捐赠、讲座等方面的支持。三是整合各级各类文化机构。他们能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文献资源、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筹集资金

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都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持续推进的物质保障。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供基础保障。二是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包括企业、名人名家和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的资金捐助。三是自主创收资金投入,可以通过文旅融合创收资金投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理念、资源、人才、技术、时间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助力。

2023年玉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课题研究成果“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源回收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