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图书馆编目人员的机遇与挑战
2024-07-08钟翔
钟翔
摘要: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渐转变为实践应用层面,但对编目人员在智慧图书馆中应发挥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现根据编目人员的工作特征,分析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编目人员在提供智慧服务、建立智慧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指出编目人员在获取读者需求、关联数据应用、建设联编平台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编目人员需要提升信息处理、语言运用、职业规划等能力,同时还应重视获取读者需求、积极参加培训、加快联编平台建设,以期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作出贡献。
为顺应社会变革,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渐转变为实践应用层面。在理论研究方面,陈焕文归纳出智慧图书馆的内容范畴为“以智慧平台为体系架构、以智慧空间为形态标志、以智慧服务为终极目标”[1];柯平认为“有必要明确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五大路径”[2]。在服务商层面,维普智慧图书馆、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超星智慧图书馆等产品的开发展现出数据服务商对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展望。在图书馆界,2020年,国家图书馆已正式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建议[3]。而在国家层面,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我国智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宏观发展方向。同年,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央财政立项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这意味着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从全国层面的总体设计和宏观规划阶段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从目前看,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业界层面,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图书馆编目人员应该怎样适应图书馆这一变化趋势?本篇文章将浅析编目人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机遇
提供智慧服务的能力
编目人员长期以来从事编目工作,将文献中的各种要素提取出来,录入馆藏系统,再按照一定的方式使系统内的文献资源相互联系起来,最后使其有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工作内容和程序都是信息组织的过程,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使得编目人员的信息组织能力不断提升。而信息组织能力正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智慧馆员应具备的智慧服务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编目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应排在所有图书馆馆员前列,充分发挥编目人员的智慧服务能力,助力智慧图书馆建设。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旨在通过多途径满足读者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文化自信。读者是智慧图书馆的终端用户,其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文献信息提供者,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对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运用智慧平台为用户答疑解惑、运用智慧化设备帮助用户获取需要的文献内容等,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图书馆馆员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资源,以帮助用户便捷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编目人员凭借对文献客观信息的深入了解和对文献分类、主题标引的熟悉程度,可以更快地适应智慧化服务的要求。
在新一代图书馆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馆员在信息组织方面也在谋求新的发展。新的编目规则(RDA)的运用、新的图书馆参考模型(IFLA—LRM)的出台和新一代书目格式的出现(BIBFRAME)等都是为了适应智慧图书馆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些信息组织方式的出现,从新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资源进行思考和研究,同时也迫使使用这些规则和模型的编目人员从新的视角和方式出发表达信息。如果编目人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新的信息组织的方式,在提升信息组织能力的同时,也会为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智慧平台的能力
智慧平台的建设是智慧图书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编目工作而言,联合编目平台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智慧平台形式。从全国层面来看,依托于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997年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是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联合编目平台之一。该联编平台的数据使用单位已超过3800家,成员馆数量已发展到3100多家,并成立了三十一家省级分中心和一家少儿分中心,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编目数据的共建共享。从区域层面来看,在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政策背景下,四川省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制定并签署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框架协议》,拟在联合编目等方面展开合作。目前,该联合编目平台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从文献类型来看,由上海图书馆研发的“家谱联合编目系统”是互联网上分布式协同工作的联合编目系统,采用了众包的理念,联合各家谱收藏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基于统一的编目标准,随时随地进行家谱的编目和交流。
各联合编目平台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将会有效降低书目数据的重复建设率,提升编目效能,提高编目数据质量,有利于各机构、各类图书馆对区域内图书馆的数据收割和统计。联合编目平台的有效建立和使用,是智慧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编目工作成效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直接体现。
挑战
对读者需求不敏感
信息组织服务是智慧服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图书馆编目人员长期面对在编文献和系统数据,很少直接面对读者。因此,在智慧服务方面,可能存在按部就班、闭门造车的问题。作为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的总书库和文献中心,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全省、全市公共图书馆信息组织服务的龙头馆,并对其信息组织服务负有指导责任。但目前省市级图书馆对区县馆的信息组织方面的指导很大程度上仍限于传统的数据编制,并没有将读者服务在信息组织服务中的重要性提到相应的高度,这就造成国内公共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式与智慧图书馆发展背景下对编目人员的需求和要求不匹配。
对关联数据环境不够重视
智慧图书馆发展进程中,需要图书馆馆员利用专业技术和专业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广、更多、更新的知识资源,满足他们的资源需求[4]。为把数字资源、缩微资源、实体资源等多种资源纳入编目规则,国际图书馆组织推出了与时俱进的数据处理规则。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数据处理规则有国际图联的IFLA—LRM(国际图联图书馆参考模型),美国国会图书馆推出的新一代书目格式BIBFRAME(书目框架计划)以及RDA(资源描述和检索)。IFLA—LRM是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基于FRBR、FRAD、FRSAD规则整合研发的最新编目规则,该规则旨在应用于关联数据环境,支持并推动关联数据环境下的书目数据使用[5]。而BIBFRAME在2011年启动,最初是作为关联数据模型进行开发的。就目前国内编目状况来看,只有部分图书馆对外文文献使用了RDA进行编目,中文文献仍然使用传统的CNMARC格式。对于大多数图书馆编目人员而言,数字资源、缩微资源的编目工作开展较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编目人员对纸质文献之外的其他各种文献的信息组织并不熟悉,更不用说与博物馆、美术馆等关联的实体资源。
联合编目平台建设滞后
建设联合编目平台的呼声虽然很高,但成功实现的却很少。从相关论文来看,停留在理论思考层面的比较多,涉及应用实践或总结经验可供全国编目界运用的偏少。在区域层面,除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平台,上海文献联合编目平台外,全国大多数联合编目平台只是实现了在小范围内的运用,在省级范围内打通联合编目的实例很少。虽然联合编目平台的建设只是智慧平台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目前国内的建设进度和水平来看,与智慧图书馆要求的智慧平台相去甚远。
策略
重视读者需求
编目人员作为信息组织服务的“排头兵”,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应与时俱进,更应该具备建设智慧图书馆所要求的新能力。走出既往舒适区,重视读者需求。在智慧图书馆发展中,编目人员应具有“读者意识”。即在信息组织过程中,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设定并贴近读者对服务需要的心理因素。思考什么方式才能让读者最欣于接受馆藏资源信息的呈现方式,以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将馆藏资源信息最大化地传递给读者。此外,作为最早接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人,编目人员在发现、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还应该思考怎样利用自己信息资源服务的能力满足读者的需求。在与用户协同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核心隐性知识,并与用户的储备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碰撞,以打造出新的智慧知识体系[6]。
编目人员还应积极参与读者服务活动,深入了解读者对信息组织服务的需求。在这些过程中,编目人员需要迅速、精准地提取读者需求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
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对编目人员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编目智慧化过程中,新的编目规则要求编目人员具备数据关联的能力。不再是单纯地对单一的文献资源进行编目,而是将在编文献置于数据关联的环境中,尽可能扩大信息揭示的范围,精确信息揭示的内容。且能够与读者需求相结合,提供信息精准服务。怎样找到资源之间的关联性、怎样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其关联起来,从而实现精确检索,以便用户进一步分析、发现和利用[7]。这不仅是编目人员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全体图书馆馆员在图书馆智慧进程中应该仔细思考并努力实现的重要一环。
其次,将想要揭示的信息进行有效表达。智慧图书馆建设大背景下,传统的信息表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读者需求,作为信息组织者,编目人员需要寻求更为创新的信息表达方式。可视化、可操作化、场景化等更生动形象、更具互动感的信息表达方式,怎样在图书馆智慧化进程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是今后编目人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内容。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外语能力
智慧图书馆建设大背景下,熟练运用外语能力以指导实际工作对编目人员而言格外重要。首先,就编目专业知识方面来看,学习最新的编目规则和数据处理规则无疑需要较强的外语能力。例如,RDA的研究和应用,国际上早在2005年就已出现RDA相关名称概念,美国国会图书馆已于2013年3月31日正式采用RDA编目。而国内图书馆目前只有外文文献使用RDA进行编目,中文文献编目仍然沿用传统的CNMARC格式。其次,从整个智慧图书馆建设来看,“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Aittola等人在2003年提出[8]。我国Lib 4.0约始于2017年,其时间起点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标志,该阶段的代表性图书馆形态当属智慧图书馆[9]。提高外语运用水平,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外最新的图书馆界动态和趋势,有利于国内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利于将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进行本地化转型。只有这样,国内图书馆发展才更具前瞻性和引领性。
2.语言沟通能力
编目人员需加强与后续文献流通部门、读者服务部门以及终端用户的沟通,提高沟通效率。只有这样,编目人员才能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针对读者需求进行定制化信息组织,提高服务精准度,以适应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加强培训
目前,绝大部分编目人员参加的是关于文献资源建设、主题词分类标引方面的培训,但在图书馆智慧化进程中,编目人员的培训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就图书馆内部业务来看,编目人员应当更多参与读者服务、阅读推广等与读者相关的培训,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读者需求,从理论上掌握读者服务的科学依据。从目前新的编目规则和数据处理规则来看,编目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文献,而是扩展到了实物。这要求图书馆编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编目专业知识,还急需扩大知识面,了解并运用新的编目规则进行编目的其他实物相关知识。获取这些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培训,特别是将新的信息组织专业知识与所需编目的实物相关联的培训。但就目前国内编目培训来看,多数编目人员还停留在对新的编目、数据处理规则的学习中,运用到实际编目工作中还任重道远。这也是传统编目人员想要在图书馆智慧化进程中发挥所长、实现突破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有职业规划能力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0]在伴随图书馆“生长”的过程中,编目人员也应沉下心仔细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更多关注图书馆的物质技术,对智慧馆员的职业需求不明,存在忽视培育馆员知识技能的问题[11]。对此,编目人员更应该具有自我意识,积极思考自己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这一大背景下需要具有的业务水平和各方面能力,跟上图书馆“生长”的步伐,加快转型升级。
加快智慧平台的搭建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智慧服务平台,搭建集成、联通用户与图书馆数据的智慧服务平台是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平台将为智慧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而联合编目平台将成为智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目人员可以从用户数据中发现和识别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及时反映在编目数据中,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在这一重要的“生长”阶段必定会产生重要变革。编目人员应当热情投入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抓住这一新机遇,及时掌握新技术,获得新能力,为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
[1]程焕文,钟远薪.智慧图书馆的三维解析[J].图书馆论坛,2021,41(06):43-55.
[2]柯平,胡娟,邱永妍,等.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与路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03):2-10.
[3]饶权.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01):4-14.
[4]徐玉谦.数智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10):42-46.
[5]IFLA Library Reference Model:Un modello concettuale per le informazioni bibliografiche[EB/OL].(2020-11-16)[2024-04-12].https://repository.ifla.org/handle/123456789/44.
[6]马天舒.高校智慧图书馆精准服务探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1(05):34-38.
[7]程焕文,钟远薪.智慧图书馆的三维解析[J].图书馆论坛,2021,41(06):43-55.
[8]Aittolal M,Ryhanen T,Ojala T.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J].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3.
[9]张坤,查先进.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沿革及构建策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02):80-89.
[10]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1]刘乾凝.智慧图书馆视角下馆员智慧人格构建的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S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