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环境中的图书馆业务发展创新途径
2024-07-08刘晓燕
刘晓燕
摘要:智能时代背景下,社会智能化环境日益成熟。在图书馆业务拓展与服务创新中,传统服务模式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智能技术冲击之下举步维艰。另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技术为图书馆的业务与服务迭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动力。现将智能化环境对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多层次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具体分析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工作在智能化环境中发生的变化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而结合实际案例,尝试探讨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的途径,以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彰显图书馆服务的“智慧性”。
以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数据化、智慧化的进程正在深刻改变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当前,得益于先进智能信息技术的帮助,智慧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被认为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最高形态。通过综合分析智能化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加强对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推动传统图书馆真正实现向“智慧图书馆”转型。
智能化环境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进步,“信息化环境”逐步发展升级成为“智能化环境”[1]。相较于信息化环境,智能化环境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具备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如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无宇宙等。这些智能技术犹如无形的力量,推动图书馆不断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环境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智能时代读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这是促使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也是图书馆面临的挑战。随着智慧图书馆系统、智能检索系统的建立,均能够有效推动图书资源深度整合,为读者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吸引更多读者来到图书馆,更有利于图书馆发展。二是智能时代对馆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要求更高。馆员水平的高低与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智能化时代需要馆员能熟练掌握各种智能技术。所以智能化环境表象是引入新技术,实质是实现馆员在智能时代的自我发展,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三是智能时代可为图书馆自身提质增效、拓展服务手段、践行自身职能提供支撑。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智能化和智慧化转型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模式的变化
在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变得更加虚拟化、智能化、数据化。一方面,数字化文献资源增多,图书馆从以往的文献传递业务转型为文献信息导航业务,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促使图书馆业务服务的泛在化,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登录图书馆App,实现座位预约、图书预约等服务。另一方面,以往很多需要人力完成的业务工作,现在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装置来完成。特别是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背景下,图书馆在业务发展方面还需要彰显业务服务的个性化特征。
图书存储的模式变化
大部分图书馆倾向于选择闭架书库进行图书存储,这种存储方式无需占用较大的馆藏空间,降低了图书馆运营成本。但会对图书存取带来一定的不便。在智能化环境下,可以应用智能化集成书库。这种书库又被称之为“高密度自动化仓储库”。整个书库由钢制货架、金属箱、堆垛机、输送机等装置组成,同时搭载了文献智能仓储技术,以此实现图书馆图书智能化存储。书库金属箱用于存储实体文献资源,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框架阵列。整个阵列利用机械手柄实现金属箱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为图书馆的存储与取出提供良好便利。在智能化集成书库中,配置了自动控温控湿、故障自检、智能感应等功能。同时,与智能计算机进行网络互联,从而保证了图书馆各项图书存储业务工作高效开展。例如,书库中的恒温恒湿机组,通过智能传感器装置可以远程监控、感应书库中的温度、湿度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控制参数,确保图书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存储环境中,不会出现“发霉”“受潮”等问题。智能化集成书库还应用了智能识别技术与智能分拣装置,从而让存储的图书文献能够始终有序排列,减少用户候书时间,提高用户服务体验,赋予了图书馆图书存储业务与服务工作开展更多的智慧性。
图书搜索指引的模式变化
指引读者来到正确的图书存储场地搜寻图书,是图书馆最基本同时也是重要的一项服务。在智能化环境下,读者将不仅只依赖于传统的“指示牌”“标识牌”指引或“图书馆员”人工指引,还可以应用“图书馆3D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根据图书馆建设布局,内置了2D、3D地图模型,读者可以利用这一地图模型详细了解图书馆布局场景,在借阅图书过程中实现实时化引导,节省了读者查找的时间,减轻了图书管理员工作量。
图书借阅的模式变化
以往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业务工作需要人工录入书籍借阅信息,整个过程效率低下[2]。而在智能化环境下,图书借阅业务的工作开展变得更加智能化。例如,应用RFID智能标签技术,可以实现图书自动化借阅与归还。当读者需要借阅相应的图书时,需要执行扫码充磁操作,充磁后,可以在条形码中记录相应的信息,然后通过检测门进行验证。读者在归还图书时,只需要通过执行消磁操作就能将图书归还。很多“无人图书馆”均采用了这种图书自动借阅归还业务或者服务,有效提高了图书借阅工作开展效率。
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工作的挑战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图书馆事业在新颖的现代技术压力和推力共同作用下,仍存在以下几方面挑战。
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够深入
随着智能化发展日益成熟,很多图书馆也开始加强各种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当下很多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依然不够深入。例如,一些图书馆配置的智能参考咨询机器人馆员只能回答一些基础的问题,如果读者用户提出的问题需求较为复杂,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答复。此外,相关的智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设备换代成本高等。上述都是图书馆走上智慧化发展道路需要面临的挑战。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不完善
智能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图书馆业务中广泛应用智能信息技术,虽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贴心、便捷的服务,但也意味着用户需要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3]。例如,上文提到的“图书馆3D导航系统”,使用时需要用户提供个人定位信息。如何加强对这些信息的保护,将是图书馆工作需要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尤其是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用户隐私信息与图书馆智能信息系统让渡信息的界限,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的难度也相应地降低,这些都很容易增加用户隐私信息被盗、被攻击、被非法利用的风险,且即使知道信息被非法利用,也很难准确锁定主体追责,这同样是阻碍图书馆在智能化环境中实现智慧发展的一大挑战。
图书馆馆员不适应新的智能信息化工作环境
在智能化环境下,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图书馆运营的智慧性。同时,也给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会让一些习惯传统图书馆工作模式的馆员难以适应。例如,部分图书馆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智能信息系统,这些引入的先进智能信息系统,需要馆员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智能信息系统操作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岗位设置与智能化信息环境不够匹配。如何引入更多专业人才,科学设置岗位,从而更好地适应图书馆智能化信息环境,是当下图书馆走向智慧化发展道路面临的一项挑战。
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的创新发展
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只有顺势而为、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大规模的信息采集和开发,资源的多渠道利用和共享,读者服务的个性化制定,以及图书馆公共服务环境的智能化设置,都是现代图书馆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可探讨途径。
信息采集与价值挖掘
智能化环境下,信息采集与价值发掘是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的一大重点内容[4]。这一内容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图书参考咨询业务与服务方面。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在尚未引入图书参考咨询智能机器人前,主要利用图书馆网站咨询回复读者问题,回复效率低下。而在引入智能咨询机器人后,该机器人搭载了智能检索与自然语言识别体系,可以准确识别读者用户的提问意向,然后通过微信、网站等多种途径,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参考咨询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智能机器人能够从多种驱动采集读者提问的信息,进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对话切分、挖掘、多维度特征提取、智能分词、纠错等一系列处理,初步完成读者问题的整理。最后,在意图识别模型的帮助下,完成对读者提问的深度神经网络计算,然后将计算问题结果与标准问题库进行匹配,最后给予读者回复。整个回复形式涵盖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如果读者用户提出的问题能够在问题库中匹配标准答案,机器人将直接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回复反馈。第二,如果读者用户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多个关联知识,智能机器人将会检索、挖掘相关度较高的知识信息,给予回复。第三,如果读者用户提出的问题无法在问题库中找到,或者未检索挖掘出相关知识,将会统一回复相关的话术,如“您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我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解答哦”,并向用户推送一些常见的问题,将用户提出的问题加入问题库进行机器学习,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资源的远程共享
通过利用智能化信息环境带来的种种技术优势,图书馆信息资源也可以实现远程共享。相关服务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图书资源下载服务方面。当前,可采用多种途径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例如,通过授权IP地址,用户可以直接下载数字资源。如果用户不在IP地址授权范围内,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VPN,实现远程图书馆数字资源下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桌面云服务”实现远程数字资源的下载共享。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图书馆数字图书资源可以不受限制,顺利实现远程共享。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资源远程共享服务质量水平,国内很多图书馆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先进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与中国知网合作,应用了Shibboleth远程访问技术,以满足用户跨区域数字图书资源远程访问的需求。
人性化产品服务提供
智能化时代,读者在文献资源获取方面,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获取信息,同时还希望获得更加个性化、贴心化、人性化的信息产品服务[5]。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中,图书个性化推送服务产品是典型的代表。很多图书馆通过利用掌握的读者的数据信息,选择智能模型与算法,打造用户产品服务需求标签。通过采集读者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行动轨迹,挖掘分析读者的潜在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图书信息推送服务。例如,云南省很多高等院校图书馆应用RSS(简易信息聚合)智能技术,搭建了个性化图书资源推送系统。从而实时为学生推送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信息。除了相关图书资源、新书推送外,还能够进行新闻公告推送、专题推送等,显著提升了图书馆人性化产品服务水平;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则重点围绕图书资源个性化推送,通过挖掘分析学生、教师的图书资源借阅特点,搭建了图书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该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进一步细化读者个体,根据其所在年级、专业、课程学习等,为用户精准推送相关的图书资源。不仅如此,学生在系统中输入自己的学号,该图书资源个性化推送系统还可以通过内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用户真实的图书信息需求,并为其推荐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书籍资源,有效提升了图书馆个性化、人性化产品服务水平。
馆内智能化环境布局
当前,智能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环境布局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开始追求尽可能减少馆藏面积,进一步扩大读者用户的图书阅读使用面积。为实现上述创新发展目标,图书馆应用了很多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例如,部分图书馆在门禁系统中引入了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读者在进入图书馆时,需要身份验证才能进入。部分高校图书馆为了防止“不文明占座”现象,在阅读学习空间环境布局方面引入了人体智能感应系统,从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座位管理的质量水平。例如,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搭建了“图书馆智能座位管理系统”。该系统应用了无线传感网络智能技术,通过与校园身份认证系统、图书馆门禁系统进行联动,从而能够对图书馆阅览座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化管理。学生在使用相关阅览座位时,需要提前预约。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前利用手机、电脑等随时查询图书馆座位的使用情况,从而促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化环境发展日益成熟,对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新便利。例如,图书存储、查找、借阅、归还等操作转变为“智能化”,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图书存储、查找、借阅、归还不便等短板,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智能化环境除了对图书馆服务与业务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够深入,现有馆员人才、岗位设置难以适应图书馆智能化环境需求,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实现创新发展,还应加强问题分析并不断探索解决方法,促使图书馆实现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
(作者单位:广西日报社)
[1]王延飞,刘记,赵柯然,陈美华.智能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与影响透视[J].情报学进展,2018,12(00):117-153.
[2]丁明春,任恒,叶路扬.论智慧馆员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及其提升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02):33-39.
[3]李金阳.技术赋能、信息增能和知识汇能:智慧图书馆新技术融合发展展望[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2(04):7-11.
[4]侯衡.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2(07):94-101.
[5]索传军.数据智能时代图书馆服务发展探析[J].晋图学刊,2022(03):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