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落文化与城市的契合发展

2024-07-08刘秀玲刘玉婷王俊锋

文化产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南社古村古村落

刘秀玲?刘玉婷?王俊锋

摘要:东莞,这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化城市,不仅以其卓越的经济发展速度著称,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瞩目。在这座城市的深处,隐藏着一处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气息的古老村落——南社古村,其以鲜明的广府文化特色,与东莞这座现代化城市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文化契合与发展关系。现对东莞南社古村落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进行切合度分析,挖掘古村落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使南社古村落文化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处于动态平衡循环发展状态,不仅有利于将古村落的文化资源转换为发展优势,促进南社古村落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也有利于当今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建设发展,从而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东莞南社古村落文化挖掘的意义

古村落的形成是由地理环境、文化观念、经济基础,以及宗族礼制、社会习俗、民间艺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有机产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东莞南社古村落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深厚且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社古村落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立村于南宋时期,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厚重的孝德人文底蕴而著称。这些古建筑和传统文化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如今,南社古村落已经成为一个吸引大量游客的旅游景点,通过挖掘这些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南社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深入挖掘南社古村落的古建筑群、民间传统文化和孝德人文底蕴等文化元素,按照乡村振兴的新要求,积极拓展创新发展路径,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南社古村落,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东莞南社古村文化与城市契合发展分路径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播平台

东莞南社古村落的文化底蕴深厚,在信息时代数字化背景下,南社古村落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南社古村落的外部景观来看,古村环绕长型水塘而建,祠堂、民居、里巷、古井、围墙、古树布局错落有致。以村中500年老榕树为桅杆,整体结构呈“船”型建造。南社“船状”的规划设计格局和形态,有船头,塘为身,桥为隔,树为帆,在其内涵呈现上有“乘风破浪”“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这种形态的设计与文化内涵的表现,在我国诸多古村落中较为少见,在东莞南社古村的整体形象中凸显了较为鲜明的特征。南社村先民的择居山水林地的环境设计,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祥和、安宁、温馨的氛围,体现了他们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加之古村人互帮互助、同甘共苦、和谐相处的故事流传,表明南社古村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与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十分切合。走进南社,人们可以看到南社村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感受南社人团结进取像“船”航行一样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乘风破浪、不断前行的精神风貌。

东莞南社村祖祖辈辈重视教育,倡导耕读传家,崇文尚武,这既是谢氏先祖留给后辈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后人昂扬向上、不断进取、尊师重道、传承家风学风的传统范例,为古村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有效推动了当代社会“尊师重教”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发展。谢遇奇、谢元俊是谢氏学有所成、名动朝野的代表人物。为了培养儿子成才,谢遇奇父亲专门聘请武师教他武艺,在自家宅院中挖掘水池供儿子练习游泳。谢遇奇中进士后,随军参战表现出色,后随左宗棠到甘肃、新疆一代平定叛乱,骁勇善战,战功显赫,官至两广提督。谢元俊是清光绪二年的武进士,他的书院资政第,青砖麻石,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花鸟栩栩如生,院中栽富贵子树,环境优雅清净。可见,谢元俊的父亲对儿子学习环境的重视。谢元俊也不负重望,刻苦读书,科举中武进士,后钦加礼部主事。资政第历史遗迹、谢遇奇人物史料、多家祠堂门前树立的进士石牌以及宗族家谱记录等,都是南社村重视教育的历史明证。至今,南社村民还在用谢元俊、谢遇奇的故事教育子孙,让他们踏实认真、精进学业。

南社古村的孝德文化也历史悠久。古村有专为百岁老人建立的祠堂,如百岁坊、百岁翁祠。在南社古村,几乎每家祠堂内的神龛上,都供奉着家族历代祖先的牌位,显示村民对家族血缘传承的重视和对先祖的敬仰缅怀。在谢氏祠堂的各家门楣对联上,有许多家族历史和祖先人物故事的记录和孝老爱亲的家训警示。在南社村戏社对面的老榕树下有一组铜制的雕饰作品,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岭南青年为一位耄耋老人敬孝茶,旁边是一位小朋友看着青年为老人敬孝茶,体现了南社人对孝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南社村还有典型的中华品格文化丰厚积淀。其中,有对国家的忠、为人的善;有对梅、兰、竹、菊高风亮节的追求;有对福、禄、寿、喜、平安的美好向往等。这些品格体现了南社古村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求真向善的道德观念以及对人生的美好期盼和祝愿。搭建东莞南社古村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平台,可以激发南社古村文化思想新活力,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尊师重道、尊老敬老传统文化思想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东莞乃至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于社会形成积极进取、崇德向善、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

岭南建筑艺术范式的研究创新平台

东莞南社村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特点,其艺术魅力和艺术潜力的挖掘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使人了解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感受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采,还可以为当今建筑设计和艺术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南社古村祠堂整体房屋规整,对称式结构设计营造了严谨、庄重、肃穆的建筑氛围。一般祠堂屋内都有花岗岩、红砂岩石柱,中庭露天有采光功能,与岭南的炎热气候相适应。并且祠堂屋顶上大多是陶塑脊饰、磨青砖墙体,祠堂雕饰精细大气、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资政第建筑经典风雨连廊气势轩昂,青砖麻石雕刻工艺精巧。资政第会客厅“凤凰寿桃”落地花罩底部,两只高大的圆雕凤凰昂首立于石上,左右对望极尽雍容华丽、富贵荣华之意。在凤凰旁边是透雕的向上生长的桃树和牡丹,桃树结满了一个个硕大圆润的桃子,牡丹则绽放着一朵朵娇艳的花朵。六只鹭鸟登在桃树和牡丹的枝头,或昂首张望,或俯首应和,使木雕生机盎然。谢遇奇家庙是三进式建筑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顶部为鳌鱼,有激浪降雨消灭火灾的象征意义。梁间的柁墩雕刻有精美的戏曲人物,文臣武将共聚一堂,栩栩如生。

百岁坊布局也很奇巧。歇山屋顶檐下施如意斗拱,牌坊立在祠的门厅前廊上,四根八角形的石头立柱,上面穿插木料樑坊与如意斗拱。影壁须弥座红石雕及二进梁架木,青砖麻石雕工艺精巧。如意斗拱做成数百只蝙蝠形状,承托着三座屋顶。这些如意斗拱寓意着“百岁百福”。立柱上面有三座屋顶,中央高,两侧低,中央屋顶为四面坡的庑殿顶,两侧为歇山式屋顶,牌坊的后半部屋顶即为祠堂门厅的坡屋顶,使坊与门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位于头门屋檐下的封檐板,形制巨大,雕刻精美绝伦。

东莞南社村古建筑群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珠三角地区的水乡特色紧密相连。这些祠堂、古民居等古建筑都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并且保存了大量的石雕、砖雕、木雕等古建筑构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研究南社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不仅是对文物古建保护和利用的重视,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体现,有效确保古建筑在得到妥善保护的同时,也能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将古建筑群转化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南社村的知名度,使得南社村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使人们了解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感受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采,还可以通过研究和借鉴南社古建筑装饰思想、装饰技术、装饰风格,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实现文化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明清以来民俗文化的博览平台

东莞南社村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深具地域特色,既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传统,又融合了海洋文化的特色。忠孝传家、福禄寿全等理念深植于南社村的风土民情之中。

在南社至今仍有祭祖、点灯、迎送新娘、春节舞狮、打麒麟、清明扫墓、中秋打竹篙、游会等传统习俗。南社村的东元公祠是岭南婚俗文化博物馆,祠堂上贴门联,左侧是“结同心地久天长”,右侧是“成佳偶花好月圆”,横批是“喜结良缘”。进入祠堂是举办婚礼的大厅,两侧有茶几座椅,有迎新的各种器具,如花轿、香蜡、烛台、婚床、盖头等,墙壁上有相亲、定亲、迎亲不同阶段礼仪规范的喜帖和文字介绍的图片,展现了古代南社村人重视婚嫁的风俗传统。

现在南社古村风景区每年都举办几场有影响力的传统民俗或节庆活动,村中青年结婚也大多沿袭村中婚俗礼仪。2015年12月11日,“南社斋醮”民俗旅游文化节在东莞茶山镇南社明清古村落开幕。当天南社斋醮大巡游、传统婚俗表演、龙狮汇演等众多精彩节目陆续上演,还有品种丰富的本土传统美食和百岁素食等,进一步传承“斋醮”这一百年民俗,让广大市民、游客尽情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社明清古村落。

丰富的节日庆典,独特的风土人情,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对南社的风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形成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元素和故事,然后将南社的民俗活动等风俗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展现岭南传统生活,弘扬优秀的传统风俗文化,对促进古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关于南社风俗文化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定期举办线上讲座、直播展览、虚拟旅游等活动,能够扩大南社文化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了解并关注南社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健康保健养生的调理体验平台

东莞南社隶属茶山镇,茶山镇是以茶为名的古镇。明代开始,镇中百姓就制作一种能长寿养生的茶——百岁茶。百岁茶以村前山后的山野草为辅料,以沉香树叶为主料晒干后冲茶。据南社族谱历史记载,南社百岁茶以古法配方炮制,茶水性温、口味微甘、齿颊留香,具有润肺解毒、平喘利咽、止咳化痰之功效。百岁茶当中有10多种天然野生的中草药,独特的配方和保健功效,让人整天神清气爽,当地百姓十分喜爱。而百岁茶之所以叫南社百岁茶,就是因为在南社有几位百岁老人都是日常饮用这种茶而长寿的,故而当年皇帝特赐名“百岁长寿茶”。

南社百岁茶自明朝万历年间流传至今,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源远流长,被当地居民视为日常生活中的珍品。目前,南社百岁茶因其传承历史久、功效养生益寿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已被收录地方历史传承文化产品名录大纲。作为一种特色文化产品和旅游资源,南社古村积极开展保育活化工作,通过引进民间资本、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对南社百岁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药用价值等文化内涵,形成丰富的文化资料,申报了多项非遗项目,并推出了特色商铺和民宿片区,通过举办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等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这不仅为南社古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来到南社,走进茶馆,品一品百岁茶的醇厚甘甜的味道,感受神清气爽、上下通透滋味,身心得到调理放松,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东莞南社还是莞香祖源、沉香圣地。莞香块不起明火,慢慢燃烧变黑炭化,熏出的袅袅白烟香气四溢,有防蚊虫、防潮等功效,备受人们青睐。元代陈大震《南海志》载道,“榄香为上,香即白木香材,上有蛀孔如针眼,剔白木留其坚实者,小如鼠粪,大或如指,状如榄核同,故名。其价旧于银等。今东莞地名茶园(即茶山),人盛种之”。

东莞有历史记载的种香第一人是南社人谢重华,明末清初,他隐居南社乡间,以种香、荔为生。莞香的最佳种植地是茶山的金钗脑,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莞香,以金钗脑所产为良。地甚狭,仅十余亩。其香种至十年已绝佳……香在地而不在种,非其地则香种变。”

由于东莞茶山的土质矿物质丰富对莞香树的生长有利,莞香香料品质好,远近闻名。在南社村,祠堂供香、家里焚香,整个村子香味缭绕,到处都有关于莞香的记忆。

现代化背景下,南社古村的莞香文化底蕴得到了充分挖掘和传承。在南社莞香馆展柜上,可以看到南社村种植的形态各异的各种香树标本和各种香树制作的小动物制品,以及香树制成的香料,各种精致的手链、项链、挂坠等饰品。在香馆外有南社祖先采香、制香、卖香的雕塑,村中的大街小巷飘着阵阵莞香气味。如今,作为“莞香祖地”的南社村,还不定期开展“香”文化节,以莞香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以活化为要,力争做强莞香文化休闲产业。

东莞南社古村作为岭南地区800年农耕文化的载体,完好的古建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风格独特的岭南建筑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习俗等,是人们了解明清时期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研究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历史的典型实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多元教育价值。充分借鉴和吸收南社古村的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呈现一种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不仅丰富了东莞这座城市的内涵和魅力,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对助力当今社会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城市一体化建设和城市精神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社古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化方面,南社文化中蕴含的建筑艺术特点、民俗民风观念、集体意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挖掘整理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在实践方面,有关南社多元化、整体化、现代化以及文化传播方法和应用路径等方面也需要系统规划设计。

广东科技学院2021年度科研一般项目,广东东莞南社文化及传播发展研究,GKY-2021KYYBW-55。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南社古村古村落
《南社先贤交往录》
《古村小巷》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古村——大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慷慨论交廿七年——论南社领袖陈去病与苏曼殊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