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博物馆用新媒体科普故事

2024-07-08沈纯练

文化产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账号贵州省贵州

沈纯练

据了解,当前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观众与媒体不了解展陈内容、宣传人员欠缺专业知识、新媒体平台对内容形式的高要求等。在新媒体语境下,地质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利用新闻媒体增强宣传效果、提升宣传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效引导自媒体内容、构建自有宣传渠道以及通过共创作品突破信息茧房不失为可尝试的解决路径。

地质博物馆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地质博物馆属于行业博物馆,宣传工作具有独特性。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为例,馆内展品以古生物化石、矿物为主,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较多较深。对于普通观众甚至媒体记者来说,与地质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之间往往存在行业隔阂,使得“看不懂”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媒体采访的新闻初稿也有可能出现知识点错误,如误把鱼龙当成“恐龙”,把“贵州龙”这一特定的物种与贵州省所有的海生爬行动物混淆,把黄铁矿误认为自然金等。专业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增加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开展科普宣传的难度。

此外,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发布的节奏快、趣味性强、“干货”(知识点)多、反转快、风格独特的作品得到了受众的喜爱。要做好地质博物馆的宣传,需要更好地适应网络平台特点,充分利用这一宣传阵地,这就对地质博物馆宣传人员的文案创作、视频制作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为例,探讨以上挑战的应对之策。

加强地质博物馆宣传工作的路径

利用好各级新闻媒体现有宣传渠道

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具有公信力强、受众面广的天然优势,且普遍建设好新媒体矩阵,争取到各级媒体支持,组织他们开展宣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守望——濒危动物》展为例,宣传人员在开展前已经制作了精美的视频及图文资料并发送给媒体记者,向各级媒体发出邀请,获得了媒体的关注,最后该展览不但登上了国内中央级、省级媒体,还在巴西《南美侨报》、柬埔寨《柬华日报》等海外媒体刊出,影响广泛。如果不争取新闻媒体支持,仅以馆方一己之力开展宣传,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怎样才能争取到新闻媒体支持?这就需要宣传人员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了解媒体感兴趣的选题类型、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例如,2024年元宵节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视频,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馆藏化石,这得益于宣传人员曾抓住机会主动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过属于贵州的各种“龙”,包括它们各自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给记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因此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馆藏化石在适当的时机被纳入视频策划,且在拍摄过程中宣传人员主动推荐了更具震撼力的化石标本,使馆内展品得到了更好的展示机会。

不仅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也需要对不同宣传平台的风格做到“心中有数”。2024年春节前夕,《动静贵州》到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为龙年春节新媒体内容作调研,由于调研的目的是制作春节期间在抖音播放的短视频,而抖音平台受众对反差强烈的内容更有兴趣。鉴于贵州龙体型娇小,幼体甚至仅2厘米左右,与大众对“龙”的固有印象形成了极大反差,而“贵州龙”是否指贵州所有的“龙”,也具有一定的话题度,于是向记者推荐了“贵州龙”化石标本,视频发布后引发评论区热议,播放量233.7万,评论达五千余条。

要开展好新闻媒体宣传,还需要掌握专业技能。媒体记者在采访之前有可能对馆内拍摄环境缺乏了解。由于馆内灯光主要是为了配合展览,营造氛围,色彩和亮度都有别于日常的拍摄环境,有可能给拍摄带来额外的困难,例如,展馆顶部的灯光使主播面部出现阴影,部分场景导致主播面部严重偏蓝色等。媒体记者在有限的采访时间中,也有可能未拍摄到某些画面,在后续编辑的过程中需要补充。有时也会出现争取到了新闻媒体支持,但记者临时有事不能到场,只能发布通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精美的图片配合文字内容,势必不利于开展宣传。因此,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中,必要时协助媒体记者打光、补镜头、代为拍照或补拍部分视频素材等都成为常态。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宣传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节目策划能力,以便在采访人员遇到临时问题时能够协助解决,达到双方共同希望的效果。例如贵州省广播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拍摄启动后,发现由于对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了解不足,原有的策划落地出现困难。宣传人员当即建议:从体型最小的贵州龙讲起,利用观众对“龙”固有的体型庞大、性情凶猛的印象,与娇小玲珑的贵州龙形成反差,第一时间吸引观众注意力。继而用“贵州龙”并非“贵州所有的龙”这一话题,展开讲述贵州各种体型的龙,再重点讲述几块特点鲜明的化石,如镇馆之宝梁氏关岭鱼龙等。节目组采纳了这一建议,顺利完成拍摄,并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如果宣传人员不具备策划能力,则有可能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失去宣传机会。

宣传人员增加并更新自身知识

当媒体介入宣传工作时,宣传人员要确保知识点的严谨,最简便的方法无疑是让记者直接与讲解员沟通,由讲解员根据解说词进行回答。若出现媒体采访的内容超出了展陈范畴,讲解员也无法解答的情况,则邀请相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记者拟出初稿后请专家把关。

然而,每位专家的研究领域不同,例如地质矿产的专家就不一定对古生物足够了解,即便是古生物专家,其具体的研究领域也有所区分,这就要求宣传人员熟悉本单位专家的研究领域,确保专业信息准确无误,采访高效开展。例如在中新社在采访《罗永明:海百合如何见证史前生物从巅峰到灭绝》的过程中,记者提出对海百合这种从两亿多年前到现在一直都存在的生物感兴趣,基于对专家的深入了解,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宣传人员向记者推荐古生物专家罗永明作为采访对象,其深厚的学术素养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为该篇采访稿件锦上添花。在《中国新闻》等平台发布后,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由于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讲解人员长期工作繁忙,相关专家研究领域不同且经常开展野外考察,不能时刻配合采访。如果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讲解员与专家配合,无疑会影响新闻采访的效率。这就要求宣传人员熟悉基本展陈,对出现在展陈中的知识点准确掌握,且对每件展品所处位置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高效地配合采访工作。为此,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宣传人员不但系统学习讲解词,更是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相关知识,主动向专家请教。例如开馆之初北京大学江大勇教授到馆参观并指导讲解员时,宣传人员不但全程倾听,更是以录音的方式把江大勇教授的讲解记录下来。特别是江大勇教授对邓氏贵州鱼龙绘声绘色的讲解,令宣传人员对其凶猛性情有了更深的认知,后续不但成为向媒体介绍的知识点,也成为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官方抖音号的灵感来源。

除了扩充知识储备,宣传人员还应及时更新知识。在2023年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青岩生物群是三叠纪生物复苏最早的实证。2023年,早于青岩生物群的贵阳生物群被发现,推翻了这一认知。如不能及时掌握这一讯息,则有可能将已被推翻的结论告知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导致稿件内容出现错误。因此,宣传人员主动要求与专家一起前往现场,在一线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最新信息,并协助记者作出相关报道。

引导自媒体,提升宣传效果

相对于官方媒体,自媒体往往缺乏严谨性。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开馆以来持续火爆,不少网红博主前来打卡,拍摄视频或图片并在各大平台发布。然而由于知识储备存在欠缺,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作为知识传递的场所,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主动邀请粉丝过百万的抖音账号“极氪行”向专家咨询相关知识,在其形成文案、制成视频在抖音发布后,以正确的知识点引导其它自媒体。

此外,发现部分自媒体发布的短视频中存在错误后,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宣传人员与一线安保对接,明确要求密切关注观众动向,如发现短视频博主正在展厅拍摄,及时告知宣传人员,以便第一时间给予正确引导。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失真,有利于向公众作好科普宣传。

加强自有宣传渠道的建设

在日常信息发布和更好地开展科普宣传、打造单位形象方面,建设自有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则是自媒体时代必不可少的手段。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开馆以来,主要开设的自媒体账号包括微信公众号与抖音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微信公众号方面,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除了及时发布展馆信息、研学课程、文创新品等信息,使观众了解馆方动态之外,还具有约票功能,极大地便利了观众预约参观。

在抖音账号方面,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主要以年轻化、趣味性的表现手法,将专业知识包装成妙趣横生的短视频。为此,宣传人员不但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还深入研究当红账号。通过观察发现,在抖音上推送较好的账号,其内容普遍存在反差强烈、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以贵州本土账号“食大侠”为例,该账号以“农村青年自制武侠片”为噱头,配合令人眼花缭乱的“五毛特效”、怀旧感十足的武侠片音乐,将美食制作的过程化为武侠情节,收获了众多的粉丝。而“王七月”则利用主播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巧妙的拍摄手法,多次在网上掀起模仿潮。例如将普通的风油精拍出高端首饰商业大片的感觉,将蚊香拍成高端奢侈品等短视频,都曾经走红于抖音平台。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在热门账号的启发下,在文案创作和拍摄剪辑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尽量做到文案的一波三折,例如介绍馆藏恐龙骨骼碎片化石与大量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文案,开篇讲述了馆内仅有少量的恐龙骨骼碎片、恐龙脚印化石,此时观众往往会对自己看到的大量“龙”化石产生疑问,文案在此处发生转折,解释馆内大量以“龙”命名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及其更符合传说中中国龙的习性,令观众产生意外惊喜。文案形成后,使用专业设备拍摄,配以恰到好处的打光,体现出化石的精美。在后期的剪辑中,采用活泼有趣的字幕及可爱的表情包等增强互动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播放量达到了32.2万。

在运营方面,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抖音短视频制作了统一的封面,账号主页看上去清新干净,且形成了账号记忆点。此外,及时跟进网络热点。2023年,“恐龙扛狼”成为网络热梗。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以动感十足的拍摄手法,呈现出貌似恐龙扛着一棵树摇摇晃晃地走向观众的画面,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形成一定热度后,又发布了专家讲述“恐龙扛狼”是否科学的一则短视频,回归到科普的初衷。

对于“南方小土豆”“西南暴暴龙”等网络热点,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也及时跟进,利用“南方小土豆”宣传了个头娇小的贵州龙化石,“西南暴暴龙”与“南方小土豆”同框,既介绍了长着一副龅牙的幻龙,也借此推介了龙年新春特展《齐乐龙龙》,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在运营的过程中,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宣传人员还发现,知识性强的科普短视频不受时效性的限制,且能提供对观众有用的信息,不但在发布之初受到观众喜爱,还有可能在发布一段时间后得到平台的再次推送,例如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有没有恐龙”为话题的短视频,发布之初由于更换新主播的原因,数据并不理想,仅有两千多播放量。但在一段时间之后,运营人员意外发现流量已达到了32.2万。

因此,在前期策划中,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着重传递知识,这一方向在后续的工作中得到了验证。经过分析和随机采访观众,宣传人员发现对博物馆感兴趣的观众往往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也较其他群体更强烈,往往对于科普性的视频更感兴趣,从而更加坚定了科普为主、热点为辅的策划方向。

以共创作品突破信息茧房

在抖音平台,由于存在信息茧房,一旦形成一定的粉丝垂直度之后,想要将视频推送给其他的粉丝群体就存在一定的困难。2023年,不同类型的账号“共创”同一条短视频成为潮流,不少账号通过共创短视频的方式,得到非本账号粉丝群体的关注,甚至增加粉丝数。受众也得以在平台上看到“信息茧房”之外的内容,获得更全面的信息。2024年春节前夕,贵州省电视台新媒体工作人员来到地质博物馆寻找灵感,宣传人员在龙年春节这一时间节点下,为其讲解各种不同的“龙”以及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由于公众对“龙”的印象是威严霸气、体型巨大,而胡氏贵州龙外形娇小,幼体体长甚至仅二三厘米,如同公众日常看到的昆虫,这样的对比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于是,贵州电视台以“像虫一样大的龙”为核心展开策划,邀请抖音说唱账号“拾镹”与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共创说唱视频,并在春节期间发布。此条视频既被推送给了“动静贵州”和“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两个账号的受众,也被推送给了广大说唱爱好者,评论区的IP地址遍布世界各地,播放量更是达到了200万之多,影响力形成了新的突破。这一方法显示了共创视频对于突破信息茧房的巨大作用,也对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短视频创作提供了新的启发。

以上是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对于行业博物馆宣传工作的一些探索,2023年,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获得自然资源部颁发的2022年“宣传工作业绩突出单位”荣誉,迎来了人民网“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项目,也迎来了中央电视台《大器我成》拍摄组,还在2024年元宵节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视频中占据了较长篇幅。开馆以来,邀请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前来宣传,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建设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希望以上经验能为其它行业博物馆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猜你喜欢

账号贵州省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彤彤的聊天账号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贵州,有多美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