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的交融
2024-07-08高晨蕊
高晨蕊
高校在实际开展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时候,许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理念和方式,主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然而,这种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汉语言人才,并有效提高汉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现从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融合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融合措施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部分高校提供参考。
新时代,高校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广与落实素质理念,充分理解人文素质理念的含义,并将其逐步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为汉语言文学注入新鲜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并未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学中,而是过分关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出勤情况,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这些高校要深入理解人文素质理念,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融合措施,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高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已经充分理解人文素质理念的含义,将人文素质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机融合,除了讲授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内容外,这些高校还为学生引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这些高校的教师会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示了更多的人文艺术作品,鼓励学生观赏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仅加深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人文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现阶段,随着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校更需要加快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的融合进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部分高校教师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当第一时间提供帮助,解决学生的疑惑。此外,部分高校教师将人文素质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机结合,设置人文艺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见识,还为学生提供了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分享自己对人文艺术品的看法。这样的做法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校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如果高校学生经常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那么会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很多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屏蔽不良信息,从而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加入了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文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朝着正向高速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理念和方式
人文素质理念的核心在于强调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而教师需要起到相应的辅助和引导作用,他们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情感上的需求,并逐步将人文意识渗透给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难以接受这一全新的理念,他们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教学重心完全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甚至要求学生课后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仅仅为了期末考试做准备。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严重影响了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质量与效率。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局限,不善于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对人文素质理念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高校教师需要对人文素质的含义和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因为人文素质本身具有综合性,它涵盖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人文素质内容的多样性。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高校在将人文素质逐步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这种缺乏融合的现象使得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独立,没有实现内容的有机连接,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缺乏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整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不良的学习环境中,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然而,现阶段,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忽视了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导致整体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那些原本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或许还能保持学习动力,但对于那些本身就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的学生来说,长期处在消极的学习氛围中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无法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进而影响到人文素质与汉语言文学融合的实效性。
高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融合发展措施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断优化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方案,以提高二者融合的实效性,使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状态。
第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应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教师需要运用新型的理念与方式,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人文知识。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打造多样化的课堂体验。
第二,高校教师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高校教师应当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以促进人文素质理念的渗透。高校教师还需要树立自觉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整合与收集,教师应当找到人文素质与汉语言文学内容的契合点,加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更多文学、语言、宗教等人文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强化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二者相融的质量
现阶段,高校需要充分了解人文素质的内容和特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将汉语言文学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二者融合的质量。
第一,高校应当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学素材,并且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新和调整。这包括在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加入人文素质的内容,并确保课程内容与各专业背景紧密相关。例如,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提供关于建筑方面的古代文献,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农业专业的学生提供与农业相关的文学作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校可以整合汉语言文学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意见,共同打造适用于不同专业的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在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背景、政治文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三,高校需要注重提高汉语言文学团队的能力和综合素养,需要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了解到更多人文素质的内容和意义,促进汉语言文学课程与人文素质有效融合。同时,鼓励教师制订融合方案,以提高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质量与效率。
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校需要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第一,高校可以举办一系列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活动,如征文比赛,涵盖古代诗词、现代诗词等,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可以成立汉语言文学社团,吸引对汉语言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加入,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讨论和学习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二,高校应完善校园内部设施,如安装广播设施,利用午休时间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如古典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此外,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学角,定期更新和丰富文学角的书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和学习人文知识、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机会,丰富他们的课外学习生活。
第三,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开展更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学习到更多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并促进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高校应当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更好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开展汉语言文学课程时,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境,进而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汉语言教师需要将人文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课文中的景象,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描写中的亮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第二,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当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设置相应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作答,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让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多与教师进行深度沟通交流,共同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尽管之前学习过语文学科,但汉语言文学与语文学科在深度和广度上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往往更为分散和细碎,部分教材未能有效整合相似的知识点,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不利于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有必要对汉语言文学教材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进行融合时,应首先对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梳理与整合。汉语言文学教师在讲述某一课程时,需要对这一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编排,将人文素质融入汉语言文学课程中,提高二者融合的实效性。
第二,汉语文文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作品,体会其中所传达的感情与思想,让学生与文学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长期学习和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丰富自身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汉语言文学教材与很多文学作品紧密相连,每个文学作品都会反映不同的社会事实。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以德育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真实事件,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并在课堂上引入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汉语言文学教师还需要跟紧时代的脚步,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借助校园官网、学习软件、公众号等,为学生推送更多文学作品和人文知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汉语言文学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让每个专业学生认真对待汉语言文学这一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新时代背景对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进行有效融合,除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和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对汉语言文学课程教材内容进行重新修订,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文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