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育并举”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路径探究

2024-07-07张志颖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综合能力高中生物

张志颖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进,教师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五育并举”。高中生物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必备的知识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文章总结了“五育并举”的显著特点,如均衡性、平等性、关联性和整体性等,进而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学意义以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五育并举”理念的具体措施。文章旨在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研究,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全面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高中生物;综合能力

一、“五育并举”的特点

首先,“五育并举”具有均衡性。“五育”是指德、智、体、美、劳五项均衡发展,因此五育的首要特性便是均衡性。此均衡既体现在课时安排、师资配备等外在方面,也体现在学科身份、专业发展水平等内在机制方面,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学校的整体教育呈现出平稳格局。

其次,“五育并举”具有平等性。“五育”中的五项虽然在发展上略有偏颇,数量和规模上也存在差异,但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上是平等的,因此“五育”并举具有平等性。为保证学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五育”中的五项功能缺一不可,必须拥有平等的发展机遇。

再次,“五育并举”具有关联性。学生在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或理论学习问题时,“五育”必须整体发挥作用,“德育”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公德,“智育”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能力与智慧,“体育”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劳育”帮助学生获得劳动精神与能力。以上五项合为一体,才能保证学生在社会中立足并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五育并举”具有整体性。“五育并举”是素质教育所推崇的新型教育理念,是保证学生全面成长的前提,五项功能形成的统一整体对应不同的位置,如果教师有所偏颇,则会导致学生发展畸形,无法发挥自身的整体价值。当前,教师必须打破各育之间的边界与壁垒,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育人环境。

二、“五育并举”对高中生物学的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将“五育并举”融入生物学教学中,是高中教育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此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保证当前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高中生物学与“五育并举”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真正引导学生的综合发展。“五育并举”可以使生物学课堂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局面,保证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能找到更为适合的切入点开展多项教学活动。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理念有助于教师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摒弃唯成绩论的错误观点,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与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在生物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精神,使学生明确强身健体的重要意义,保证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

(三)有助于学生提升生物学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学教学应通过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遇到各种问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奠定坚实的生物学理论和能力基础,为高考做好准备。五育并举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不盲目偏向任何一项,也不会随意放弃哪一项。教师必须在此理念下对学生采取多元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五育并举”的措施

(一)融合德育

所谓立德树人,育人应胜过教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将德育与智育两者紧密结合。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要保证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掌握更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各学科教师将德育作为自身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生物学教学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德育,将“五育并举”理念与高中生物教学紧密融合,在教材中找到多种切入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捕捉教学信息,学会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渗透,使“五育并举”理念深入学生的心灵。

例如,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为学生简要介绍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形成背景以及发展历史,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教材中的全部内容都是经过无数先辈呕心沥血、深入科学探索总结而成的,以此激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奋斗热情,使学生赞同并继承先辈们勇于探索的勇气、意志和智慧。

再如,在学习“蛋白质”这一大概念时,教师可以讲述邹承鲁院士合成激素类蛋白胰岛素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并帮助学生意识到科学先辈们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坚持完成研究,实现自己科研梦的伟大精神,促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立志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教师将生物学教材内容与德育彼此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自然接受相应的德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融合智育

智育,通俗而言是指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生物学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此内容既是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使命,也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大量刷题的题海战术,这种机械式且负担繁重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意志低下、主动性不强、无法提高学习质量。为改变上述不良局面,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真实学情,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规划,做好每一节课的授课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水平,为学生奠定基本的科学基础,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与综合才能,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生物学知识时,产生主动的探索热情与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类遗传病”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同学们,你们所了解的遗传病主要有哪几种?”“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请大家详细举例”“你认为有效避免遗传病的途径有哪些?如何做到精准检测与预防?”等。上述问题能使学生进行了逐层深入的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基本了解人类遗传病这一生物学概念。此时,教师再为学生介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不同类型的人类遗传病,进而让学生了解优生优育以及近亲结婚的危害,并明确如何降低遗传病的发生概率等。由于这些问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活跃思考,主动投入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此教学模式中引入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深入交流,讨论有争议性的话题并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高效教学。

(三)融合体育

由于体育运动与生物学的动物生理类的知识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体育教育,加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但很多学生因此形成饮食不健康、缺乏体育锻炼的不良习惯,进而导致身体健康受损,此问题日渐凸显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理健康意识,让学生结合体育锻炼达到良好的健康水平,从而对学生的身体形成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索,从多角度发掘体育知识与生物知识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体育所蕴含的生物学道理。

例如,在教授与细胞代谢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体育运动,积极寻找运动与细胞代谢的契合点,帮助学生了解若持续进行有氧运动,如进行慢跑、骑车等,可以保证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气。而无氧运动则是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运动,通过乳酸发酵提供能量导致肌肉细胞供能不足,从而产生乏力、酸痛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体在进行有氧、无氧运动时,自身机能发生的变化。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倡议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三到四次的有氧运动,并认真观察和记录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此举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形成强健的身体素质,实现健康成长。

(四)融合美育

生物学学科中的多项内容均蕴含着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规律,因此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不仅包括自然美,还包括科学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丽的事物。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多种美学教育内容,但很多教师对此部分的关注严重不足,无法将美育高效融入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认为此要点可有可无,学生只需学习基础知识即可。在当前“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中的美育资源,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并从这个角度设计整节课堂内容。

例如,在教授“基因的本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DNA的分子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基因的美丽之处;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画图,充分感受生物学课程中美学的魅力。在为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视频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配乐,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配合相应解说,用基因的美感染每一位学生。

又如,在教授“细胞”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善于挖掘细胞的美丽之处,使学生发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之美,在显微镜下观看整个微观世界。细胞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它们存在于学生的身体中,学生却无法直观感受。对此在生物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显微镜观察以及细胞模型制作大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索,加强对细胞结构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兼顾理性与感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生物学教学与美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本质作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的均衡发展。

(五)融合劳动教育

生物学学科形成的本身,便是一项特殊的劳动过程,教材中的每一项知识均是科学家不断劳作、辛苦探索得来的,整本教材均体现着科研人员严谨的态度以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在实验操作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感受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和满足感。教师可以选择时间周期较长的实验,例如周期可横跨几周甚至几个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不断观察记录,在持续投入时间精力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学生在得到最终成果时,也能提升劳动自豪感。此教学模式可以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帮助学生意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家庭设计针对性的健康食谱。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烹饪技巧,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意识到劳动为万物之基础,是人类命运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关键一环,愿意承担起时代的劳动责任与使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五育并举”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以此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当深入挖掘“五育并举”理念的内涵,将其融入自身教学的过程中,将片面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综合教育;在生物学学科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项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体魄,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真实学情系统设计教学方案,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坚持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不断创新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德志.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3(07):116-120.

[2]周民民. 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中“立德树人”的渗透策略[J]. 教育艺术,2023(02):14-15.

[3]郑飞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五育”融合教学[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Z1):10-12.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综合能力高中生物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