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2024-07-06崔伟娜牛会勇

医学信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保护措施影响因素

崔伟娜 牛会勇

摘要: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问题,对其学习和生活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发现其出现视力异常现象需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护视力。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影响因素;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4.12.043

文章编号:1006-1959(2024)12-0189-04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Visual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

Abstract: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have visual problems, which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learning and life. Preschool children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visual development. If they are found to have abnormal vision, appropriate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 time to protect their vis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visual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 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follow-up visual protection work.

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Visual development;Influencing factors;Protective measure

研究显示,全球近视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预计至2050年,会增加到50%左右[2]。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和敏感期,也是视力异常易发期,视觉发育有很大可塑性,在此阶段内及早发现儿童视力异常情况并及时纠正和治疗,大部分视力能恢复正常;一旦错过时机将形成真性近视和弱视,改善和恢复视力就有一定难度,从而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3]。学龄前眼轴受遗传、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大[4,5]。因此,本研究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影响因素、保护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分析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在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乐趣和便利的同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视力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近年来,相关学者对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异常状况的分析中表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但并非所有的都是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引起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视力异常发生率在世界上居首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约有1/3的人出现视力异常[4,6,7]。目前,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青少年和儿童的异常视力发生率显著提升,小学生视力异常的发生率约为1/5,约70%的高中生视力异常[8]。此外,相关学者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表示,其视力异常的概率为12%~25%,且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视力异常发生率更高[9,10]。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异常状况,视力异常发生率逐渐增加,对其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目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及时实施有效预防措施,进而帮助其降低视力异常发生率,实现视力健康。除此之外,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多数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均可以在有效治疗下恢复,因此父母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查,掌握最佳治疗时期,进而实现视力健康发展。

2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关于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与父母视力的相关关系已被证实,即视力异常是遗传性的,且一般情况下母亲的遗传倾向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视力遗传成分逐渐出现[11,12]。如果父母双方都有严重的视力异常,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视力异常状况表现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视力问题逐渐显现,且在青春期表现最为严重。此外,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有严重视力异常是视力异常的遗传因素,如果父母的近视程度不是特别高,儿童出现先天性近视的几率几乎没有,但存在隐性遗传基因的几率较高。在相同的环境下,具有隐性视力异常基因出现的视力异常发生率更高。因此,父母需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视力异常的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视力健康,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预防保护,若发现异常问题出现需及时入院接受检查及治疗,方便及时解决儿童视力问题,保障视力健康[13,14]。

2.2 环境因素  环境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因素包括电子设备的使用、儿童饮食习惯等。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许多儿童都携带视力异常的遗传基因,对其视力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其影响很难改变,但通过外界环境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视力发展,进而有效抑制视力异常。

2.2.1饮食习惯因素  饮食在视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5],与饮食良好的儿童相比,饮食不良的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异常的几率更高,容易增加屈光异常发生率。因此,父母应对儿童的饮食状况引起高度重视,为了防止儿童视力异常,从饮食营养出发,保障机体营养健康状况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在日常因素中,可以给予其适当的动物肝脏、蔬菜、鱼、鸡蛋、牛奶、水果。蔬菜、水果可以提供微量元素;动物肝脏可以提供维生素;鸡蛋、鱼、牛奶可以提供蛋白质。通过上述饮食带来的营养物质,对促进其视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16],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主要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包括锌、铬等)导致的,且多数与挑食有关。因此,为保障其视力发展,父母需对儿童的饮食状况引起高度重视,帮助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实现健康成长。

2.2.2使用电子设备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学龄前儿童中,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视力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学龄前儿童对世界的未知,在电子设备上有很多有趣的音频和视频,其兴趣较高,逐渐发展为成瘾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视力问题逐渐显现[17,18]。除此之外,为了不让孩子哭闹,部分父母会通过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哄孩子,久而久之逐渐养成过度使用的习惯,进而对其视力产生消极影响。随着电子设备的长期使用,屏幕上光纤的强弱会对学龄前儿童眼睛产生不同程度损坏,进而影响视力健康。除此之外,在相关调查结果中也表示[19],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与视力状况之间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每天使用时间越长,视力越差。因此,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已成为学龄前儿童视力的“杀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能将电子设备作为哄骗儿童的手段,应严格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而帮助其保护视力健康[20,21]。

2.2.3睡眠因素  相关研究显示[22],视力健康与睡眠时间长短之间存在直接相关关系,是导致视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充足睡眠时间对视力有保护作用,相关学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表示在睡眠期间,睫状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及缓解,进而帮助其保持平衡状态,实现视力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近视发展受睡眠时长的影响,若儿童出现睡眠不足状况,其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会出现紊乱状态,进而增加近视发生率。因此,通过保持有效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儿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研究显示[23],睡眠紊乱可能影响调节机制,正常的昼夜节律、人类眼睛的生长发育之间呈正相关,睡眠问题的发展会导致屈光不正,干扰中断眼球正式化生长,影响视力健康。

2.2.4近距离用眼  学龄前儿童眼球敏感,最有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等危险,对周围环境和人产生不利影响,近视、视力疲劳等是导致出现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户外活动时,如果被视物体有异常刺激,容易引起远视,如儿童眼睛睁开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及时调整近距离用眼。因此,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更加注意学龄儿童的状态,防止出现近距离用眼,正确开展户外活动[24,25]。

2.3家庭因素

2.3.1父母双方学历  研究显示[26,27],儿童屈光不正与父母学历状况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大学或以上学历的父母。其原因分析为:与农村父母相比,城市父母接受过更高的教育。与此同时,在大城市里,许多家庭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会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色彩对比强烈的活动,比如图画书和绘画等,进而对儿童的视力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增加视力异常的发生率。

2.3.2被动吸烟  烟雾中含有亚硝胺、活性羰基化合物、尼古丁以及多环芳香烃等3000多种有机成分,不仅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而且会引起流泪、红眼等反应,对视力健康产生消极影响。除此之外,在烟雾环境中会长期吸烟有害物质,导致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并导致严重眼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儿童屈光缺陷、白内障等。相关学者在研究中表示[28],吸烟可增加角膜的弹性模量,提示吸烟是影响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一个因素。

3学龄前儿童视力的保护措施

3.1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  目前,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学龄前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导致其出现视力问题后无法及时发现及治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重视视力检查工作的开展,定期进行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方便及时了解其视力问题,给予早发现、早治疗。屈光不正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主要原因,作为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早期有效治疗后可以实现最佳视力健康状况。因此,有必要及时发现视力异常的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提升其日常生活及学习质量。

3.2家长积极配合并实施相关干预  在学龄前阶段,儿童一般很少有户外运动和锻炼,喜欢在家玩电子设备,对于正处于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儿童,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会对视力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父母应加强干预,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运动,多做锻炼,尽量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在户外玩耍。通过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儿童艺术机体素质,而且对其视力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户外运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儿童有效地放松眼部肌肉,进而实现视力健康。此外,可以鼓励其养成眼部运动习惯,一方面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过度用眼状况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对视力异常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实现视力健康。

3.3加强宣传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断推进,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较多,积极影响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不利影响会导致其养成不利习惯、身心发育失衡。因此,必须对儿童健康成长引起高度重视。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9],学龄前儿童及父母对眼部健康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差,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导致出现用眼健康问题。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等)、悬挂各种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张贴海报和书籍向家长宣传视力问题的影响因素、近视预防、早期康复培训相关知识。在幼儿园开展相应的课程,积极组织户外游戏活动,发布相应的图片,注意加强和提高儿童视力矫正知识讲解。开展学龄儿童生理功能、视觉发育特征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儿童参加户外运动,培养正确、良好的视觉形式,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3.4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  相关研究显示[30],户外活动对儿童视力健康具有积极意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不仅可以提升儿童体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视力发展。在此过程中,需注意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注意视觉训练,要通过提高眼睛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与外界接触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近距离运动练习,使更多家长明白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是学龄前儿童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在学龄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人接触最多的是自然,学龄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来实现,同时,使用自然物体或人工物体进行运动,一方面可以增加户外游戏乐趣,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锻炼视力的效果。在幼儿园,会有很多大型玩具、汽车等,老师带领孩子玩这些相对高强度的运动设备、大型运动设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骨骼发育程度、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丰富儿童肌肉组织活动量和时间,进而对缓解眼压具有积极意义[31]。

4总结

随着视力异常问题发生率的逐渐增加,且呈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问题,为更好地实现儿童生活和身心发育,需对其视力健康状况引起高度重视。目前,环境、遗传以及家庭等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主要原因,遗传因素不能改变,只有通过环境干预,进而实现视力的保护及健康发展。因此,应重视健康教育及室外运动的增加,进而帮助儿童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提升机体素质,实现视力健康。除此之外,及时进行视力检测可以帮助眼部问题实现尽早治疗,对改善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状况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巧莲,唐仁泓.50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发育及视力发育异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8(2):207-211.

[2]汪婧媛,涂娜.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84-87.

[3]索倩,张德勇,蔡文茜,等.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869-1871.

[4]朱欢欢,靳泳,田小磊.天津市红桥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19):1874-1878.

[5]王俊峰,吴冬梅.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42-44.

[6]周行涛,王晓瑛,瞿小妹,等.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电子屏幕用眼健康管理专家指导意见[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3,23(3):191-195.

[7]王蒙,陶舒曼,万宇辉,等.中学生用眼行为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5):696-700.

[8]张建军.隆德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576-5578.

[9]龙琦,唐晓荣,吴九菊,等.学龄前儿童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3):355-358.

[10]王茉,俞杏雯,许凌艳,等.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及其危险因素几点思考[J].科学与财富,2022,14(35):136-138.

[11]邹琼,易敬林,张英健,等.南昌市7732例3~6岁学龄前儿童眼科筛查结果分析[J].江西医药,2022,57(6):666-669.

[12]范瑞.天水市4~6岁儿童弱视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8):98-99.

[13]翁蕾鸣,王昕,王沥,等.近视与遗传[J].遗传,2006(4):486-492.

[14]陆俊杰,周静,李芳芳,等.眼肌调节机制下的户外运动对幼儿视力的影响[J].玻璃搪瓷与眼镜,2022,50(11):9-12,8.

[15]吕颖哲,高玉萍,张志明,等.3515例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12):1474-1476.

[16]朱权珍,石维,郑桂香.婺源县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江西医药,2021,56(9):1564-1566,1575.

[17]徐岚,薛丽丽.上海市闵行区12972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4):74-76.

[18]张业安,商晨迪,陈炳序,等.电竞与电子游戏行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22,58(6):10-16.

[19]叶静,陈刚,潘雁雁,等.个旧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筛查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8,26(2):34-36,13.

[20]金若男,贺伟罡,孙克英,等.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设备相关技术及应用问题探讨[J].中国医刊,2020,55(6):594-595.

[21]闫春妮,周堃,梁甜,等.青海省西宁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9):1592-1594.

[22]王丽俊,魏楠,宁玉贤,等.学龄前高度远视和低度远视儿童屈光发育比较[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2,24(7):536-540.

[23]曾论,吴雁冰,陈星,等.无锡市滨湖区0~6岁儿童通过SureSight手持验光仪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9-13.

[24]周静,钱杨璐,赵玉捷,等.学龄前儿童睡眠与近视的关系[J].玻璃搪瓷与眼镜,2022,50(5):35-39.

[25]陈亚娟,雷洪涛,闫晓玲,等.洛阳市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散光参数Thibos矢量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2,30(4):29-32.

[26]刘佳,谢阳,黄锟,等.6岁儿童线性生长及BMI轨迹与屈光不正关联队列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551-1555.

[27]陈爱菊,郑玥,张芳芳.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2):206-208.

[28]申玉珍,赵文,邢晓云.山东省东阿县学龄前儿童视力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3):278-280.

[29]王晓悦,沈丽琴.四川省某县乡村小学学龄期儿童近视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8,39(3):288-291.

[30]苟娟,杨艳芳.2016-201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0,36(6):702-706.

[31]刘冰,谢丽娟,韩秀敏,等.青岛市4~6岁儿童中远立体视觉调查结果[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12):737-740.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保护措施影响因素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