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内 , 一座小小道院的800年逆旅

2024-07-06丁云

现代苏州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三官道士天井

丁云

清微道院位于姑苏古城32号街坊内,北临瓣莲巷、东至东支家巷,分别对应着瓣莲巷17、23、23-1、25号,东支家巷19号的位置,清代建筑,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南北两头,还是北面瓣莲巷的“清微园”门头更显眼一些。说是道院,也不见传统道院的样子,真是让人好生好奇。

岁月悠悠,800年道院如歌往事

“清微园”即清微道院、清虚道院,始建于南宋端平年间,现存建筑是清嘉庆时重建。

根据《风雅道前》一书考证,清虚道院原有主殿两座,大殿名祖师殿,供奉玄武真君;二殿名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大殿两侧,一边有偏殿两间,一边有厅堂、客房数间。而现存文物建筑本体主要是瓣莲巷23号院落内的二殿、25号院落内的两进建筑。殿南向,面阔三间,前有廊,内船篷轩,圆作四界梁,后双步,花岗石柱础浅刻包袱锦。清微道院总占地面积约928平方米。

说是道院,除了北面的门头,里外都基本不见传统道院的样子,就是传统民居吧。当然,这里也始于民居。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隐士沈清微无后,就将私宅赠送给了道士,后改建为清微道院。他本人信奉道教,也喜欢与道士结交。据《风雅道前》载,肇建道院的是南宋道士余灵山。明初,道院归并福济观。明永乐年间(1402-1424),道观一度废弃,里人成普玄募资重建。明宣德二年(1427),玄妙观道士王嗣先到清微道院主持工作,明正统二年(1437),他主持建造了三元阁,奉三官神。明弘治十四年住持王源清等募修。明天启五年(1625),住持马正心建造北斗七星楼。明崇祯十三年(1640),时隔约200年后,知县牛若麟修缮了三元阁。而到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道士金道诚重修。清嘉庆重修时,有粗碑石两块,现存苏州文庙。1907年,旅益公所创设,暂借清微道院为事务所。1909年,清微道院改设初等小学堂(公立第五初等小学)。1910年12月,道养(即道前街)公社成立。1922年,道养市民公社在此开设平价饭店。约于1927年,在这里开办了清微小学,20世纪80年代并入升平小学。1983年大殿拆除,建五层住宅楼。

如此往复行进了800年,道院面积虽不甚大,经历也是崎岖前行,往事如歌。

追忆长长,小院亦将迎接鼎新

现在的清微道院入内,除有原三官殿,南向天井东侧花岗石圆形古井一口,上覆一青石碑。天井前有厅室三间,西侧院落前后各五间,南、西、北三面有廊,西一半置吴王靠,绕一水池,湖石为岸,环境幽雅。目前正由苏州名城保护集团下属苏州名城更新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保护修缮。

对这里最有回忆的,是办学约60年的清微小学的师生,只言片语都饱含着他们对学校和师生间深情厚谊和少年时代无忧无虑的真挚追忆。当年由东支家巷走到弄堂底便是清微小学,学生最久可从幼儿园至小学在那里度过8年时光。校门不大,走进大门有个墙门间,可供学生下雨天躲雨和家长接送孩子。里面一个天井,天井里有树,沿天井有一排平房是教师办公室。沿着长廊往北走,是一排学生教室。从学校前门走到后门,有一条不长的备弄,弄底有一张乒乓桌。还有学生记得,“学校礼堂后面是道院,里面有很多泥塑菩萨。”老房子用作校舍的学校,上下课就用手摇铃提示时间。学校不大,但对于小小的少年孩童来说,已经足够。

学校的西边就是门头在道前街170号的江苏按察使署旧址,民国年间这里曾是江苏高等法院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州市人民政府机关也一度设在这里。周围一带一直很热闹,当年附近就立有熟肉店、饭店、南货店之类。

随着32号街坊更新改造进程的不断深入,街坊里的老住户收获了更多幸福感,商户看到了区域发展的无限可能,游客也逐渐“盯上”了这片承载历史人文记忆和多种创新业态的苏州里弄区域,寻找多种沉浸式苏式生活体验。

猜你喜欢

三官道士天井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A New Way of Dao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道士下山》
“三官”异物的紧急处理
雨天
一顶神奇的道士帽
“三官”异物的紧急处理
有关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与管理现状调研
校园的天井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