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山送人

2024-07-06王国刚

现代苏州 2024年11期
关键词:岷山登峰苏洵

王国刚,一个对苏轼研究颇深的苏州人。

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认为,此乃自己一生全部,实际,是他谦虚,几乎走遍了北宋大好山河。

南抵海南,北达定州,东临沿海,唯一遗憾,西出眉山无踪迹。

限于交通工具,制在官员身份,待北归,身体状况已不再允许。

假如生活当今,跨山越海,相信,苏轼定能走遍全球。

心中疑问,读书种子,一介文人,不管古代,无论当今,照例,心如止水,为什么难以久居宅所、偏安一隅,总想行走天涯?

十年在外,长期游历,父亲苏洵,他之所留,为苏轼提供了全部答案。

拓宽视野,理解世界,形成包容和多元之世界观。

通过《忆山送人》,苏洵将自己年轻时游历线路和沿途见闻、感想通通“汇报”。

少年时,山川景色,百看不厌,浩然于胸,纵然忘还,喜人间奇迹,落拓鞍马,纵目天下,爱宇宙宽广。

与我们如出一辙,出行,大多均先自周边,苏洵之游,乃岷、峨。

岷山地处四川北、甘肃南,属横断山脉,峨眉山位于岷山山脉中南段。

晴光潋滟,满足于西川之大好景色,尚未登峰,远望中,青如发鬟,爱了,爱了。

一路前往,翻山越岭,所经,鹧鸪、邛崃、龙门、茶坪四座山峰,继续,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出现于眼前,终年积雪封顶,如巨塔凌空,峰嵘突兀,蔚为壮观。

冬天,大雪没胫;夏秋,多有蛇蚖,只有等到春天,方敢向上。

道路狭窄,难以容足;左右两面,鹿鸣猿号,背阴处,雪硬如石;阳晒面,水柔似浪。

手脚并用,匍匐攀爬,接连数日,方登绝顶。

此时苏洵,头晕目眩,手足颠颤,心中所念,恐怕难以下山,不觉抚膺长叹。

稍事休息,坐定,聊以四顾,风色非人寰,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山水水,包括人文,苏洵都要感受,游罢岷、峨,即到荆州。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

其时,荆州之历史已达4000年,江汉平原腹地,荆楚文化根脉,重要之商埠、码头,屈原、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先后到此,如同现今都市,谈笑风生,以文会友。

上船,舟始入峡。

山谷无平坦,峡涧多汹涌;长风送轻帆,船行似飞舟。

最是难忘,稍纵即逝,巫山数峰,已在身后。

靠岸,系舟,登峰。

高耸望玉柱,低首见顶端,眼前诸峰,形状怪异,崖石顽固,望长江,天上之水滚滚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假如无此峡山,长江之浩荡,将是无边无际;造物之好,有意而为;山势险峻、坚固,两相映照,从此,前路再无水患。

水行月余,停泊上岸,纵马飞奔。

尘土中漫步,耳朵尽喧嚣,眼睛现昏花;遇汉水,乱流中,喜其清澈深流,可洗尘埃,不留一痕,扬鞭进京。

却原来,历经多年,难取公名,更无官职。

悠悠思乡情,夜夜凄凉眠;不再恋《五噫》,从此轘辕过。

中岳嵩山,堂堂气势磅,不与诸峰争并列,镇守中原自刚强;西岳华山,五岳之西,秀色碧天,映睫青巑,天下奇险,自古一路;终南山,又名太乙、地肺等,“寿比南山”“终南捷径”“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

一月之内,连续三座知名大山,心胸开阔,如同飞升鸢鸟。

长安之南,是秦岭,沿着山崖,栈道前行。

低头俯视深不测,石齿交错坚鋋戈;空中楼阁令人怕,险峻崖壁我搓合。

左耸天,右渊狱,中间,如履钢丝,却并不妨碍老夫勒马挥鞭,傲然向前。

前方,家乡之青烟已升。

下到鹿头坂,平坦是沙田,到得院子,妻子儿女相聚,心有所牵,壮志难酬。

……

十余年间往来今,山水尚顾庐二林;朋友新识僧两君,略带遗憾吴未临。

顾此失彼,思远漏近,岷山青城、峨眉犍为,另有黎雅,稍纵即可抵达,却是至今未曾涉及,人生难全。

读父亲,追先人,走遍北宋,尤爱苏杭,不得不说,苏轼几乎补上了前人所缺。

山水、人物、感悟,化成文字,古往今来,汇聚了多少文人志士浩浩荡荡理想之人生啊!

猜你喜欢

岷山登峰苏洵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苏洵发愤读书
苏洵焚稿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省钱妙招
握不碎的鸡蛋
颁奖活动 精彩瞬间
董志塬
九寨沟纪行(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