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心齐家与经营西北:左宗棠楹联家书诗歌探析

2024-07-06魏静

中国故事 2024年6期
关键词:左宗棠楹联

魏静

【导读】诗歌言志,文章如人。左宗棠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其著作、诗稿、楹联不仅文学造诣高,还彰显了其立身做人、修身治家、行军打仗、治国理民的思想。左宗棠至今保留下来的楹联有六十多副,家书一百六十多篇,是其一生各个时期立身处世思想的浓缩反映,具有高超的艺术性、鲜明的时代性以及深刻的思想性。

一、读书立身,心系天下

中国文人自古就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立身处世的崇高准则,同时,“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也是一代代文人君子追求理想人生的唯一方式,求取功名和终身学习相互结合,完美统一。左宗棠既秉承了传统的治学显达的思想,又做出突破,将“经世致用”与“兼济天下”融入自己的学说理念中,这种“读书达则治世”的大格局远远超出只求功名、光宗耀祖的一般士子。道光二年(1822年),左宗棠赴京春试,落选。道光四年(1824年),再次赴京春闱,又名落孙山。这个时期,左宗棠百感交集,他不是忧心于求仕之路失败,而是忧心不能施展才能理政治世。道光十六年(1836年),他写的楹联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身无半亩地,心忧天下;读书破万卷,神交古人。”根据这首楹联书写时间背景,“心忧天下”当指俄国对新疆领土的觊觎和英国鸦片的输入,联作表现出作者对时局的关切和不能戎马沙场的无奈。这一时期,左宗棠将自己比作诸葛孔明,有辅佐治天下之才能和智谋,而无出世之机遇。他写道:“出处动关天下计,草庐我亦过来人。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虽然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但左宗棠并不气馁。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又失败,这是第三次失败),至汉口时,写了《题洞庭君祠》一联,表达自己要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这次考试失败令左宗棠打消了继续会试的打算,但他并没有停止读书,钞录经史、《西域地图志》、各省通志,并深入研究军事、地理、农学等各类知识。他打算放弃仕途,从此“耕读传家”。左宗棠在研读各种不同门类书籍过程中,深究国家各种弊病,在坚守“耕读”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已任陕甘总督,回忆起十四年前左氏新祠联会没来得及写的楹联,于是慨然写下:“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左宗棠三次考试落选后,于1839年赴陶澍家当私塾老师,这期间,他关心国事,潜心研读陶澍私藏的各类典籍图书,认为读书之目的就是要“体察人情,通晓治体,当为近世楚才第一”。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遭到诬陷,被谪戍新疆,并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忧闷去世。左宗棠在挽林则徐的联中悲愤写道:“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接,八百里路大星颓。”左宗棠的爱国情感表现在同治十年(1871年)写的《宋三将军祠》:“力捍蜀秦,东渐犹廷汉历,神(吴玠、吴璘兄弟,宋代的抗金英雄)在桑梓,西贼敢犯吾乡。”左宗棠还将林则徐相赠的一副对联作为座右铭,表达了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情怀,该联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戎马战场,收复失土

阿古柏控制整个大部分北疆地区和南疆地区后,沙俄紧接着又派遣军队侵占了伊犁地区,1860年,沙俄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割占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外东北地区。1864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走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四十四万平方千米领土。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失土。左宗棠担任钦差大臣后,提出“先北后南”战略,先收复北疆,再收复南疆。北疆收复后,1876年,左宗棠率领清军先后发动达坂城战役、吐鲁番战役以及南疆八城等大小战役,收复南疆地区。为最后收复伊犁,清廷委派曾纪泽出使俄国谈判伊犁问题,并命左宗棠率兵向伊犁地区进发。此时左宗棠已六十九岁高龄,为表达誓死收复伊犁的决心,左宗棠下令抬棺出征,最终迫使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伊犁地区得以回归。在收复领土的军事行动中,左宗棠可谓名载青史的大功臣。左宗棠在诗歌中无不表达了他效力疆场、忠贞报国的爱国情怀。《题疏勒望云图》写道:

“男儿有志在四方,欲求亲显须名扬。自来尽忠难尽孝,征人有母不遑将。提戎自少贫且贱,学书不成去学剑。膂力刚强原过人,手挽乌号长独擅。适值潢池盗弄兵,东南半壁烽烟横。我时陈师扫群丑,三千貔虎屯长营。提戎牵裾别慈母,誓志从戎来江右。隶我军籍随我征,勇气百倍无与偶。浙闽东粤及秦中,转战所向皆有功。戎马驰驱度西陇,勋名懋著何英雄。嗣后回酋肆猖獗,我复出关持节钺。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万里遄征久未归,远羁疏勒隔庭闱。登亭南望一翘首,多情时逐白云飞。云弥高兮不可步,亲舍迢遥渺何处?边塞秋风匝地寒,吹起心旌无定住。迩年捧檄来闽疆,絮养犹然憾未遑。同是异乡空陟屺,此怀绵邈长更长。嗟呼举世趋薄俗,每以途人视骨肉。提戎雅有至性存,尚有一言为尔勖。我今解组老归田,不忘魏阙心犹悬。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提戎素来禀慈训,身受君恩逾感奋。终当移孝作思臣,为我国家扶厄运。”

在这首诗中,左宗棠首先表达了男儿须早早立下在疆场中立功显身扬名、光耀祖先的大志向,接着写了自己率兵驰骋闽粤秦的赫赫战功,然后将表达重点放在后半部分,写到自己“戎马驰驱度西陇”“远羁疏勒隔庭闱”,驰骋西北沙场报效国家的情景,最后表达了自己思乡的浓郁情结,“边塞秋风匝地寒,吹起心旌无定住。迩年捧檄来闽疆,絮养犹然憾未遑。同是异乡空陟屺,此怀绵邈长更长。嗟呼举世趋薄俗,每以途人视骨肉”。

三、守土有责,惠施百姓

左宗棠经营西北期间,力主开发、建设西北。他筑路、种树、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印发书籍、举办书院,后又发展近代工业、整饬吏治等,采取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受到地方认同。在西征的十三年中,左宗棠十分重视屯田和粮食问题。初到西域,左宗棠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重视,在《癸巳燕台杂感·其一》中写道:“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他认为,西域用兵不是短时间的问题。早在秦汉时期,国家就重视西域的战略意义,重视开发西域。从中原运粮去西域打仗的困难可想而知,而就地种粮也并不容易,因为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沙碛石田,只有大兴屯田,就地足兵足食,才能不增加中原人民的生计负担。左宗棠大兴屯田,不拘形式,有军垦,也有民垦,军民兼垦也普遍存在,所有类型的屯田所生产的粮食,按价由政府统一收购。民垦所得银两归百姓,军垦所得银两分发给参与耕种的军人士兵。大兴屯田减少了军粮长途运输之苦,解决了军粮自给问题,提高了士兵将士的收入,激发了部队生产和作战的积极性,为西征收复新疆打下了物质基础。左宗棠在西北行军打仗、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修筑道路方面,《兰州四川会馆》这副楹联反映了左宗棠修筑道路的举措:“刻铭天山石;喜作巴人谈。”左宗棠西征时,为行军和运输方便,从潼关由东而西,从陕甘两省一直修筑到北疆的精河和南疆的喀什噶尔,夹道植柳,化天山为坦途,勒石纪功,为巴人喜谈。光绪初年,左宗棠写下了反映兴修水利的楹联《兰州饮河池》:“空潭泻春,若其天效;明漪绝底,饮之太和。”左宗棠在兰州驻军时,在兴修水利上下功夫,率军开凿了“饮和池”“挹清池”,解除了兰州居民饮水卫生问题,建成后“呼民取饮,则瓶瓢瓦罐之属早具,乏者。或以织柳之器来,或手匉而饮,老者、弱者、盲者、跛者,群熙熙然”。左宗棠在新疆时修筑渠道,开凿“坎儿井”一百八十五处,改善了南疆一带水利灌溉问题。左宗棠在经营西北时,还注重振兴文教,在兰州刊印了吴荣光在湖南巡抚任内主编的《吾学录》,与当时的《小学》《圣谕广训》三部读本共同作为振兴西北文教的基础读物。此外左宗棠还大力举办义塾,兴办学校。《甘肃试院》中写道:“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想要改变两百多年甘肃士子远赴西安参加乡试的不便,奏请获准在甘肃分闱乡试,分设学政,兴建甘肃试院。又奏请将甘肃往年每次乡试可取的举人人数由二十一名增加到四十名。自此,甘肃文教得以兴盛。

四、耕读传家,教子有方

左宗棠一生为官清廉。在任陕甘总督时,他兼任茶马使,按规定可获得一份兼职补助,左宗棠将这份俸禄分文不动积攒下来,以备公共事务支出。兰州黄河大桥的修建主要是由左宗棠的俸禄资助的。他曾写下《赠兰畦三》一联作为他为官的准则:“闭户读书得真计,当官持廉且不烦。”左宗棠对腐败零容忍,任闽浙总督时,下令要求福建巡抚严格核办周式濂、周大健贪赃枉法行为。任陕甘总督时,下令对冒销账粮的甘肃总兵周东兴进行军前正法,对徽县知县杨国光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办时,对于包庇和设词开脱的亲信,一律记大过,永停差遣。左宗棠生活简朴、清正廉明、以身作则,营造了风清气正、勤政务实的氛围。西征名将刘典是左宗棠得力副手,居住的地方“环堵萧然,一如寒素”,刘典积劳成疾,故去之际,竟“无以为殓”,左宗棠以自己的俸禄,为刘典办理后事,安顿家人。左宗棠为训诫子侄,写下:“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要大门间,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在读书方法方面,左宗棠在其家书写道:“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所谓“目到”,就是要把文章字句都看清楚,“口到”是要口齿清晰地朗读文章,“心到”是对文章用心体会,有所感悟,有所阐发。关于“做人”,左宗棠嘱咐子侄辈“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

关于“齐家”,左宗棠在给侄子的信中写道:“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严急烦躁者,肃杀之气,非长养气也。和而有节,顺而不失其贞,其庶乎。”左宗棠将“和顺”作为治家繁荣基础,认为若为斤斤细事计较争吵,就会导致家庭产生肃杀之气。“和顺”不是不分是非、一团和气,而是要有礼有节,不失原则。帮助族人邻舍,应“先其亲者,后其疏者,次其缓者”,对待做工力役之人,一定要“从厚偿其老”,要有怜悯仁德之心,用“广惠”的方式,化解埋怨和矛盾。左宗棠秉持勤俭治家的原则,“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者,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

参考文献

[1] 左宗棠. 左宗棠全集[M]. 长沙:岳麓书社,2014.

[2] 杨书霖,编. 左文襄公全集[M]. 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3] 秦翰才. 左文襄公在西北[M]. 长沙:岳麓书社,1984.

猜你喜欢

左宗棠楹联
暮年左宗棠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孔府的年节楹联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教学初探
楹联简史三字经(九)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