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

2024-07-05李傲

关键词:道家红楼梦美学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既包括中国传统美学及其历史的探索,又涵盖对传统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究及理论建构。《红楼梦》中描述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为后人探究传统音乐美学在文学著作中的表现方式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还能够成为观察清代康雍乾时期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形态观念的一面镜子。基于此,本文以《红楼梦》中的音乐美学为切入点,开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一系列探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音乐形态《红楼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48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刘承华教授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论纲》中提出,直至目前,我们几乎仍未能从理性角度上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也缺乏对待传统音乐美学的切实体验。可以说,对于现代研究者而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模糊的、不真切的、不清晰的。这是源于我们对传统音乐美学的思考不够、探究不够。本文以《红楼梦》为切入点,对《红楼梦》中审美思想、音乐美学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借助《红楼梦》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窥探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之一隅。

一、何为音乐美学及音乐审美

音乐美学的核心始终围绕着音乐的审美功能。审美即人的感性思维主导而生的一种身心感应,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和生命观念上的享受。而人的生命包含感性和理性这两部分结构,人的理性满足与确证需要从科学认知角度开展,而人在感性层面上所需的满足与确证,则需要以各类艺术表现形式体现,这正是音乐审美功能对人的直接影响。因此,对艺术审美与艺术美学的研究,可以归纳至感性学范畴。音乐的所有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功能,都需要通过个体的审美活动加以呈现,音乐通过影响人的感性知觉而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这是音乐美学的本质,也是音乐审美功能的内涵。人们在聆听音乐时,第一感官始终是从审美角度出发,而音乐的其他社会功能作为音乐艺术的附属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在社会功能褪去以后,音乐本质的审美功能又会重新显露。从这一角度看,世界上的任何一种音乐表现形式,都是通过声音组织表现某种东西、达到某种目的,并呈现其自身独特美学的音乐艺术。这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基础上为音乐界定的基本观念与功能定义。

二、儒、道、佛三家音乐思想在音乐美学中的呈现

探究儒、道、佛三家音乐思想在中华传统音乐美学的呈现,是从传统文化、思想意识的角度,整合传统音乐美学史资源,是从概念、命题、思想的角度,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建设应然之法的重要途径。

1.儒家音乐思想

儒家音乐思想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占据特殊地位。从理论资源的角度来看,儒家论乐文献中有许多可供传统音乐美学理论构建、参考与借鉴的命题。其中最具实践意义的,是儒家音乐美学提出了一种开放性的音乐观念,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精准定位,彰显了中华思想文化与音乐美学强大的包容性。儒家思想为治世哲学,其衍生出的音乐思想也以治世为核心。故在一段时间内,中华传统音乐被看作是治世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只能作为政治的工具。孔子将具有“仁”的品格的人称为君子,而孔子认为,君子要诚意、正心、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则以礼乐为核心。在儒家思想中,礼乐是成人的必要元素,论语中提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因此,儒家音乐思想认为,乐的修身功能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儒家音乐思想立足君子“修身”,从完整人格养成的角度,定义了礼乐之间的关系。

2.道家音乐思想

道家与儒家对待音乐的想法有很多不同,儒家在修身治世中推崇音乐,而道家则常否定音乐。但道家对音乐美学的否定本身又与传统音乐美学及音乐审美的内涵规律一致。可以认为,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体现,不在于道家对音乐的具体看法,而在于对音乐创造过程以及音乐美学阐释过程的描述与总体性认知。老子的思想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基石,他认为万事万物应遵从自然,即所谓“道法自然”。因而道家音乐思想的根本在于追求自然之美,是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音乐在形式表现上多以静心、恬淡、寡欲为关键词,这何尝不是对道家音乐思想的诠释呢?另一方面,道家音乐是道家音乐思想最直观的音乐形式,其音乐风格无不体现出道家音乐思想中尊重自然本色、注重意境呈现的特征,以平淡、幽静、空灵的风格,诠释着道家“致虚极、守静笃”以及“清静无为”的思想。道家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为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也彰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与中华文化中华思想密切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与极具中华思想特色的音乐美学思想。

3.佛家音乐思想

佛家音乐思想主要体现为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禅宗是由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本土文化交相融合、互相借鉴、融合时代特征以及中国社会思想意识主流趋势,经过改造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改造的主要执行者是我国本土的思想文化体系,即儒家与道家思想。因此,佛家的思想文化是立足于几方思想体系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独具个性的思想文化体系。佛家思想的哲学性极高,其音乐思想也建立在传统佛家的“不二”思想之上。所谓“不二”,是一种否定的认知,但佛家的否定以肯定为导向,即“枯木方可造琴,死亡才能新生”。因此,佛家的音乐思想在于破除执念,是一种立足于世界与人生的大角度之上,保持本心、掌控行为,在相反的关系中寻求平衡的控制点,将高下、轻重、迟速相协调,从人的本心出发,借人的意志加以制衡,始终保持否定的“反”意,方能看清正确的道路。笔者认为,佛家音乐思想更像是一种超脱物外的思想观念,以超脱原本层级的思想,看待身处世俗间的美学体系,在“用力”时“克制”,在“放纵”时“节制”,将其视为修行。因而,以佛家音乐思想角度探究中华传统美学的价值取向,把握其中的“度”是最为重要的。

三、《红楼梦》的审美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美学知识与音乐知识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在文化发展历程中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同的音乐作品,类别、意蕴、内容都昭示着不同的文化审美内涵。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是中华文化孕育而成。所以,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要从文化角度入手,也必须从文化入手。反之亦然,借由与传统音乐美学同源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探究中华传统音乐美学的特殊之处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红楼梦》被冠以“清代生活(或封建时代生活)百科全书”之名,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涉及文学、政治、哲学、语言、戏剧、美食等多个领域,是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美学完美融合的优秀作品。下面以《红楼梦》及其中涉及的音乐生活为对象,以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对传统音乐美学的赏评与探究。

作为一部鸿篇巨制,小说《红楼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令无数人唏嘘不已的人物命运彰显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本书包罗万象,审美意蕴极其丰富,无论是书中描绘的精彩纷呈的物质世界,如美轮美奂的园林、金碧辉煌的贾府,还是书中借由人物气质彰显的书香气息,无不体现出了作者的高雅审美趣味,这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的独特审美。《红楼梦》一书将音乐元素与音乐美学穿插在字里行间,使其作为构建完整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利用音乐元素与音乐美学烘托了小说的文化意识与思想表达,将中华传统音乐美学的独到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红楼梦》的音乐美学

1.以戏曲内容映射中国传统美学

《红楼梦》一书中对各种文化的呈现形式都相对特殊。《红楼梦》成书的时代背景特殊,清代康雍乾时期,中国传统戏曲得到了空前发展,并行至顶峰。《红楼梦》自然也花费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诸多传统戏种。加上《红楼梦》一书多处引用了传统民间文学,这也使得戏剧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更加特殊。书中对昆曲、杂剧、弋阳腔的呈现,除传统戏剧表现以外,还体现在人物对话、行酒令和猜谜等多种文艺形式上。而且,无论是书中引用的各种民间传唱小曲,还是作者的自度曲,都别有深意,这也是《红楼梦》一书独特的文化特征。有的戏曲内容昭示了人物的关键命运,有的传唱小曲预示了后续的情节发展。而书中关于“孔圣人学琴于师襄”“师旷鼓琴能来风雷龙凤”等戏文的描绘,更是在构造书中特殊文学意境、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将“琴”和“雅”这一物、一意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殊的表现形式,也体现了中式文化与思想意识特有的含蓄之美。借助“雅”的意境,使小说中众人的生活态度、作者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书籍的文化艺术价值跃然纸上,一方面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诠释了中国音乐美学的特殊形式和独特的思想观念。在作者笔下,音乐美学与小说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交相辉映,构建了一出绝妙的戏剧舞台。这一舞台不仅存在于书中,更体现在作者与每一位读者的对话之中,在中华传统文学艺术与传统音乐美学之间架起了一道互通的审美桥梁。

2.以仪式音乐形式彰显礼乐文化

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在中华传统美学中的主要呈现方式。在《红楼梦》一书中,礼乐文化以各式各样的仪式音乐形式呈现。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种群中十分古老的音乐表现形式,仪式音乐被各大思想体系赋予了区别于传统音乐审美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贾府的各类庆典活动,不乏各式各样的仪式音乐,除大型传统节日外,在日常活动中也有多种仪式音乐的演奏环节。诸如书中描绘的庆典仪式音乐、祭祖仪式音乐、丧祭仪式音乐等,连通了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在小说中营造了更真实的场景与体验感,也彰显了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存在价值,是传统礼乐文化的传承。

3.以人物音乐选择探究通俗音乐之美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了多种多样的音乐人才,包括各式职业、半职业的音乐艺人,或活跃在民间市井间的音乐演奏者。如贾母在与薛姨太的对话中提及:“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他爷爷有一小戏班。”便以对话的形式,描绘了清朝达官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又给了流传于市井间的通俗音乐一席之地。作者的描绘极其精准,不仅写出了市井通俗音乐的表演形式,还将其蕴含的意境与思想呈现出来。如:“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这固然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表达手法,但又何尝不是作者本人对传统音乐之美的审美情趣呢?而书中各色人物对诸多通俗市井音乐的评判,不也是民间百姓对传统音乐美学的直观解读吗?跟随作者的笔触,在不同人物的音乐选择之上,探究清代时期人们对待传统音乐的看法,品析当时人们的音乐思想与审美观念,是在文学作品中探寻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史的必经之路,也是充实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构架的必要之举。

五、总结: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特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特征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本质是对思想文化的意义阐释,而非对某一特定规律的揭示。

第二,在开展对传统美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内涵逻辑而非外延逻辑运行思路。

第三,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审美功能以及审美判断的价值取向,不立于独创性视角而立于互文性。

第四,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的根本是体验和实践,而非单纯的认知与定义。

六、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的展望

我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独特性,来自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探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理论指向。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区别于西方美学的本质,是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意识、世界观、方法论施加于音乐审美之上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从根本上了解传统音乐美学的特征,我们要以现代视角出发,阐述传统音乐美学资源,或引用一些西方思想观念,尝试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解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重要观点,能更直观地揭示生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独特的文化土壤,探寻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独特审美品格的生成过程。借用西方思想资源,揭示传统音乐美学中暗藏的中国特色文化精神,可以更好地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背景角度走入传统音乐世界。如此,寻找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文化精神,将音乐现象与文化现象结合起来对待,便可以思考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背景;将对音乐美学单纯的审美功能判定,代入富含充沛思想观念与哲学理论的文化知识园地,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音乐实践中抽丝剥茧,回归文化之根,探寻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红楼梦》中音乐美学的评析,可以发现传统音乐美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同根同源的本质特征。将中华古典思想哲学、文学作品以及传统音乐放在同等地位,从儒、道、佛三家音乐思想入手,将其作为传统音乐美学探究的理论资源,分析《红楼梦》中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内容,对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理论框架、洞悉传统音乐美学之根本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凡、张琦《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建设》,《今古文创》2021年第22期。

[2] 刘承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下)——我的理解、思考与论述路径》,《音乐文化研究》2021年第2期。

[3] 杨蓁《和乐·礼乐·非乐·天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核心范畴论》,《戏剧之家》2021年第5期。

[4] 刘承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上)——我的理解、思考与论述路径》,《音乐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

[5] 陆玥《浅析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戏剧之家》2020年第33期。

(李傲,1996年生,女,回族,山东聊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猜你喜欢

道家红楼梦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漫画道家思想
纯白美学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