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4-07-05李玉芬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诗词鉴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融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还在提升其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一教学过程也面临着教材与教法的僵化、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均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创新教学方法、跨学科教学融合、个性化教学设计,以及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的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升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鉴赏 传统文化教育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08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诗词鉴赏的教学。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语言艺术的精粹。然而,如何有效地将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进初中语文教学,是目前教育界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也关乎他们审美情感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认同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通过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认同。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朝代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和人文思想,这些知识的积累有助于他们构建起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识和深刻理解。例如,学习唐诗时,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还能了解到唐朝的历史背景、社会特点和文化成就。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独特性,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通过诗词鉴赏,学生还能学习到如何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这种能力对于他们形成全面、客观的文化观念至关重要。综上所述,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2.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诗词鉴赏,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诗词鉴赏,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美的理解和表达,还能够培养出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诗词中的意象、韵律和情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例如,通过读唐诗,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的山水之美、情感之美,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审美经验,也激发了他们对美的探究和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提升,他们开始能够更加细致和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各种表现形式。除了审美能力的提升,诗词鉴赏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对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不仅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还能够培养出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3.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诗词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高级形式,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诗词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意蕴。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对这些技巧的学习和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写作和口头表达时更加生动和富有创造性。例如,学习杜甫的诗时,学生不仅能欣赏到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也能学习到如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此外,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也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和背诵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语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问题
1.教材与教法僵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面临着教材与教法僵化的问题。首先,教材内容往往过于陈旧,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诗词选材往往停留在经典诗篇上,忽视了当代诗歌和新兴文化元素的融入。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设置,使学生难以从诗词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讨论。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理解诗词内容,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最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现有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记忆和复述,而忽视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个人感悟。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诗词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2.文化价值观念差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文化价值观念差异。首先,古代诗词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常常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所不同。例如,古代诗词中常常体现的封建礼教思想、英雄主义色彩或者某些特定的历史观念,与现代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相距甚远。这种时代差异导致学生在理解诗词时感到困惑,难以与诗中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其次,古代诗词的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往往较为陌生。古代汉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加之古代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对于现代学生而言也较为遥远。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诗词时面临较大挑战,难以深入理解诗词的深层意义。最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多元的文化环境也对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加偏好快速、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对于需要深入思考和感悟的古代诗词,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兴趣。
3.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深奥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受到其认知水平的限制,这是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一个显著问题。首先,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显著差异。古代诗词中的古典汉语词汇、成语和典故对于初中生而言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背景知识,而这正是很多初中生所缺乏的。例如,古诗中常用的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才能深入理解。其次,古代诗词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许多诗词作品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理解力才能把握。然而,由于年龄和学习经验的限制,初中生往往难以完全理解诗词中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最后,古代诗词的鉴赏和理解需要时间和耐心,而这在当今快节奏的教学环境中往往是奢侈的。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和多元化的学习任务时,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和鉴赏古代诗词。
4.教师专业素质不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还受到教师专业素质不均的限制。首先,教师对诗词及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并非所有语文教师都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背景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这种专业知识的不均衡使得一些教师在传授诗词鉴赏时,无法深入解读诗词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也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鉴赏。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的差异也是一个问题。一些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能力,他们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而忽视了互动、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在诗词鉴赏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情和投入程度也存在差异。教师的热情和投入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部分教师本身对诗词和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热情,他们很难激发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和爱好。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融合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沉浸在诗词的氛围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诗词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古代环境中朗诵和分析诗词,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和背景。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诗词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和历史事件,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诗词讲座和互动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再次,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也是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诗词作品进行研究,指导他们通过资料搜集、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最后,教师应尝试将游戏化元素融入诗词教学。例如,设计诗词接龙、诗词竞猜等游戏,或者通过悬念设置和挑战任务的方式,使诗词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跨学科教学融合
跨学科教学融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通过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丰富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可以将诗词教学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在学习特定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与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和社会风俗。例如,在学习唐诗时,可以结合唐朝的历史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历史元素和文化背景。其次,将诗词教学与美术教学结合也是一种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书法等形式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时,学生可以创作与之相关的画作,通过艺术创作深化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欣赏。再次,将诗词教学与音乐教学结合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词谱曲,或者欣赏将诗词作为歌词的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跨学科教学融合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借助电脑软件和网络平台,结合编程、动画制作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创作与诗词相关的数字作品,如动画短片、互动游戏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3.个性化教学设计
个性化教学设计是提高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重要策略,它要求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进行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评估是个性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一对一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点和难点,以及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偏好。这些信息将作为设计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基础。其次,根据评估结果,教师需要开发和实施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探究性和深入的学习任务,如研究某个诗人的生平或某个时期的诗歌特色。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层次的思考问题,挑战他们的分析和批评能力。再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个性化反馈和指导也是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提供具体、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个性化的反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4.教师培训和学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效果的关键,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和学习计划至关重要。首先,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教师培训计划的重点。这包括对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的深入学习。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如情景教学、探究式学习、跨学科教学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其次,组织教师参与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同时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策略。例如,可以定期举办诗词教学研讨会,邀请诗词教学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让教师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和新的教学思路。再次,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也非常重要。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时间,支持教师进行诗词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个人或小组研究项目。通过这些研究活动,教师可以深化自己对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开发出新的教学材料和方法。最后,建立长期的专业发展计划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教师持续进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设定清晰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标准,定期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成长,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
在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不仅是教育的一种创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策略实施,能够克服存在的挑战,发掘诗词教学的深厚潜力。这样的努力将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丰富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养的大门,同时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郑苏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31期。
[2] 季林林《基于文化自信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文》2023年第40期。
[3] 程世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思考》,《山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0期。
[4] 宋霞祖《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18期。
[5] 张小平《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学的结合》,《中学语文》2023年第26期。
(李玉芬,1980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