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2024-07-05江安民

关键词:高中生中华传统

江安民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积累起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蕴含着许多珍贵的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培养良好的品德。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传统文化。因此,本文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中地理开发与应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32

地理学科涵盖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在当代高中生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功能。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悠久的人文历史、奇异的自然风貌,都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韵味。但在现实生活中,若教师不能及时、科学、全面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则会导致学生不理解文化,从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地理教师要深入发掘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发挥到极致,以此来激发出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地理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我国学子作为国家未来更好发展的希望,更是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利用这些传统的文化资源,可以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并提升文化自信和道德认知水平,这符合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

2.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地理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学科,它包括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地理历史、乡土地理等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其对祖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认识,增强文化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古代诗词或民间俗语的引用,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拓展课外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眼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出发,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认识,进而丰富高中生的文化知识积累,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渗透中华文化,除引用其他学科知识外,还可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营造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目的性的地理教学气氛,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

二、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

1.教师没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传统的考试制度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几乎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讲授,教学内容单调且简单,完全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时,表现得也不够灵活,不能增强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则习惯于用“填鸭式”的方式,将自己所讲授的东西强行塞进学生的脑子里,没有注意到如何与现实相结合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结构简单,学生知识范围较窄

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讲课本上的东西,很少把课堂以外的地理知识渗透进去。但地理是一门很有内涵的学科,知识面很广,逻辑性很强,如果教师不懂得让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本之外的广阔天地,学生就不可能体验到地理的魅力。所以,教师要继续充实自己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与伟大。比如,教师在介绍中国的水资源时,除了介绍我国“南水北调”的工程以外,还应该把其他国家的相关调水计划也一并介绍给学生,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中的地理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让学生各方面素养都能得到发展。

3.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目前高中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时候,还没有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在高考背景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分,让自己能够进入理想的学校。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把精力放在了记住各类地理知识和内容上,不注重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和思考,导致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遗漏不甚了解。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只有随波逐流的态度。这不但让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氛围不浓厚,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地理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1.对地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

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具有开放和综合性的特点,包含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不同地域的园林文化、南北方的古民居,以及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这就需要教师对地理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为地理课堂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动力。

例如,当在学习温度的纵向分布特征时,可以联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其背后的地理学知识是:由于海陆之间的温度差,海陆上空的压力中心发生了季节性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春季风。除了古代诗歌以外,教师还可以从成语中教授学生地理常识,比如“沧海桑田”反映了地球板块的变化;“滴水穿石”则是指水流侵蚀等现象。

又如,在教《人类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从春秋时期起就已经存在的“永续利用”理念,并结合《田律》和封山育林等制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发其爱国情怀,学生进一步地会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寻求人地和谐发展的道路。

2.与地方民间习俗相融合

在进行地理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文化融入当地的环境之中,让当地的地理知识更加鲜活和真实,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如政和县地处福建北部,靠近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潮湿型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是世界闻名的板栗之乡、茉莉花之乡;一提到山东,就会让人联想到泰山和孔庙等文化圣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当地的名胜古迹,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可以代表家乡的特产、风景、民风民俗等,或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其他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特有的味道,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和补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社会实践,创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将圣贤的品德继承下去。或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开设带有地方文化特点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对包含在本土文化中的各类地理问题进行综合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到学生对地理知识、原理的迁移应用,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的特殊文化。

3.利用互联网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介如手机网络已经成为进行信息交换与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除了在教室里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外,还应该把互联网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与时俱进,用多媒体为媒介,在网上平台上融合传统文化的知识,拓宽高中生的视野,让他们体验到课本以外更广泛的中华优秀文化内容。值得教师关注的是,网络有好处就有坏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恰当的指导与启迪,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上利用网络,在不影响高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情况下,使其获得有用的知识。比如,利用网络和其他先进的科技设备,开设“地理学习”专题网站,将“传统文化”引入到与地理相关的学科。采取模块化管理,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等模块进行设计,将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和所搜集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和总结,由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不仅可以作为课堂的辅助,也可以扩展课程的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覆盖范围,充实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储备。此外,还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软件,搭建地理教学在线交流平台,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信息传送出去,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组织学生在线上进行探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利用这个网站,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以便于更好地掌握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上使用的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制成微课视频,并在学习网站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学到,同时也能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听到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技艺等,传送给教学平台,进行分享。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地理要点,并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去分析、说明一些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教学中。

4.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课堂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地理素养。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经常参加有关地理知识的课程和讲座,增大自身的阅读量。可以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航拍中国”等优秀的影视和纪录片,来增加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地理教育资源。或利用课余时间,关注与地理有关的教育文章,对其他学科进行研究和借鉴,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避免填鸭式的教育,而是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自己去了解和掌握地理内容,教师可以用情境教学法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比如在讲解青藏高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影片《路见西藏》,使学生对西藏有更直接的认识。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学生开始学习地理的时候,教师检验学生的地理水准,并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比较充分的评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将其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形成性评价来了解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情况,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期末考试不仅要看考试成绩,还要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看学生能不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5.开展体验传统文化韵味的实践教学

只是依赖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高中生提供一些学习环境或者是学习途径,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走出教材的局限。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我国文化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资源进行实践活动的设置,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俗文化的魅力,将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节日认知提升到中华优良文化传统的层面上来,加深对人文地理的理解。将地理教学与本土教育相融合,带领学生对家乡进行调研,了解家乡的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地形地貌等情况,使其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高中生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调研,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为周边的环境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提高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得到纠正。

教师可以针对当下的社会热点,选取具有地理探索意义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探索,使高中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考察、走访、查阅资料等活动,加深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的了解,体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关传统文化的讨论会、辩论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学生探究和辩论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养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和意识。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其内涵十分丰富,有着很强的人文特性,对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理教师既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设计出更加完美、更加有效的地理教育方法,让学生既能吸收地理知识,又能深刻地了解民族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子力《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新课程导学》2023年第15期。

[2] 郭静《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3] 杨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研究——以闽南地区为例》,《亚太教育》2022年第15期。

[4] 林婷《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应与体现》,《地理教学》2022年第13期。

[5] 陈惠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开发与应用研究》,聊城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6] 王路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高中生中华传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