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2024-07-05谭学敏顾硕鑫张江林庄慧敏谢晓娜
谭学敏 顾硕鑫 张江林 庄慧敏 谢晓娜
摘 要:工程导论是面向一门面向电气工程专业新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探讨了如何从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精神、电力行业发展态势和新动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师职业基本工作方法四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从理论上找切入点、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寻找思想政治素材、发布各种课外专业知识四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工程导论 思政元素 策略 价值观
电气工程专业以电气工程为主体,具有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开发结合的特点[1]。“工程导论”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术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工程概念、工程特点、工程伦理、工程与学科、职业道德、时间管理、工程图、交流技巧、项目组织管理、设计开发流程、团队建设等。一方面,虽然部分内容本身具备明显的思政特性,但从未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过课程内容中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民族精神、道路自信、中国梦等思政元素,更何谈无形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另一方面,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学生都想着毕业后直接工作,在学习知识的认真度上部分学生大打折扣。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程导论课程思政的重要思想引领,提炼适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思政元素,强化突出学生的理论信心、制度信心、文化信心[2-3],挖掘符有电气工作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策略,为本专业学生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学习工程的正确思维方向[4]。本文以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导论”课程建设为例,阐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工程导论”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1 融入思政的教学目标
“工程导论”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工程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工程概念、工程特点及工程教育;电气工程师职业及职业道德和对电气工程师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学习并初步掌握电气工程师职业基本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分析工程问题的方法。在电气专业“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强调“术”的学习,包括对电气工程专业基本知识,时间管理方法,团队交流技巧等工作方法的学习,这些都是方法,是战术,是工具,却忽略了“道”的维度。在电气专业“工程导论”学习中,“道”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与思政元素息息相关。但大一的学生无法将“术”与这些非工具能力有机融合,缺乏对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理想信念、创新精神等的思考,这些思想上的问题成为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上的阻碍[5]。《庄子·天下》中提到“道术合一”的思想,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课程组围绕电气工程专业具备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将电气工程系统观、创新观、伦理观、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工程导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形成融入思政教育的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目标。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导论”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对应关系见表1。
2 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在未融入思政教育之前,本课程的目标更加侧重于工程知识、团队交流技巧、时间管理技巧的传授,工程与学科、工程意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是却忽略了工匠精神、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创新精神、责任担当、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价值观塑造[6]。本文根据新的思政教学目标,基于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目的,讨论了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发展态势和新动态、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精神、工程师职业基本的工作方法中深入挖掘“工程导论”课程的思政元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找切入点、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寻找思想政治素材、发布各种课外专业知识四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策略,使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然有机融合,避免造成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脱节。
2.1 基于课程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挖掘思政元素
本文针对表一中的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从工程与工程教育、电气工程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要求、电气工程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工作方法等方面,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
针对工程与工程教育,主要介绍科学、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来加深对工程的理解,工程教育重在培养具有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且具有创新性工程思维的人才。工程与工程教育可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授工程和工程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唤起学生的文化认同,为中华之崛起勇于开拓。通过引入生动的工程案例,如特高压工程,将特高压输电线路比喻成远距离、跨区域、运力足、效率高、损耗低的电力专用“高速路”,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特高压工程的概念。中国坚持自主创新这条出路,破解特高压交流输电过电压控制、外绝缘子配置等世界级难题,最终建成了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大电网,让同学们理解工程创新的重要性。不同的工程案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
针对电气工程专业特点,主要介绍电气工程概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就业情况等内容。可基于电力行业发展态势和新动态,跟踪国内外电气专业发展情况,线上发布最新的电气专业科研热点,用电力行业发展及科研热点推进教学及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保证思政元素的前瞻性,线下再次强调科研热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如在发电领域,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正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可将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存储与环保意识相结合,避免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在输电、输电和配电领域,智能电网与超导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智能电网使得电力能够高效、可靠、安全的传输,超导技术大大降低了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可将智能电网中的超导技术与创新精神相联系,创新精神促进技术的发展,保证电网的可靠性。不同的科研热点蕴含丰富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
针对电气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要求,主要包括工程师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可基于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精神,深度挖掘电气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代表人物事迹。通过代表人物的成就在电气历史上引发了重大革命,给大家带来了各种便利的角度对同学们进行启发,如尼古拉·特斯拉和爱迪生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引起同学们对电气工程专业相关人物的兴趣,课后自发去了解这些人物的历史,再在课堂上邀请同学讲历史故事,教师总结两个电气时代的伟人尽管在交直流电上有分歧,但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他们在挫折中前行,利益下淡然处之,世界前大爱无疆的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严谨工作作风、科学精神、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
针对电气工程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介绍时间管理、工程图绘制、技术报告撰写技巧方面的内容。基于这些基本工作方法挖掘有助于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非工具能力,让学生明白国家对其所学专业上的“术”和“道”的需求,唤起对所学专业的理性和情感认同。比如在时间管理学习中,通过时间管理小游戏让同学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认同行为需要自我约束和控制才能有效利用时间,认同对时间负责任的观点才能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认同保持专注力才能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政元素。
2.2 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7],为新时期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发挥专业课课堂育人的重要功能指明了方向。本文改变传统的以“术”和“授业”为主的讲解,将“道”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看待学习工程的眼界和角度发生改变,增强自律性,践行知行合一,有助于将来解决实际工程任务中的困难。因此,从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基本点出发,将思政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对课件、课堂内容进行深化改革,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策略非常重要[8]。
(1)从理论上找切入点。本门课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行业发展的动态,从理论上讲授时间管理、工程图、技术报告的撰写等工作方法。但是单一的讲授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各种基本工作方法,也无法感受到这些工作方法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因此,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电气专业实验室[9]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其对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精神。并以团队为单位,基于参观的内容检索某一主题的热点技术问题,通过资料阅读撰写技术报告,制作交流PPT并进行课堂交流。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习对专业的兴趣,促使学生课后主动去整合各学科知识、沟通协调和承担完成任务应付的责任,从中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担当和爱国主义的真谛,体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领悟探索创新、求真务实的的科学精神。
(2)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工程导论”作为电气专业先导课程,为大三大四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除了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以外,应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催化知识的内化。该门课程可引入生动的工程案例,课前让学生先了解具体内容,课上设计情景讨论,组织案例研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已有的思政知识与工程案例相结合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形成教师纵向交流和学生横向交流的纵横交错教学模式。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工程案例中的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的理解。例如,在特高压工程的教学开展前,通过引导搜集特高压工程的一些信息,增加学生对特高压工程的感性体验。然后课上通过播放谭晶演唱的“爱如电”之歌,通过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完歌后会心情澎湃,特高压工程装载了众多工程师怎样的故事,包含着哪些关键技术,工程师需要有远大理想和创新精神等。
(3)寻找思想政治素材。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内容涉及较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非常丰富,如新闻时事、电力行业白皮书、职业资格标准、电气技术规范与要求、与电力相关的国家政策等。合适的思想政治素材如果内容贴切、融入频次适度就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快速理解知识,课程授课教师可通过建立微信群,录制视频,发表科普知识等方面多维度进行线上教学,但是学生在线上无人监督,心态也会发生变化[10]。因此,课堂上老师先对布置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快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力科技和政策的认同感。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
(4)发布各种课外专业知识。在教学平台上发布带有思政元素专业内容的工程小视频、大量电气工程专业认知图片、电力发展史、电力改革、与电气专业知识相关的微信公众号链接、哔哩哔哩视频链接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认识专业、规划未来,并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利用课外时间随时随地感受素材中蕴含的各种思政元素,为课堂上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程内容奠定基础。通过观看与工程建设的链接让学生去了解我国工程建设的巨大发展,激发同学们潜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3 结语
“工程导论”作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至今已有十余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后,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设置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更好地掌握了学习工程的方法,引导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了辩证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
基金项目: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方法研究”;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一流课程(“金课”)建设类“《工程导论》校级平台课程建设项目”(编号:No.JYJG2023133)。
参考文献:
[1]贾文超. 《电气工程导论》教材建设总结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4): 125-138.
[2]刘晓明,冯大伟,陈海,等.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3, 45 (05): 90-93.
[3]李亚萍,岑红蕾,张晓海,等. 电气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以“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4): 135-138.
[4]沈艳,朱烨. 《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设计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 4 (05): 160-162.
[5] 陈彬.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培养“领军人才”的道与术[N]. 中国科学报, 2024-01-23 (004).
[6]韩东,张金果,张敏,等.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电气自动化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 [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3 (11): 232-234.
[7]吴晶,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4): 5-7.
[8]胡晓峰,宋维君,尹永正,等. 工程认证与思政教育融入环境学导论教学改革 [J]. 广州化工, 2022, 50 (11): 191-193.
[9]王树文,王润涛,孟祥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习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J]. 大学, 2023(32): 27-30.
[10]鲍婕,鲍敏. 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 [J]. 科技视界, 2021(27):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