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07-05常社武

关键词:内涵初中语文传统

常社武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这种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方面面。通过选用经典文学作品、古代诗词等教材,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尊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 传统价值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明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非简单地将古代经典引入教材,而是通过巧妙的策略,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激发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热爱,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

一、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文化精髓。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韵律、意象和情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在教学古代散文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价值。

例如,在进行《三顾茅庐》这篇文学经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介绍文章的主旨大意,让他们领略到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卧龙诸葛亮的诚恳。当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成初步了解后,可以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在《三顾茅庐》中的生动体现。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展文章背后的历史文化,将三国时期的政治背景、社会风貌等知识进行介绍,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三国演义》。引导学生探讨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形象,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忠诚、智慧等品质对后人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的豪杰义士形象,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共同存在的崇尚忠义、讲求仁爱的精神内涵。通过学习这些文化知识,学生可以体验到传统价值观在文学作品中的生动表达,同时也能够理解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三顾茅庐》的深入解读,学生除了能够欣赏其中的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外,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人生的积极启示,明白在面临困境时如何坚持信仰、追求理想。这样的文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也为他们的价值观培养提供了实际的指导作用。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课堂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讲解古代神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可通过对比讨论等富有趣味的方式,深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如学习《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时进行精彩而有深度的探讨。首先,让学生比较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两个隐逸之地的异同之处。学生发现,《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弥漫着一种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则显露出柳宗元对自然景色的沉醉和对清幽小景的喜爱。这两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以及对清净自然环境的追求。进一步,可以通过介绍陶渊明和柳宗元两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中的“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等思想。通过这些讨论,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心灵净化、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能够使他们在品味经典之余,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样,在《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讨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首先,让学生阅读和分析这两首词,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苏轼的《赤壁怀古》更注重表达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对英雄壮丽场景的怀念,而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更强调表达对战争岁月和战友的深切思念。这种对比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不同时期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分析这两首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辛弃疾,生活在两宋之际,身经战阵,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未能有机会实现抱负。因此他的不少作品中透露着对时局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无奈与痛苦。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和产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三、以课外活动为延伸,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课外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文化讲座、文学创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深入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精彩的诗词大会和成语大会,围绕欧阳修、王维、韩愈、刘禹锡等几位有代表性的文学巨匠展开。这样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首先,通过诗词大会,学生可以深入研究这几位文学家的作品。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位诗人,展示并解读其代表作品。学生们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深入剖析诗歌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领悟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在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担任解说嘉宾,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接着,成语大会可以以更为活泼的方式进行。通过形式多样的小游戏,如你画我猜、你比我猜、限时作答等,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成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有趣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个环节也可以邀请语文教师进行解说,深入挖掘每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结束后,可以推荐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读物,例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这些读物既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他们形成健全的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四、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展示传统文化精髓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视频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参与文化传播。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网络直播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讲授《卖油翁》一文时,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片或相关解说视频,以深化学生对欧阳修以及《卖油翁》背后的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观看这些视听材料,学生能够更生动、更直观地了解欧阳修的生平事迹以及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故事片可以呈现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卖油翁》的创作背景。通过对欧阳修生平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见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卖油翁》背后的传统文化,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同时,通过对比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差异,学生也能更好地反思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独立见解。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欧阳修的其他经典作品,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等,以扩大他们对于欧阳修文学创作的认识。这样的综合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卖油翁》的理解,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

总之,在课内教学方面,教师应当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传统文化渗透,以课外活动为延伸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探索创新应用策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课外阅读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对于经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在自习课中,可以播放《水浒传》影视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两位典型人物——宋江和晁盖,通过他们的故事和言行深入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让我们看看宋江这一角色。他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原为小吏,却因走投无路而被逼上梁山,最终成为梁山泊的领袖。通过播放影视片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宋江的人物性格、成长历程以及他在梁山泊的领导才能。通过对于宋江的分析,学生可以探讨他是如何在面对逆境时选择义气、忠诚,以及如何通过梁山泊这个特殊的群体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其次,晁盖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是梁山泊的上一任首领,具有豪放、豁达的个性。通过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晁盖的领导风格、对待困境的态度,以及他与宋江之间的默契与互补。通过对晁盖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中对侠义、忠诚的理解,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体如何在团队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水浒传》,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深入挖掘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还能够汲取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五、结合课程单元主题,构建传统文化教学系统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的单元中,教师可以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古诗进行讲解,通过深入解读古诗中的意境、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和安排,能够使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更为紧密地结合。比如,在学习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进而认识到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脉络。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科知识的深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内容时,可以结合爱国主义主题,设计系统性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爱国情感。首先,在讲解《沁园春·雪》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经历和成就,以及这首词表达的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同时,可以介绍雪的象征意义,让学生领悟到雪与诗词的紧密联系。其次,在讲解《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周恩来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卓越贡献,以及这首诗歌表达的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第三,在讲解《我爱这土地》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艾青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这首诗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更加珍惜美好和幸福的生活。最后,在讲解《乡愁》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余光中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这首诗歌表达的深沉感慨的乡愁。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体验到对家乡、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总之,初中生正身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以案例、故事、讨论等形式,生动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时,除了注重文字表达,还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其中的哲理和情感,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表达的能力。此外,课外延伸活动也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鼓励学生主动阅读经典著作,如《论语》《史记》等,通过阅读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对知识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仁爱之道,将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依托。

参考文献:

[1] 郑苏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31期。

[2] 俞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探究》,《求知导刊》2023年第27期。

[3] 陈小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探究》,《名师在线》2023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内涵初中语文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挖掘习题的内涵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