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如何多措并举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2024-07-04王韬璐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2.057
[摘 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应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不断推动单位发展并提高社会效益。作为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旨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提升单位管理水平,推进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及意义,分析了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工作的优势,针对新时期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以期为推动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多措并举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志码:A
事业单位是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主要目的、由国家出资组建的机构,主要从事一些无法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运行的行业。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使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如何规范使用资金、如何有效分配资源成为重中之重。
1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及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求财务数据精准,通过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强化部门之间的联系,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全面性。要求事业单位对所有财务活动进行全面且严格的控制,重视对各实施环节的监管。全面性特征有助于事业单位及时发现财务活动中的不足,并提出合理措施解决问题,切实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其二,全员性。要求事业单位所有人员共同参与该项管理工作[1]。全员性特征在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强化不同部门以及各级别岗位之间的联系。其三,全体性。要求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全体性特征能够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有效,具有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2 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的优势
2.1 有助于发挥资金效益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有经济活动带来的盈利,但更多地依靠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资金效益,通过强化对资金的监管和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资金浪费的问题。此外,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单位的管理效能和规范化运行水平。
2.2 有助于调整内部资金支出结构
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应积极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开支。此外,事业单位也应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效益意识,在工作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基于各项业务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资金分配,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事业单位也应以完善的预算考核与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2]。
2.3 有利于完善信息反馈,规范绩效评价
事业单位通过对财政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研判,掌握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为下一周期财政资金拨付提供重要依据。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按照财务部门的预算申请要求,将预算监督贯穿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体现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使各部门之间构成信息反馈闭环,有效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强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4 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
从长远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在申报过程中提前统筹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通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规范资金使用,使事业单位保障资金的实际使用与预算计划相符,有利于完善工作流程,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
3 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使得预算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部分事业单位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涉及资金的分配,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与其他部门无关,对全面预算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财务部门由于缺少相关理论和经验,易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其次,部分事业单位认为,预算方案应由各部门自行制订,导致各部门制订的预算方案仅依靠部门负责人过往经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最后,部分事业单位将预算编制环节作为工作重点,并不注重预算方法的革新和执行环节的监管。
3.2 预算执行过程缺少监管
预算方案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有效控制不强等问题,实际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实现预算目标。首先,部分单位缺乏规范预算执行流程的制度文件,使得工作过程漫无目的、毫无头绪。一些事业单位未明确与预算有关的监督部门和人员力量,出了问题没有人解决,其他部门又不想承担后果,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实现。其次,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过于死板,多依靠计划进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致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最后,事业单位在预算计划实施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导致最后得到的成果和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一些单位内部没有将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与检验的意识,使得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3.3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对事业单位最终预算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预算编制则影响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实际效用。部分事业单位当前仍存在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的问题,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首先,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事业单位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上重视不够,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做得不牢。其次,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资金紧张,降低了预算方案的要求,只将保障生存作为工作重点,不能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忽略了对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最后,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应急预算编制方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造成预算方案频繁改动的问题,最终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不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3]。
3.4 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
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且现实中大部分事业单位会将预算管理交由财务部门负责,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财务理念,因此这项工作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比较困难。此外,即使有财务工作者能够胜任此项任务,但财务部门既要负责财务相关业务,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预算管理进行管控,因此部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不佳,阻碍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落实[4]。
3.5 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信息化引导
为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难以将信息技术作为增强控制预算效果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导致执行结果与预算相背离,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
3.6 未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流程规划不合理,未能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工作人员不能依靠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开展工作,面对各种风险时更多地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落实力度出现了问题,工作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限制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4 新时期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4.1 树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理念
第一,单位管理层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宣传工作,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践。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密切部门之间联系的同时也应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独立,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工作,客观独立发表意见。第二,事业单位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培训,转变全体工作人员的传统管理思想,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意识。第三,事业单位应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领导层应以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预算意识为己任,将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第四,财务人员应积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并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事后记录改为事前筹划,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4.2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相关事业单位应对预算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整体规划和预算目标制订合理计划,同时加强全过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现预算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棘手、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根据上级的指令进行整改,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事业单位要合理管控项目成本,明确企业资金动向,并及时做好收支记录,方便相关负责人后期查找[5]。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实施相关的制度和过程,逐步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案,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系统更完善、效率更高。此外,事业单位应针对预算管理工作配备相应的监督部门,并将奖惩办法落到实处,让各部门员工切实感觉到预算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预算管理工作表现良好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部门和个人,要适当给予惩罚。将员工的表现与奖励机制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3 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合理管控
其一,事业单位应强调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类,将收集数据的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与财务部门共享数据信息,进而为编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其二,事业单位应注重编制方案的合理性,明确自身要求,在结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做到编制方案与单位战略规划的有机统一。此外,建立预算审计小组也是十分必要的。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审计小组的权利和义务,及时发现编制内容不合理的地方,减少频繁改动预算方案导致的资金使用混乱问题。其三,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应积极提高对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把控各部门的资金支出,进而达到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前瞻性,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事业单位应明确自身实际情况,在保证自身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单位的健康长效发展。
4.4 打造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
第一,事业单位应重视对高质量预算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预算组织框架,积极打造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专业预算管理团队。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对应聘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年限提出要求。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应进行举办预算编制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全面预算的重视程度,使其真正地知预算、懂预算。事业单位应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工作。
第二,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工作[6]。事业单位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结合岗位工作内容的前提下制定公平合理的考核指标。预算绩效考核应当包括对员工工作能力、专业素养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性考核。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考核结果的应用,结合薪酬绩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在此期间,避免徇私舞弊等行为,防止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5 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
事业单位应通过采用一定的信息手段来控制内控流程,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预算下达和支出的控制。财务部门在制定内控流程时,应充分结合单位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战略发展方向,避免业务流程与单位未来发展方向相背离。此外,事业单位应积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以强大的信息化建设为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下达奠定坚实的基础。及时将预算实施权力下放,预算下达应有明确的实施人,保证在年终决算时能够找到责任人。此外,财务信息化建设平台能够将预算项目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预算项目的进展和预期偏差。构建内控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事业单位应积极依靠信息技术提升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水平。
4.6 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第一,事业单位应杜绝一人任多岗的问题,积极优化监管机制。事业单位应增强项目预算审批的科学性,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保证各项目开始前都有严格的审核,增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降低项目风险。第二,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编制与各监督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绩效管理的前提下,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弥补绩效管理的不足。此外,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缓冲时间,促进绩效目标实现。第三,事业单位应积极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负责部门与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预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管理机构还应起到监督、指导预算编制过程的作用。第四,事业单位应设定明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管理任务精细化,然后分发到下属的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使部门和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权限,进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 结语
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提高内部综合管理质效的重点,也是维持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业单位应积极优化自身资源配置,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宣传工作,积极投身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践,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打造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设置科学的预算绩效目标,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调精细化管理预算编制,全面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培.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大众投资指南,2023(24):158-160.
[2]高阳. 探讨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难点与对策[J]. 财会学习,2023(34):82-84.
[3]刘晴晴. 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22(4):19-21.
[4]吴姝历.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J]. 纳税,2023,17(34):64-66.
[5]孙文婷. 关于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 财讯,2021(20):189-190.
[6]张晓娟.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模式探讨[J]. 财富时代,2023(11):97-99.
[作者简介]王韬璐,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市市属国家出资企业董事会建设服务中心,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分析、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