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4-07-03吴妍妍
吴妍妍
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受多元文化与道德价值多样性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对此,为了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立足核心素养理念,深入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判断能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强调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价值观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本载体,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内涵有效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授道德准则的基本原理与生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对道德规范与积极价值观念形成明确的认知。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情感素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综合情感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同理心、情感共鸣、同情心等要素,引导学生发展积极正向的道德情感,规范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与参与社会法治行为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衔接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明确法治与社会秩序、社会公平、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应将法治认知角度延伸到日常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对法治概念的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为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认知。通过与社会管理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分析社会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间的平衡关系,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素养。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互动式课堂,深化学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知
核心素养理念视域下,教师要通过创设互动式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讨论和思考,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水平,深化学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理解与认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道德判断与行为规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侧重优化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模式,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以此激发他们的道德法治思维和思考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单元主题教学中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等价值观念的内涵,并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各自的看法和理解。学生在互动式课堂中不仅能主动地接收知识,还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样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再如,在讨论“社会规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并让他们模拟相关场景,通过互相合作和沟通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规范,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教学案例表明,学生可以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自身的认知和思维逻辑范围,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核心素养。
2.融合时代科技要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核心素养,对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同时,巩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将互联网、多媒体以及数字应用等要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信息化情境式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潜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其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理解。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将课堂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真实案例以视频、音频、幻灯片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营造符合单元主题的教学情境。
例如,讲授“我们共同的世界”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道德行为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表现,并将收集到的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多元道德行为体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社会道德行为观念,形成具有包容态度的道德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平台、电子白板等网络教学工具,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自身的互动引导性特征,营造互动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多维度探索,深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涵,在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理解的同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延伸第二教学课堂,推进个性化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需要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延伸至第二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以道德法治视角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在综合考虑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与学习偏好的基础上,推进个性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形成辩证逻辑思维与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然后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第二课堂进行同步衔接,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更直观地感受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对社会运行秩序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了解第一课堂所讲授的法律法规内容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效。最后,为了增强第二课堂的延伸效果,可以由学校与社区等服务机构进行交涉沟通,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场所,让他们切身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日常工作流程与内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将道德和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在创设高质量、高效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学生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而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育人质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