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2024-07-03张家康
张家康(安徽)
1972年2月,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以下简称《上海公报》)的发表,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向正常化方向发展。然而,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使中美两国建交开始变得复杂化。
1975年1月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以后,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成为中国方面的主角,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科学评估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适时地调整中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美政策。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非正常状态。中美建交后,邓小平提出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思路和原则,引导中美两国关系在“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内良性发展。
“我们可以等待”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为癌症,并接受治疗,但仍主持国务院的工作。
1973年2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恢复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参与国务院业务组的工作,参加对外活动,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8月,在中共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2月,中共中央决定任命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1974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长沙听取周恩来等人的汇报时,了解到周恩来的病情后,说:“你身体不好,四届人大之后,你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让小平同志去顶。”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文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5年2月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商议国务院副总理的分工,确定由邓小平主管外交,并在周恩来治病疗养期间,由邓小平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美国更多考虑的是本国的利益,在中美苏三国博弈中,美国总想牺牲中国的利益来博取筹码。毛泽东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对基辛格说,美国是“站在中国肩膀上与莫斯科打交道”的。“水门事件”继续发酵,导致了尼克松下台,福特接任美国总统的职务。福特担心自己参加197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会受影响,所以有意把中美建交一事拖延了下来。正如尼克松让其女儿朱莉、女婿戴维给毛泽东捎带的信中所说:“在其他国家,甚至在美国,都有一些人曾竭力反对我去北京,他们甚至在今天还在继续尽一切可能来破坏我们在1972年开创的新关系。”
1975年4月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艾伯特、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罗兹一行。邓小平在向客人介绍中国时,坦承当时的中国很落后,“我国人口多,有8亿人,人均收入还是很低的。钢(产量)要达到你们和欧洲、日本的水平,至少要50年时间,而到那时候,你们又发展了。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国发展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但“自力更生不排除吸收外国先进技术”。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邓小平重述毛泽东的观点,两国尽管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中美两国“还有一些共同语言,甚至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有些共同语言。总的来说,在这差不多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觉得中美关系发展还是好的”。
他说:“我们的愿望就是,双方沿着《上海公报》的原则精神坚持走下去,双方都不要后退。”“我们两国之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只能按日本方式解决,即撤军、废约、断交,不能有别的方式。如果美国认为不成熟,我们可以等待。”
中国不是一张牌
1975年9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就国内外形势、中美关系作了深入的阐述。当希思提到基辛格即将访华,中美关系是否会有所进展时,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问题,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将采取日本方式,那就是撤军、废约、断交。我们不能考虑什么“两个中国”或者“一个半中国”。
邓小平说:“美国提出,你们是否可以作出一个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保证?我们说不行。因为怎么解决,是我们自己的事情,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是我们的内政。我们希望和平解决,但如果不能和平解决,怎么办?”
邓小平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军、废约、断交。10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由韩丁率领的美中友好协会代表团时又说:“现在阻碍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就是一个台湾问题。”邓小平认为《上海公报》发表以后,中美关系在发展,有了一些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但总的来看,进展是不大的。
1975年12月,美国总统福特访问中国,在其访华的5天之中,邓小平和他会谈了3次,重点阐述了《上海公报》的原则,并希望中美双方都遵守这个原则,只有这样,中美两国才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当福特总统表示美国政府可能仿照日本方式,“更具体地朝着正常化的方向行动时”,邓小平说:“按照日本方式,也就是要实现我们所说的‘废约、撤军、断交三个原则,也意味着跟日本现在和台湾的关系一样,非官方的、民间的贸易关系还可以继续保持。有关台湾的其他问题,则要作为中国内部问题解决。”
1977年8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全球战略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在接受邓小平会见前,万斯对时任外交部部长黄华说,美国希望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但要在台湾保留美国政府的一些人员。黄华以严厉的态度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万斯在抵达中国时带来了美国方案,该方案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各自在对方国家首都设立大使馆并互派大使,但是,美国政府还要同台湾当局互设联络处。这种所谓“倒联络处”的方案,实际上仍然是“两个中国”或者“一个半中国”,这是公然无视《上海公报》的原则,是对中国主权的挑战。
邓小平当即驳斥了这一方案,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仍然是废约、撤军、断交。他说:“我们历来都说,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国务卿先生提出的关于中美关系的方案,比我们签订《上海公报》后的探讨不是前进了,而是后退了。我们必须澄清一个事实,是美国侵占了中国领土台湾。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要控制台湾,使中国人民不能实现自己祖国的统一。”
邓小平在会见万斯时,再次批评了他所带来的美国方案。邓小平说:“你们这个方案,集中起来是两个问题。第一,你们实际上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实际上还是干涉中国的内政;第二,你们提出不挂牌子的大使馆,实际上是‘倒联络处的翻版。我们对这个方案是不能同意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人不能干涉。我们准备按三个条件实现中美建交以后,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条件下,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排除用武力解决。”
万斯带来的方案虽是一个后退的方案,给中美建交谈判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中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关闭谈判的大门,仍然欢迎美国政府派人来谈判。邓小平曾说:“我们欢迎万斯来,谈不拢也没关系,我们都是欢迎的,都用很好的礼遇接待他……我们的立场,大家都知道,是公开的,没什么秘密。”
万斯访华后向外界通报说,中国人在台湾问题上有所“松动”,“表现了灵活性”,“访问很有成果”。对此,邓小平驳斥万斯的言论不是真实的,如果说访问“确实有成果,那就是万斯来了”。邓小平批评道:“现在美国总有那么一些人把中国当作一张牌来玩,那怎么行!”
“中国人自己的事”
1978年5月21日,邓小平会见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布热津斯基带来美国总统卡特的口信:美国已经下决心准备同中国积极讨论美中关系问题。邓小平听了十分高兴,指出中美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关键是要下决心,下了决心,事情就好办多了。邓小平对布热津斯基说,解决台湾问题别无他途,就是“我们历来阐明的三项条件,即断交、撤军、废约”,并重申:“中国人民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放台湾,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这次谈话之后,中美双方商定: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自7月5日起,开始商谈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搁置了很久的中美建交谈判再次启动。谈判共进行了6次,分别在7月5日、7月14日、8月1日、9月15日、11月2日、12月4日。最后一次因黄华生病,由韩念龙与伍德科克谈判。
邓小平一直关注着谈判的进展,并在谈判期间会见了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官员。第一次谈判后的第五天,邓小平会见了以沃尔夫为团长的议员团,表示希望美国总统对中美建交采取比过去积极的态度,步子走得快一些,不要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他说:“中国人之间自己会找到一个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其中包括在解决方式上尊重台湾的现实。有人要中国承担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何时用何种方式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人干预。中国如承担了这一义务,实际上便切断了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包括和平的途径。我们不能承担任何义务,但努力创造条件用和平方式解决。”
美国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废约、撤军、断交”的条件,但又节外生枝,提出要中国承诺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11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蒂尔时,指出:“美国方面要中国承担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这不行。……美国可在台湾继续投资,继续保持它的经济利益。台湾可以保持和我们不一样的社会制度,但‘中华民国的名称要取消,它可以成为地方政府。”
邓小平对中美建交寄予期待,他对来华访问的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说:“我现在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华盛顿去,不晓得能否实现。美国人总是说,你为什么不到华盛顿去?那里有台湾的大使馆,我怎么能去呢?……这要看美国政府、卡特总统的决心。只要两国领导人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把这个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就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美国也加快了步伐。10月30日,布热津斯基对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说,中美谈判要取得决定性进展,12月前后是个特殊的机遇,否则第二年年初国会开会先讨论美苏核条约等问题,中美关系如何正常化的讨论将被推到1979年年底,时机不当,可能会出现困难。邓小平获悉后,指示要抓住这个时机,加快谈判的进程。11月2日,伍德科克提出了中美谈判联合公报草稿,美国方面基本亮出了底牌。
12月13日至15日,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连续三天会见伍德科克。他表示:基本同意美方起草的联合公报草案,但在公报中应重申反霸条款,以加重分量。15日下午,邓小平向伍德科克明确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不要影响中国采取最合理的方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设置障碍,最终只能导致武力解决。”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重申1972年《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建交当日,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于1980年1月1日终止,并于年内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要彼此尊重对方”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前往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行前,伍德科克曾经问邓小平,访美时想看些什么,邓小平立刻回答说,想看一看太空勘探设备和其他先进技术。访美期间,邓小平主要去了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敦和西雅图。他在休斯敦参观了美国太空总署的设施和最先进的油井钻探技术;在西雅图参观了波音公司;在亚特兰大参观了福特公司旗下的一家最先进的汽车厂。
邓小平在华盛顿与卡特总统进行了3次会谈。在讨论双边关系时,重点谈了台湾问题。他说:“我们讲过的话是负责的。中国人不会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因为这有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把自己的手捆起来,指的是不会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在出席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午餐会时,邓小平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社会制度。”
1979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作出了很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美国政府又开始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
4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访华团时,说:“对你们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国是不满意的。这个法案最本质的问题,是实际上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法案许多条款还是要保护台湾。美国认为,保护台湾是美国的利益,还说要卖军火给台湾,包括一旦有事还要干预。所以说,这个法案实际上否定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治基础。我奉劝美国朋友注意这个问题,这样的事情不能干了。”
然而,美国的一些政客一直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中国本身没有什么力量,在经济上军事上无足轻重;只要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和对抗的态度,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无论怎么做,中国都会忍耐。
对此,邓小平反驳说:“第一,我们是穷,但也有自己的分量。第二,中国制定政策不仅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且是从全球战略考虑的。中国同美国没有关系的时候,日子也过下去了,而且还过得不坏。中国有求于美国的观点是很危险的,要犯大错误。第三,认为只要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和对抗政策,在台湾问题和其他问题上美国无论怎么做,中国都会忍耐和吞下去的观点也是危险的,因为这首先破坏了全球战略。”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就分步骤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又称《八一七公报》。这是继1972年《上海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之后,第三个有关中美关系的重要公报。这3个公报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治基石。邓小平在接见美国驻中国大使恒安石时,称赞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重要的还要看今后美国的实际行动”。
他说:“关于台湾问题,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在公报里,中国重申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决不意味着中国向美国或任何人作出什么承诺,也决不允许曲解为美国停止售台武器要以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为前提。”他警告说,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一片乌云,这就是《与台湾关系法》,希望美国朋友正视这个问题”。
在很多场合,特别是在会见美国来华访问的代表团时,邓小平无一例外地要批评《与台湾关系法》,指出:“《与台湾关系法》无论从内容来讲,还是从方式来讲都是干涉中国的内政。”“《与台湾关系法》是什么政策?这不是霸权主义是什么?中美两国关系的关键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技术转让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尽管我们这个时期关系好起来了,而且我们希望关系发展,但是《与台湾关系法》存在的本身就会带来危机。”“《与台湾关系法》是‘航空母舰战略上的一种体现。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的方针,如果和平的方式不可能,那只有用武力。”
针对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制裁,邓小平说:“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制裁是不管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22年仗才建立起来的,是在被封锁、制裁、孤立中成长起来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孤立中国,谁也办不到!”
1989年7月2日和12月10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布什的特使斯考特罗夫特时,再次阐明对西方所谓制裁的立场,他说:“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中国的内政要由中国人来管,什么灾难到来,中国都可以承受,决不会让步。”他又说,“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尽可能照顾对方,这样来解决纠葛。”他还对斯考特罗夫特说:“请特使转告布什总统,在东方的中国有一位退休老人,关心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邓小平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作出了“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的基本判断,并主张基于两国的国家利益,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对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题图为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责任编辑:孔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