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共性难点与破局
2024-07-03胡晨
胡晨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作为古徽州域名的唯一传承地,区域内文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全区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 200处,其中登记的一般文物点449处。在文物部门的推动下,徽州区共完成空间形态类的古镇、古街、古道和建筑实体类的古祠堂、古牌坊、古戏台、古塔、古桥、古亭、古井、古碑等十六大类177处古建筑的维修保护,诸多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此同时,根据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相关要求,徽州区在文物资源的利用和打造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一、黄山市徽州区文物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利用类型较为单一
经过徽州区文物局调查统计,目前徽州区38处文物保护单位共138处单体建筑,已经进行活化利用的有68处,利用率达到了49.3%,主要类型为承租给旅游公司作为景区景点。
徽州区在文物资源的利用上不乏改建的精品,比如现在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的既下山·文郁堂就是对罗永宁宅、罗永祁宅两处文保单位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改造,通过长达1 825天的修缮,收录了明式家具、文人书画、精致器物、盐商文献等众多藏品,成为全国唯一的私人收藏酒店,让跨越几个世纪的古老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但是从总体上而言,徽州区文物资源的商业化开发还是以民宿为主,利用类型较为单一,而且全区目前232家民宿的品质良莠不齐,设计上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结合文物资源的民宿旅游并未有效形成整体,也未能将“文物古建+民宿”这一业态打造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品牌优势。徽州区文物资源丰富,完全可以从风味饮食、博物展览、民风民俗、度假疗养等角度入手进行发掘利用。例如,当前已经打造为展示纪念馆的呈坎下屋,正在打造的大灵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都是逐渐拓展文物资源利用类型的典范和代表。目前不足之处就是缺少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徽菜餐厅。日本京都市最为知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厅“菊乃井”,就是美食与文物相得益彰的典范,其原址为丰臣秀吉的茶楼,1912年改建为怀石料理餐厅。其在美食领域不断钻研,并依托自身的文物和人文背景,最终成为全球食客前往京都旅游时不可错过的必去之地。
(二)文物社会属性消亡
由于追求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模式,地方政府鼓励居住在古村落内的百姓外迁,从而统一开发古村落的旅游资源。但是其忽略了乌镇、西塘毗邻人口密集的沪杭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最终导致大多数古村落在节假日之外冷冷清清的现实境遇。这类现象在徽州区不算太过于严重,但确实存在。比如,徽州区呈坎古村落最为重要的主干道前街,已经失去了往昔熙来攘往的繁华景象。始建于宋朝的呈坎村长春社,原为呈坎罗氏及附近村落百姓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场所。历史记录,每年正月十五及九月初九是这里最为热闹的时段,一是祈求好年时,二是为庆祝好年景,四周村民都要自带家酿美酒,聚集在长春社祭拜神,他们不仅会将各寺院、道观的诸神请下祭坛打扮装修一番,还会备好轿、轿头彩龙及灯烛抬着诸神出巡,俗称“抬阁”,伴以舞龙观狮、唱社戏,热闹非凡。遗憾的是,如今长春社已经很难重现往日的盛景了,整个呈坎村也与当年朱熹所誉“江南第一村”时的情况大相径庭。
(三)对文物价值发掘的深度不够
在文物的利用方面,国内大部分地方通常比较重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忽略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在文物的利用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发掘。比如大部分外地游客对于徽州区旅游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徽派古民居,呈坎和唐模村对外宣传也都是以徽派古民居为主要卖点,这就容易造成同质化的旅游现象。一些运作较为成功的古镇古村,早已经深入挖掘自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比如,通过《似水年华》走红的乌镇,现在因为戏剧节、互联网大会有了更高的知名度;云南省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由中国、瑞士两国政府合作修复,至今保留着茶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村落生活图景。
其实在明清时期,极具艺术价值的古徽州园林就盛极一时,如今完全具备重塑当年古徽州园林盛景的可行性。徽州区优良的建筑传统和山清水秀的自然地理,为徽州园林的营建提供了绝好的条件。清顺治、康熙年间,徽州有裟罗园、水香园、曲水园、檀干园、春草园、修园等六十名园,清道光以后,园林渐趋式微。时至今日,这些浩大而奢靡的园林构造,保存下来的仅剩下唐模古村的檀干园。
目前,徽州区西溪南村的果园、洪坑村的洪承栋宅,虽年久失修,但昔日园林的基础样貌得以保留,具备重新修缮翻新的条件。果园为明嘉靖间富商吴天行所建,相传设计者为祝枝山、唐寅,园内有曲池、假山、亭台、书斋等,占地4 000平方米,如果经过精心设计,重新修缮,势必能够促进徽州区旅游业的发展。倘若未来能吸引资金介入,在徽州园林上多作文章,则有利于让“徽州园林”成为继古民居之后当地旅游业的一块金字招牌,避免游客一提到当地旅游就只想到徽派古民居。
二、徽州区的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上的建议
(一)拓展文物资源利用类型
首先,徽州区应以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饮食文化为基础,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徽菜餐厅。可以参考日本京都“菊乃井”等知名米其林餐厅的做法,依托古建筑、历史文化等提升餐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增强其独特性和吸引力。在餐厅内部,徽州区还可以考虑设置小型博物馆或展览区,展示徽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全面了解徽州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体验。其次,徽州区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创建集展览、体验、教育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重点展示徽州地区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手工艺等,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徽州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最后,徽州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山水秀丽、环境优美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当地丰富的文物古建筑,打造集养生、疗养、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度假项目,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徽州区可以利用历史名人故居或文物古建筑,打造主题鲜明的度假酒店或会所,融合文化与旅游,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入住体验。
(二)注重文物的社会属性保留和传承
徽州区可以借鉴学习欧洲小镇模式,注重文物的社会属性的保留和传承,让文物不仅仅是旅游景点,更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依托。比如可以将历史建筑改造成医院、学校、邮局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需求,让文物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徽州区在推进文物资源的利用和旅游开发时,需要平衡好居民生活需求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避免为了迎合游客而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导致文物本身的社会属性和生命力丢失。要注重保留文物的生活功能,让当地居民成为文物保护的主体,共享文物资源带来的发展
红利。
(三)重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深挖其艺术价值
徽州区应该转变思路,不仅重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更要深入发掘其蕴含的丰富艺术价值。对文物艺术价值进行发掘和展示,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也有助于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地。徽州区应该重视挖掘和重塑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园林文物,如西溪南村的果园、洪坑村的洪承栋宅等,通过精心设计和修缮,不仅能丰富徽州的旅游资源,还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避免游客审美疲劳。徽州区应该避免过于单一地关注徽派古民居这一文物类型,而要开发更多特色文物精品,可以参考乌镇、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发掘文物的多样性价值,增强旅游吸引力。
(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修缮改建
在广度上下功夫,徽州区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物古建筑修缮改建,从政策、运营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给予参与修缮的社会资本一定的税收优惠、用地补贴等支持,建立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把关、社会资本运作的运作模式。可以整合周边文旅资源,打造古村落文化体验线路。鼓励文创产品开发,延伸文物古迹的文化内涵,让年久失修的文物古建筑满足人们现代化的生活需求,积极聚拢古村落的“人气”,从而让古村落自身也具备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
(五)打造差异化、精品化的文物景观
结合世界和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名镇名村,徽州区可以吸收借鉴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在文物古建筑的活化利用上做到精品化和差异化。打造差异化、精品化的文物景观,需要从内容、形式、服务等多个维度着手,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文物古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展现地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深入研究每一处古建的独特历史渊源、艺术价值等,还原其背后的文化内核,是打造精品景观的关键。同时,有机融入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建筑与民俗、技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游客提供更加立体、多维度的文化体验。二是营造独特环境氛围,环境氛围是文物景观最直观的体现。首先,要突出徽州的独特建筑格局,将自然山水景观与建筑群巧妙融合。其次,审慎地修缮建筑内外立面,保留原有的文物韵味。再次,在细节之处用心打造,包括标识系统、装潢陈设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最后,合理利用空间开设特色业态,如餐饮、手工坊等,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感。三是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一方面,聘请资深导游讲解员,深入浅出地阐释文化内涵,深化游客对徽州区的认识和理解,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旅纪念品,如指南手册、精美工艺品等。同时,建立严格的游客量控制和行为管控机制,避免过度开发的不利影响,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文物安全。
三、结语
海明威曾说过,“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相信在未来,恢复古村落内在生命力的徽州古镇,在一系列精品化文物景观的带动之下,也能够成为“一席流动的盛宴”,进而成为全中国古镇当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黄山市徽州区文旅体局)
责任编辑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