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凯:打破阅读边界,架设通往真实世界的阶梯
2024-07-03朱怡颖
朱怡颖
阅读,是孩子们洞察世界真实面貌的窗口,是他们汲取智慧与力量的源泉——对于成都天立国际学校的语文教师舒凯而言,这是对他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他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校本阅读课程、鼓励学生通过演讲和论文等方式分享阅读心得、将学生的阅读成果物化为展品在教室展出……在跳出阅读“舒适圈”的实践中,舒凯投下了一颗颗名为“好奇心”的石子,在学生的精神世界激起了连绵不断的涟漪。
跳出阅读“舒适圈”
受制于图书资源的匮乏,儿时的舒凯无法接触到除课本外的太多书籍,这份“不甘”直到他考取师范、兼职图书馆管理员之后才有所缓解。汗牛充栋的图书馆是舒凯的“黄金屋”,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那些熠熠生辉的文字背后闪烁的思想光芒。但很快舒凯发现,自身的水平难以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书籍都读懂、读透。“读《牛虻》的时候,虽然我能够看懂大致情节,但由于对小说所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作风格知之甚少,无法完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这一刻,舒凯意识到,阅读不能仅停留在自身的“舒适圈”内,而应该勇敢地走出去,挑战自己未知的领域。于是,他开始主动寻找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书籍,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把握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脉络。
师范毕业后,舒凯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村小任教的十年间,从普通教师到校长,舒凯始终坚守的,就是让每个农村孩子都有机会“多读一本书”。2003年,舒凯调入广汉市三水小学担任政教主任,从在教室里带着学生阅读到成立“跳蚤书市”,从策划书香校园活动到建立“全开放书架”,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一本本书籍如甘泉般流过每个学生的心田,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组织读书活动、主持体验阅读项目、编写推广阅读材料……在十多年的阅读推广过程中,舒凯对这些工作早已驾轻就熟。与此同时,他也深刻洞察到当前儿童阅读中隐藏的问题。一次,在与一位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交流时,舒凯发现,学生们普遍面临着文言文阅读困难、写作视野狭窄以及思辨能力不足等问题。“儿童阅读一本书,往往就像观看一个电视节目,浮光掠影,缺乏深度和系统性。这与我理想中的阅读状态相去甚远。”舒凯困惑地思考着,“是不是我们的阅读方向出了问题?”
慢慢地,舒凯意识到,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多被虚构的故事类文学作品所占据,对历史、哲学、科学等非虚构类作品的涉猎相对匮乏。实际上,非虚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认知边界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斑龙这个词为例,孩子们在理解它之前,需要先对‘恐龙这一概念有所认识。同样,当他们在博物馆看到马的展品时,可能会先从认识‘马开始,进而对‘唐三彩黑釉马产生兴趣。”在舒凯看来,非虚构类书籍无疑是他们获取相关知识最便捷的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这些知识构成了他们的‘智力背景,是他们理解世界所必需的。”因此,引导学生跳出阅读虚构类文学作品的“舒适圈”,让他们在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舒凯新的努力方向。
串联阅读和真实世界
2015年,舒凯来到四川广元天立国际学校任教。该校倡导“阅读为王”,每个学生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这无疑对了舒凯的“胃口”。他联合其他几名教师,在国家课程之外为学生量身打造了班本课程,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蜀道课程”应运而生。
作为先秦古栈道文化和蜀道文化的核心区域,广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舒凯开发“蜀道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即便是小学生,也应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学习有关历史、地理等背景知识。”舒凯希望,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引导学生踏上一段由近及远认识世界的旅程,一步一个脚印串联起他们的成长轨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是一个逐步开阔视野的过程。每当有新的发现,就会引发他们更多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深入探寻未知的领域,从而成为持续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舒凯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开启了一场将阅读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的“人文行走”。
蜀道的知识背景广博而深远,五年级的学生该如何涉足?舒凯将课程分成了六个阶段,从宇宙的形成讲起,追溯至神秘的远古时代,接着进入有历史记载的先秦、三国、唐时期,最终抵达现代广元。徒步蜀道时,舒凯与学生一起探讨天地万物的起源,讲述李白笔下的蚕丛鱼凫和五丁开山的神奇传说,了解汉朝刘邦和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智谋,领略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英勇事迹。以蜀道为引,舒凯带领学生穿越时光的长河,了解历史文化和自然万物,从脚下走向世界。
当有了更加广阔的智力背景后,学生们的阅读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阅读一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书籍,如《万物简史》《自然史》《山海经》《大秦帝国》等涵盖科学、历史、哲学的经典之作。“有一位女生对曹操这一人物的了解,已远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对曹操的描绘。这得益于她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并向她的爷爷请教了很多故事。”从基础阅读到研究式阅读,从纯文学阅读跨入非虚构类阅读,从白话文的阅读扩展至文言文和先秦经典的阅读,舒凯惊喜地发现,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阅读范围逐渐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在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的同时,舒凯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给予他们自由选书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绘制属于自己的阅读“成长线”。这种既注重广度又强调个性的“两条路并行”的方式,正是舒凯构建“阶梯阅读体系”的核心理念。“阶梯阅读,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化路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和阅读方式,一步步地攀登自己的知识阶梯。在这个过程中,成年人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打开探索、发现与成长之门。”
翻开舒凯的书单,里面既有生动有趣的漫画书,也有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还有诺贝尔奖得主所著的专业书籍。学生可以选择由浅入深地逐步阅读,也可以同时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2022年,舒凯调入成都天立国际学校,在他的班上,有一名对植物十分感兴趣的女生,读完普通的科普书籍之后,她始终觉得“吃不饱”,于是又找来一本大学教材来读。书中的专业知识不仅没有成为她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反而被她当作挑战和成长的机会。她经常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渐渐地成了班里的“植物专家”。从“读进去”到“讲出来”,舒凯在这名女生身上看到了阅读的另一种可能。
动口,动笔,动脑
在“蜀道课程”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积累,于是,舒凯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想。起初,大家还都围绕着“蜀道”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但随着演讲的深入,学生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他们开始分享自己在旅行中的见闻,赞美某座山的独特风情,甚至畅谈某位诗人的生平事迹。随着演讲内容的不断丰富,三分钟的时间越发“捉襟见肘”,于是,学生们商议决定,“牺牲”周三中午的午休时间进行演讲。“演讲前的阅读积累和演讲时的知识分享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了‘课程开发者,在互相看见、倾听、支持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培养起他们自主研究、深入探索的能力。”这正是舒凯所期待的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于是,他专门拿出一节语文课的时间,融入提问、抢答和评价等环节,让讲台成为学生锻炼思维、展现自我的舞台。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学生们逐渐掌握了演讲的技巧。“阅读分享以个人演讲和小组演讲的形式展开,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和研究成果,无须过分追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而是更加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继“蜀道课程”之后的“《史记》课程”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课程启动之初,舒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梳理了《史记》的篇章结构,而后根据时间线组织学生集中阅读了一系列传记,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与成就,并借由辩论和演讲的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在一次以人物研究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舒凯邀请了十余位家长作为嘉宾,聆听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和理解。活动中,家长针对学生的演讲提出了一些较为深奥的问题,很多学生凭借充分的准备对答如流,这令舒凯感到十分欣慰。“在演讲的时候,学生们经常会被同伴提出的问题‘考住,这时候他们会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绞尽脑汁地回答,即使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也会在演讲后通过阅读更多的资料找到答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有几百字到千字,而舒凯的学生将这一标准翻了数倍——从四年级的三千字,到五年级的五千字,再到六年级的一万字。其中,学生程诗尧和父亲共同完成的论文《猫咪的生物学特性》令舒凯印象尤为深刻。“程诗尧的父亲在论文前撰写了一篇长序,她在正文中则通过分段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猫的外形特征、感官功能等生物学特点,其中还穿插了相应的插图。更为难得的是,她在遇到不认识的生词时,并没有选择忽视或跳过,而是为它们做了规范的注释。”扎实的写作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背后,是每一名学生开展的大量主题阅读。有的学生为了完成有关“伦敦雾霾”的论文,阅读了对于成年人而言都较为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对昆虫感兴趣的学生,则从之前热衷于漫画和小说转变为阅读科学类书籍。在搜集资料、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们完成了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学术之旅。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走向教室外,人生都是无限宽广的学习体验。”这是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受其启发,舒凯亦打造了一间“博物馆教室”,让学生在触手可及的空间中,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生长。“教室里的展品既有学生的论文和书籍,也有他们演讲和答辩的成果展示,更不乏他们亲手设计、制作的‘艺术品。”一位男生展出了他精心设计的太阳系模型,向同学们生动展示了宇宙的奥秘,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一名女生用鞋盒制作了都江堰模型,用以解读古代的水利工程;而一位跳级进入舒凯班级的学生,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狗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利用原始人、狗还有狼等模型设计了一个富有创意的展品,生动地展现了狼如何逐渐进化成狗,并与人类建立紧密联系的历史进程。“‘博物馆教室不仅赋予了学生更明确的阅读目标和指向性,还融入了模型搭建、动手制作等环节,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如今舒凯的课堂上,学生或落落大方、信心满满地在台上演讲;或认真倾听,与同伴进行观点的交锋与碰撞;或遍览群书,为论文写作积累资源。原本胆小的学生变得开朗乐观,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认可,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清晰;而那些调皮的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展现出浓厚的探索欲,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与追求。这让舒凯看到了学生们无限的可能性。“阅读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真实世界的复杂与美妙。”在通往更为宽广的阅读之路上,他始终积蓄力量,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