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支持小学古诗词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4-07-02陶晶金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王维学情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语言凝练、节奏跳跃、意象丰富,是当前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资源。品诗当借“力”,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搭设好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古诗学习真实发生。

一、小学古诗词学习困境分析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应当加强对优秀古文作品的学习。基于此,老师对小学阶段古诗文教与学进行了不断地探索,总结呈现出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探究意识匮乏

小学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教材和课堂,课前尚未养成自主收集资料的习惯,对古诗词写作背景、诗人生平缺乏了解;课堂上自主探究意识匮乏,会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讲解来学习;课后对于古诗词的拓展意识也不强。这样的被动学习模式下,学生关于古诗词知识的积累是相当有限的,直接影响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力、感受力,很难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二)学习兴趣不足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古诗词因其语言表达、内容呈现、情感表达与当前学生生活环境及认知水平相去甚远,因此,相对于童话、神话、小说等其他类型的文本,学生并未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即便在学习伊始表现出兴趣,也因为长期缺乏科学合理地学习指导,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而逐渐兴致缺乏。

二、支架支持小学生古诗学习的适切性

鉴于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困境,本文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引入到实际教学中,研究该理论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潜在的可能性。

(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稳定,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教师采用不同类型的支架进行教学,更加契合学生的学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大有裨益。

其次,小学阶段是古诗词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古诗词相对有限,无法以系统的思维来分析不同层次的古诗词文化知识和作品,教师通过搭建科学有序的支架,能够降低古诗词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利用支架刺激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顺应达到平衡,帮助学生跨越其最近发展区,从现实发展水平转化到潜在发展水平。

(二)体现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要能够诵读古诗,描绘诗歌情景,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古诗词基础知识传授,还要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停留在对古诗词语言的理解,还要体会诗歌所带来的意境美,对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进行培养,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中,教师依据学情适时提供画面支架、情感支架、创造问题支架、促进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完成对古诗词的诗词文化、诗词意境和诗词价值的深度探究,从情感、态度、文化认知和诗歌鉴赏素养上有全面地发展。

(三)契合古诗词的选文特点

相较于童话故事、散文、小说等体裁的文章,语言凝练是古诗词文字最鲜明的特征。古诗词语言精简恰当,多是诗人反复揣摩、斟酌所得,短短几句勾勒出的内容或清新雅致、意境优美,或朴素自然、真切深刻,或通脱豁达、潇洒飘逸……蕴含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趣。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只能获取言语表层的理解,对于诗歌背景的了解、画面的感知、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支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例如通过画面、声音支架,帮助学生感知诗句描绘的画面;通过背景支架、情景支架,带领学生置身于诗中描绘的时代情景;通过表达支架、比较支架,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独特的写作技法,开发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教师依据学生学情构建科学丰富的支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美丽,提升语言理解及诗词鉴赏能力。

三、不同类型支架在小学古诗词学习中的应用

“支架”对于指导小学古诗词教学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在具体实施时更应将该理论应用起来,合理有序地利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指导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完成诗意渗透。本文将以《山居秋暝》教学为例,具体论述如何巧用支架带领学生感受王维诗中渗透的禅意。

(一)寻找最近发展区,奠定支架基础

1.立足学情

新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并展开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需关注学生的学情,不仅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古诗词掌握状况,还需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潜在的提升与发展空间,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确立支架基础。考察学情时可以利用课前预习调研、课后问题检测、密切家校沟通等途径,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个人偏好、自主探究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了解每一位个体的发展现状,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寻找支点,有预见性地进行古诗词教学。

2.基于教材

通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进行梳理,研读课标对不同学段提出的古诗词学习要求,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对于不同题材的古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立足学情,分析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找准支架“着力点”,有侧重地进行支架的选择和搭建。

(二)巧用外显型支架,激发学诗兴趣

1.视觉型支架

“圣人立象以尽意。”借景抒情是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就必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对于写景诗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影像支架,以图片或视频为媒介,呈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激活学生感知诗歌内容的能力。

《山居秋暝》包含着王维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关系的一种思考,其中空山、明月、松林、清泉等意象在王维禅意地引导下,动静结合,让整个诗歌的唯美意境凸显出来。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认知水平还未达到理解整个诗歌内涵的能力,而要让小学生突破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先在禅意诗的画面、情景支架上做优化。

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空旷的山林、流动的泉水、洒落的月光,呈现动态的雨后山林图,组织学生做个人的感知和鉴赏。

问题1:通过刚才你们看到的内容,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小组1:我们看到这些图景,感觉内心很舒服,很平静;

小组2: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感和那种非常舒服的安静。

老师点评:这首诗中表达了王维对大自然的情感和自然之间的有机关系,这是王维的“情感和感悟”,下面请大家谈谈怎么理解禅意?

学生1:我现在明白了,禅意就是修行佛法后,在佛法理解下去看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对自然中的事物的热爱,所以诗歌很美丽;

学生2:王维学习佛法,懂得将诗歌与禅融合在一起,这首诗中有他的感悟……

虽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禅意本身的理解有困难,但是老师所构建的支架巧妙而富有情趣,只要他们积极思考,就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这样的设计就是将诗歌正式教学前的背景支架做了较好地安排。

2.听觉型支架

“吟诵入体”,不同题材的诗,朗读的基调、节奏都不相同,当学生在理解古诗遇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不同深度、形式的活动,或提供诵读技巧上的有效示范,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充分发挥“诵读支架”的引导性、示范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模仿中增强对诗意、画面、情感的感知力。

以王崧舟老师教授《山居秋暝》一诗的片段为例,他是这样完成诵读学习目标的:

板块三:诵读古诗,品味诗情

1.谁来把这首诗读一读?(指名读)

2.听了你们的朗读,王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3.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王维漫步其中,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心旷神怡呀!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板块四:配乐吟诵,感悟诗情

王维的诗写的太美了,我们再来吟诵。(播放背景音乐,指名读,全体起立背诵)

这么美的诗,一千多年来,无数人在传诵它,吟唱它,你听——(教师领唱)

王老师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诗句,自主感受诗词,接着指名学生范读,通过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准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而后,在给学生进行朗诵示范时,呈现出平等交流的姿态,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自觉模仿老师的诵读。在充分感知诗意后,一起配乐诵读,吟唱,在歌声的余韵中结束了课堂,由点到面,由读到唱,层层深入。

(三)借助内化型支架,品析诗词语言

1.背景型支架

背景型支架是指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老师以讲故事、谈话或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诗人的经历,挖掘诗歌创作背后的背景,以帮助学生不仅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更准确地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在讲授《山居秋暝》时,教师设疑:现代人大多喜欢住在城市,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居住到山里去呢?为什么王维对春天过去不在意呢?这里的春天还有什么内涵呢?这时候老师相机出示背景支架:

王维官场不得志,处处受限制,心灵不自由,他来到山里以后,发现这里真是太好了,于是就不愿意回到钩心斗角的官场中去了,想留在山里过文人雅士那种清闲、清静、雅致而又自由的生活。

老师补充王维其他诗中的句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羡君栖隐处,遥望在云端。

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借助背景、拓展资料补充,让学生在探讨与表达中领悟到王维的诗是充满着佛意的,对那样自在悠闲的生活是充满着向往和憧憬的,更立体地了解“诗佛”,了解王维。

2.表达型支架

对于高年级的古诗词作品来说,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有感情地诵读和感知画面上,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作品中语言表达的魅力。教师可以搭建“表达支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日常表达与诗文表达的异同点,发现古诗炼字之妙。

师设疑:如果是老师来写,我可能就不会这么写。同学们看,“当空照”不是更能体现月光的皎洁嘛?“松间照”和“当空照”有什么区别,哪句更好?

同学们经过讨论,有些认为“松间照”写的是月光穿过松林的样子,更能表现月光的穿透力;还有学生认为明月当空照是明晃晃的,没有任何遮挡的,而明月松间照是透过松间照到山里的小路上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松间照给人的感觉格外的清幽,很符合诗歌描绘的意境。

这样趣味灵动的合作探究活动,即“表达型支架”的具体应用,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最终是指向教学目标,对学生越过语言分析的难关提供了方向、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中燃起了学习的欲望,切实地进行了思维的碰撞,训练了语言表达,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四)设计评价型支架,聚焦课堂表现

评价是诊断学习过程效果的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渴望被关注、被表扬,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学生主动就特定的情景和古诗词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时,教师的有效评价能够督促和激发学生去自主学习古诗词。此外,古诗词的教学评价要从学生自主评价的本位、学生小组评价的个性化交流以及教师评价的人本性出发,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在古诗词的特色化教学中得到知情意行上的全面发展,也为后续成功获得古诗词的自学能力提供有机保障。

本文总结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种方法,它们之间互为补充,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依托学情和教学需求,对不同类型的支架进行组合、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陶晶金,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王维学情古诗词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踏青古诗词
走哪条路好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