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践育人探究
2024-07-02乔小光
乔小光
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是学生探究各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打造多元化课堂结构,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知识探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很多教师对新课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调整教学思想,融合创新理念,打造新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各种尝试和努力。在现代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紧紧抓住时代发展契机,优化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语文学科的既定教学目标,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纵深发展,体现高中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丰富语言构建与积累
教材是语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参考,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了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语文教材会阶段性调整内容。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核心内涵,认识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依托教材为核心,在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推动实践育人的落实,应结合生活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在生活场景下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
比如在教学《登泰山记》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教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自主探究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教师结合“旅游”为主题创设情境:“同学们,导游在旅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扮演导游角色,为游客进行线路规划和景点介绍。”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既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可以拉近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入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结合不同方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情境教学的引导下深入分析文本内容,领略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鼓励学生寻找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思维构建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思维与提升素养
(一)利用互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完全突出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追随教师的教学节奏,整体的学习状态都过于依赖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很难实现对学生学科思维的拓展,不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应在课堂带领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思维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一课文的过程中,文章文质兼美,景物细节描写中有独到之处,应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提升了文章的表现力,带给学生很多艺术感悟。通过对该文的阅读,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对课文展开教学指导,应将重点放在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情境构思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图景,这是开发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重要过程。在语文课堂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浅层,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发展。如文中都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尝试选择一部分修辞手法分析其巧妙之处,教师结合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组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思维
为了有效提升语文实践育人质量,教师应打造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尝试构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知识思考和讨论中,这有助于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分析能力和汇总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审美技能。高中生在得到教师的启发后,会在学习中进行灵活调整,通过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头脑风暴,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语文教师通过搭建语文学习小组,在语文课堂积极应用有效方式提高教学活动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深入其中展开讨论探究,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习《劝学》这一文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文中的场景与现在的学习环境进行对比,逐渐渗透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主旨,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教师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讨论话题,如:“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拥有了哪些收获?”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互动,对文本进行仔细阅读,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讨论交流,利用辩证的视角分析文章的表述,进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墨守成规只会使教育活动止步不前,高中生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以夯实学生的文学基础为教学目的,而是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进行各种尝试,在语文课堂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汇总文章结构,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思维工具呈现出系统的知识结构,这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给予足够关注,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刻理解和体会,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教学《雷雨》这一课文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结构,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绘制思维导图。教师设定的这一任务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具有目的性,他们会有意识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思考一些文章信息的潜在联系,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深刻理解。由于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同,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在形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学生会结合人物特点进行绘制,有的学生则结合情节发展进行绘制,但无论哪种绘制方式,只要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结构严谨,且逻辑次序清晰,就代表学生对文章有了全面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逐渐提升思维导图绘制的全面性,既能反映出人物关系,又能体现情节发展,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课文,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描述的内容了然于心,也学习了丰富的描写手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课外拓展阅读,培养审美与鉴赏素养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独立阅读,拓展文学视野,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认知有重要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通过课内为学生传授一些阅读学习方法,到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依靠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展开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空间,引入丰富的阅读学习资源,实现对学生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文的过程中,该文围绕林冲被逼上梁山风雪之中的打斗场景,其内容描写惊险刺激,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文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为了帮助学生对该文有一个深刻理解,教师在课堂为学生推荐《水浒传》著进行阅读。要求学生结合《水浒传》这一名著规划阅读学习,每天都能完成一部分的阅读学习任务。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展开阅读分享交流会,要求学生分享自己一段时间阅读《水浒传》有哪些心得体会,在开放性的课堂环境下,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学习经验,在阅读中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习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结合学习情况调控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引导语文实践活动,加强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师可以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拟定主题明确的学习方向,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应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升学生的文本感受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结合现有的认知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下把握文化内涵,有效推动文化传承。
在教学《荷花淀》这一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准确把握小说故事情节,关注文本品析的细节,思考小说如何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结合阅读帮助学生感知小说中心内容,通过细节性品位领悟文本特有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学生主动分析一些描写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接下来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讨论:“文章共描写了几个场景?”要求学生组织语言对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以外,在深入体会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特色地域文化进行写作构思,提示学生在文章构思过程中设计故事情节,充分突出语言情感的变化,帮助学生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用到的一些描写方法进行创作,主要是以人物或事件为题材进行写作,这些资料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便于获取,学生可以迅速确定写作对象,结合实践活动延伸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活动中,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活动,融入创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入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场景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以不同的视角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