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24-07-02汤云
汤云
一、“和”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一个班级,是一个简单体系的小社会,只有老师和学生两个群体。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对整个班级良好氛围的塑造都是缺一不可的。由于小学阶段老师与学生存在较大的年龄差,认知上的差异会让老师面临更多的困难,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和”文化,就等于为班级的集体精神注入灵魂,使得班级有了向心力,老师管理起来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
(一)师生间的和谐共处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出现一两个无法适应规则,或者是根本不想遵守规则的学生,这些学生我们称其为“问题学生”。为此,我特地在班级重新制定了几则通俗易懂的班规以及每个人都有的“行为规范加减细则表”,如第一项是“进教室,不吵闹”,遵守规则的孩子到每月结束会有相应的小奖励;反之,扣分次数多的也会有相应的小惩罚。
属于自己的班规实行下来一个多学期,大部分学生都完成得很好,但是有一位学生一直处于扣分状态,以至于到后面的“小惩罚”他都不放在眼里。对于他个人,我开始慢慢调整策略。这位小男生平时是很有礼貌的,只要他对伙伴们做出友好的举动,就给他加上一分,当他开始在走廊里乱跑乱叫的时候,当他在教室乱扔纸屑的时候,让他想一想自己加过的分又会失去是否会不开心?我开始召集班级的班干部成立“帮帮小队”,在课间时观察大家的情况,帮助大家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一周下来,情况稍有好转,他也经常来我办公室问自己一天的表现情况,听到有加分便非常开心,并表示明天要把失去的分再挣回来。班干部也非常负责任,自从有了“帮帮小队”,除了会纠正同学们的行为,更会经常帮助一些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学校每个月都会评选“月度明星班”,只有行为、文化、卫生等各方面都优异的班级才有资格拿到,在每月月初的晨会上,我都会动员大家:要比前一个月做得更好。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打鸡血”方式的,月初的第一周大家一直保持得很不错。但是过了一个星期,很多人便忘记了自己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有的甚至出操排队时也话讲个不停,这时候及时问责很重要,立马批评教育,教育过后若不再犯,那么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适当表扬。学生的“自卑感”在一点一点地生长,老师的宽容和鼓励永远比责骂要有用得多。在一次晨会课上,广播里通报表扬了一则好人好事:五年级的两位同学在小区捡到了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在表扬个人的同时,学校也给整个班级加了分数。趁此机会,我就跟学生说,做好人好事让自己开心最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个人的力量也能带给全班荣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守好班规,班级自然会因为你变得更好。抓住每一个能激起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机会,相信他们都能够是守护好班级的一分子,班级的良好氛围需要所有人共同创造。
(二)生生间的和谐共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相互间谦和待人,凡事以和为贵。学生是这个班级的主体,只有主体和谐了,班级氛围才能变得和美融洽。
一年级即将进入尾声,经过了两个学期的相处,我发现许多爱打“小报告”的学生经常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赵同学拿了我的橡皮一直没有归还,李同学在排队时不小心打到我了没有道歉……作为班主任,我很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这些所谓的问题一多,我便意识到了大问题:同学互相之间打小报告,私下的小矛盾都不能自行解决,那么他们以后该怎么很好地去处理人际关系呢?班主任不可能一直纠缠于处理学生的小矛盾。
在一个体育课下课的课间,有六位学生进入办公室“争先恐后”打小报告。于是我在下一节班会课上郑重地打出了“以和为贵”四个大字,让大家讲一讲这四个字的意思。少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为和谐,没有吵闹。我给他们总结为:同学之间相处要宽容谦和,少一点激烈的言语,多一些暖人心的话语。这便是“和”文化在管理中的渗入。对待打小报告的同学,要问一问自己:我有没有问清楚他这样做的原因呢?如果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是不是能立马向我道歉呢?对待被打小报告的同学,要问一问自己:我今天和同学好好相处了吗?如果有,那么奖励自己一个微笑;如果没有,那么去跟人家说声抱歉,下次不会了。在那节班会课之后,来报告的人确实变得越来越少了,个别爱玩危险游戏的同学下课也是选择理性休息。“和”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让学生在与人相处的心态上发生了变化。
二、“和”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和”即谦和有礼,和谐共处,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道里,“和”尤为重要。古往今来,中华传统文化记载了许多有关“和”的文章和诗篇典籍。中小学语文课程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战场,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相关学习活动,传统文化渗透空间都非常广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章节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班主任应该时时去挖掘,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如《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讲的是父亲爱鸟以及我护鸟的心愿,进而可以引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在最后设计了几个问题给学生,为什么父亲一看到雾蒙蒙的树林就知道里面有不少鸟呢?主人公最后为什么会发出“我真高兴,我的父亲不是猎人”这样的感慨呢?人与鸟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篇文章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人只有去深入地了解自然,并融入它,接纳它带来的好与不好,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同样是惊喜的,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和谐的关系连接,在班级管理中实行“谦和有礼、宽容待人”的行为准则,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相互感受到被爱,班级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在《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了谦让带来的愉悦,为此我特地拍了几张班级同学谦让行为的图片,利用班会课在PPT上展示,让学生看到谦让具化到实际的行为。班级可以开展关于“和”文化故事的分享会,也可以分享自己身边的事,既可以提升语文文学素养,又很好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阅读交流“和”文化的基础,学生才更加重视这方面的相关礼仪,并且能够理解并去付诸实践。
(二)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我校的校训是“一日一小贤,一生成大贤”。儒家文化中的“贤”贯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成为“贤者”,“和”文化的浸润必不可少。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涵养学生的精神,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和听别人分享了大量有关“和”文化的故事及诗篇之后,学生对于“谦和有礼”“和谐相处”等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班级的班规里可以再加两条“入室即静,以和为贵”,入室即静就是不去影响他人做事情读书,以和为贵告诫学生遇事不冲动,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对他人多一些宽容,以此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
邓艳红老师主编的《小学班级管理》指出:“所谓班级文化外显层是指那些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人们能直观感受到的内容,它包括班级的标志、教室环境布置、班级规章和班级成员的行为等;班级文化内隐层是指班级文化的根本,包括班级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班风等。”班集体文化是一个班级的核心精神力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一个班级要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离不了班集体的团结,一人无法促成“和”,只有在一个集体中,“和气”才有可能产生。班级的集体文化建设很重要,我分为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在中小学行为规范中多有涉及,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有效地实施,使学生能在相应行为规则的遵守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养成文明礼仪的意识。通过一个学期的行为观察,大家在班会课上踊跃发言、举手表决,依据我们自身容易犯的行为习惯错误,最终形成班级的行为习惯班规是:进教室,不吵闹。排好队,静齐快。走楼梯,不拥挤。拉拉手,和为贵。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是比较好理解,也知道如何去实行的,由自己亲手表决出来的班规印象也更加深刻。
2.有关凝聚力的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有关凝聚力的活动。在班会中,教师既可以针对班级事务开展民主决策活动,也可以结合德育主题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以此实现育人目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明白“和”并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具体的行为表现。“和”是大家拔河时齐心协力战胜其他班的冲劲,“和”是秋游时大家坐在一起分享食物的快乐,“和”是当同学有困难时所有人都会伸出双手的温暖。“和”就是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我们学到了“分享真快乐”,用老师和学生共同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分享”,当“分享”具化为一桩桩事件时,大家才发觉平时身边的同学是多么友爱,同时也理解了有些小朋友不太愿意分享一些物件的原因,大家懂得了体谅和宽容。
(三)重视榜样的力量
1.教师的榜样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正在养成的能力,这时候班主任的亲身示范很重要,因此要形成班级的“和”文化,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朗读时的拖调问题很严重,那么就需要老师每一次示范朗读时都注意节奏感。刚开始打扫卫生时,只有班主任亲身示范,学生才会学着一排一排扫过去,而不是一堆人堆在一起,最后教室还是一团糟。教师要求学生待人接物要有礼貌,那么我们自身在面对学生的问好后也需回礼问好。低年级的学生更善于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在不自觉中加以模仿。
2.班干部的榜样作用
班干部群体是推动“和”文化实行的主力军,班干部的养成就是从模仿老师的管理方式开始的。从一年级刚入学,班主任就需要开始观察自身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挑选共同管理班级的“好苗子”。但是一直都是两三位同学管理班级,长此以往,会出现一些“不和”的事件,比如班干部在某一方面处理的不得当,引起个别学生的不满,那么班干部就失去了威信,慢慢累积的小事件,让班干部管理起班级来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一些调皮的孩子也越来越不服管束。教师这时可以尝试施行“人人有岗制”,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每个人分管一件小事,班干部的职责就会轻松许多。如班级可以设置“绿植养护员”“课间纪律小管家”等小岗位,“绿植养护员”就交给比较有爱心有耐心、但是成绩不突出的小朋友,“课间纪律小管家”就交给比较调皮的小朋友,让他们明白自己也能为班级做出贡献,找到自己在班级里的价值,促进班级的和谐氛围。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假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与别人做的事相关,而且考虑到别人的行为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这一群人就是有共同的打算,有共同的行为意图。参与者之间有了相互的理解,这种共识可以控制每个人的行为。”当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班级为荣,以为班级增添荣誉而欣喜,那便是一个集体的“和”。“和”文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一言一行都离不开“和”文化。以“和”为规训,创设班级优秀的集体文化,还需进一步地探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