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优化管理措施的全面分析

2024-07-01吴国生骆宝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7期
关键词:猪病养猪场猪群

吴国生 骆宝

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的建立为提高生猪饲养效益和增加肉类产出提供了条件。然而,这些大型养殖场所产生的潜在问题是各类猪病的侵扰,如果发生疫病,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疫病暴发,从而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防控并优化管理措施以降低这种风险的可能性。

伴随着生活品质的进步,人们的食品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肉类产品的销售市场得到了拓展。同时,现代化生猪饲养业也在逐步扩张其规模,以持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传统分散式的养猪方式已不再能满足现今市场的猪肉产品需求,因此转向集约化、大规模的养殖模式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这一转变不仅可以有效地优化养猪场的用地效益,还能进一步增加猪肉产出,但同时也可能成为疫病大面积暴发的基础条件,因而必须实施全面的防控管理措施。

一、对养猪场猪病进行现代化的疾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分析

当生猪在成长的过程中长时间处于集约化的饲养场所时,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就会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即生猪密度较高。这使得养猪场的内部分布着大量的有毒细菌,这些细菌容易滋生和繁殖,尤其是存在病猪的地方,病毒很容易快速蔓延,导致大规模的疫病暴发。另外,若养猪场在清洁工作上出现失误,会导致大批量的有毒细菌迅速散播,进而引发养猪场内的广泛猪群发病现象。

当前,我国众多生猪养殖场所并未实施全面且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抗生素应用上表现出非正规和非科学的态度。一些养猪场的工作人员为降低生猪生病的风险而过度依赖抗生素,导致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导致养猪场内的所有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一旦生猪受到疾病侵袭,其免疫力可能不足以抵御这些有毒细菌。

当养殖场所内出现患病猪只,若管理者未能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加剧疫病的扩散。一旦猪群受到病毒侵袭,它们之间的传播将会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的发病。这种情况下,除了对健康造成损害外,还可能使生猪的生长速度减缓,达不到理想的上市规格。目前,国内许多养猪场都会使用本场的母猪进行繁育。然而,如遇上重大疫病,会导致母猪产仔量急速下降、死胎增多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到养殖场的经营效益。

对于现代化的大型养畜场所来说,有必要让相关的饲养人员全面了解并掌握现有的防治方法,实施有效的防卫策略,以确保生猪疫病的有效防范,提升大型养殖场的安全水平,改善猪肉品质,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养殖场的实际经济效益。

二、猪病的主要类型

1、猪瘟病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发热性的传染病,在猪体内传播及发病快,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近几年,发现猪瘟病呈周期性波动,经常流行。如果妊娠的母猪感染了猪瘟病毒的毒株,则可能导致母猪表现出带毒综合征,病毒会侵袭胎儿,造成猪死胎、木乃伊或猪仔先天性肌肉颤抖等症状。

2、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猪病

新型的圆环病毒2型猪病,它的爆发频率已达60%,且致死率为40%以上。此种疾病通常会和猪呼吸道综合征共同发生,导致所谓的复合感染猪病。由于猪病的不断变化,复合型的感染猪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对猪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蓝耳病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由国外传入我国,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做好本病的预防十分必要。猪蓝耳病在通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患病猪和带毒猪可向空气排毒,污染周围环境,如果消毒措施不到位,病毒可在猪舍内长期存在。气候骤变、猪只引进等往往成为引发本病的诱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由该病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的严重后果“猪瘟”,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养猪场内且具有很高的致死性的病情类型之一。

4、寄生虫

在生猪群体里,最普遍的寄生物是蛔虫和蚧螨。尽管它们所造成的危害没有某些疾病那样明显且急剧,然而它们的存在确实能显著地影响到生猪的健康状况。除去球虫病以外,其他类型的寄生虫致死率相对较低。许多生猪只作为寄生虫的宿主而非感染者,病猪的病情通常以无症状的形式出现,因此很难察觉,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寄生虫成为导致生猪健康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规模场猪病发生的原因

1、缺乏标准化的养殖体系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进步,传统的独立饲养方式正在逐步转变为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这种变化使得畜牧业的产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同时也加剧了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对生猪场改良工作的挑战程度。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养殖系统,当前的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大规模养殖的需求。

2、缺少基础设施建设

生猪饲养场所对于规模的变动,可能由于资金投入的不充足,难以引入最新的基础设备和饲养技术,无法确保高质量的畜牧生产方式得以实施。再者,因为技术的陈旧,使得清洁与废物处置环节得不到保证,最终因环境的大面积恶化,致使细菌持续繁衍,由此产生猪类疾病的问题。

3、缺乏对猪病的预防意识

如果养殖场的经营者缺乏相应的文化和科技知识,那么他们可能会忽略防疫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技术指导和训练,这会增加管理养殖场的困难程度。此外,过分追求利润也可能使得养殖者忽视了必要的投资,进而加剧了疾病问题的严重化趋势。

四、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的有效措施

1、对养猪场内部环境进行现代化的优化工作

对于提升猪舍内环境和相关的卫生系统而言,饲养员及猪舍管理者应以传统的疫病防治视角出发,并视生猪的生物特性为防疫工作的基石。在此过程中,猪舍的管理人员需将大规模养猪视为其主要职责,据此设定适当的要求。同时,如果他们正在从事实际操作,应该采取多样的方法如优化猪舍的总体设计、更新或改善猪舍内的清洁设备等等。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更好地营造出有利于生猪健康成长的环境,从而推动高质量的生长和发展进程。

现代化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诸如苍蝇、蚊子、黄蜂和老鼠等昆虫或动物侵入其内部的问题。这些生物普遍携带着大量有毒病菌,可能严重干扰到家禽的正常成长过程,所以必须定时执行消毒措施以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此外,由于养猪场内经常出现裂缝,这使得植物在此处滋生,需定期清除;并且要修补养猪场的排水系统,防止毒素滋生。另外,室内空气质量也决定了生猪健康程度,故应定期换气确保良好的空气品质。同样地,高温或低温的环境都可能导致猪生病,因此饲养员应该控制好猪舍内的恒温条件,从而降低因为温度原因引发疾病的可能性。

2、对消毒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完善

通常情况下,养猪场内部潜藏着大量有害病菌,这些病菌可能对生猪造成疾病影响。因此,养猪场的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消毒工作,以降低养猪场内生猪患病的风险。

①确保消毒药物浓度配比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对现代化养殖场内部区域的清洁处理来说,必须重视所使用消毒剂的比例配置情况,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目前养猪场所需要的相关消毒要求。如果使用了高于实际所需比例的消毒液,这不仅会导致药品的不必要消耗和增加了饲养生猪的相关成本,同时还可能给生猪带来健康上的损害,引发如呼吸系统或皮肤病的出现。另外长时间暴露在过于强烈的消毒环境中,饲养者的健康状况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反之,若消毒液的浓度太低,那么它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无法有效地消除有毒细菌。

②对养猪场内部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

对于养猪场的员工和管理者来说,执行现代化清洁措施的关键在于合理地设定清洁区域与速率。如果清洁动作过于迅速,可能会导致一些有用的微生物受到损害;而清洗过程缓慢的话,可能让某些致病的微生物有机会转移至其他卫生死角中。此外,全面覆盖整个猪舍是必要的,特别要注意每个角落的卫生问题。至于清洁溶液设备的选择上,建议使用喷雾型设备以确保更有效地清理效果。

3、确保免疫工作的操作方式规范化

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当前,接种疫苗可以作为最有效的方法来防控畜牧业中的疾病问题。为了保证其正确性和适宜性,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原则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大规模养殖场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疫病分布状况、发展动态及病例发生频率等因素制订出全面且详细的免疫计划。应依据疫病的检测数据,适时为免疫力低下的群体补充疫苗。此外,还需密切关注本地疫病的变动,以了解周边环境中可能影响到生猪健康常见疾病的传播特征、临床表现及其对应的各类疫苗的作用效果,从而持续优化免疫方案,增强其针对性的保护作用。制定免疫策略时,切勿盲目模仿其他养殖场的做法,而应当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条件,灵活调整。

②科学购买和使用疫苗

首先,饲养人员需要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疫苗。务必到持有GMP证书的销售点购得疫苗,并按照其特性妥善贮存及运送疫苗。一般来说,疫苗属于生物产品,因此在搬运时须保持冷却且无水分,以防阳光直射,同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环境,以便保障疫苗生物活性的稳定性。禁止使用已受损、瓶盖脱落、油脂乳化或变质的疫苗。其次,要对生猪的健康状态做全面评估。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必须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若发现体形消瘦、生病、存在疫病暴发风险或是刚产仔的母猪,则不适合接种疫苗。最后,正确地操作疫苗至关重要。在施打疫苗的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一头一针”的原则,防止病毒因注射而传播到健康的猪身上。此外,必须严格依照疫苗的使用指南,确定适用的疫苗数量与注射位置,并在开始前彻底搅拌均匀,所有的疫苗都应于当日内使用完。一旦完成注射后,需密切关注猪群的变化,如出现发热、食欲下降、精神疲软等症状,或显示出感染迹象,应立即将其单独隔离,确认病情后再行处理。

4、合理处理养殖场粪污

①减少粪污产生

相关人员需要优化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操作流程,从而有效削减排泄物的产量。逐步取代传统的用清水清洗猪舍的方式,大力推行干清粪、雨污分流及干湿分离的养殖方式,这样能显著降低粪便产生的污染物质;此外,根据生猪各成长时期的需求来调整其饮食结构,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升饲料的使用效果,这有助于减轻粪便中有机物的含量,防止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②采用先进技术,科学处理粪污

在选择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的技术时,应考虑到养殖场的规模,避免因盲目建设和投资导致后期经营成本增加,影响经济效益。目前猪饲料利用率仍有待提高,猪粪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猪粪实际上是宝贵的资源,堆肥处理后可生产优质有机肥料。经过堆肥发酵,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被消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更丰富,可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在发展规模化养猪场的同时,可建立沼气池,利用粪便和污染物发酵产生沼气,维持养殖场能源供给,同时沼液沼渣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可作为肥料和农药,有助于防治病虫害。通过循环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以改善猪场卫生和防疫条件,还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5、坚持全进全出饲养原则

在生猪大规模养殖中,全进全出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所有处于相同生长周期或生育期的猪被一次性地引入或迁离某个特定的猪圈。这是一种类似于工厂化的畜牧业方式,把处在相似生理阶段的猪集中到一起喂养,并根据其成长需求制定相应的养殖策略,以此来提升养殖收益。当一组猪离开猪栏时,对整个猪舍实施完全隔离的管理措施,同时对其内部及外部环境进行彻底清洗与消毒,一段时间后再按规定的流程接纳下一轮的猪群,在此期间不允许不同批次的猪相互交错或滞留。在大规模养猪的过程中,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需要依据实际养殖场所的具体情况,严格遵循生产的规范,使用模块式的猪舍布局。需考虑养殖场的饲养容量去设定猪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繁殖技术。应保证每个猪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配备独立的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做到高效地清洁和消毒工作,以便实现一体化管理。执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养殖效果,减少饲料消耗,并且有助于防止疫病的发生。

6、做好引种和隔离的工作

一般而言,养猪场所遵循的策略应是自我养殖和繁殖,然而由于之前猪场里的猪群已经呈现出了年龄增长和产力衰退的问题,为了实现最佳的经济收益,需要定期替换种猪。对于新引入的猪群,首先必须实施隔离措施,以避免这些猪把外部的细菌带入猪场从而导致猪病的产生。在引种的过程中,需合理安排猪舍的位置,并在接下来的16天至35天内对它们进行单独管理,之后再依据其健康状况决定是否将其放入猪舍同之前的猪混养在一起。

7、科学地选择猪场位置

选址科学化的猪场建设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猪疫疾病的发生。理想的位置应是位于高处且易于通风、排水的地点,同时要面向阳光。需注意的一点是,猪场应当尽量避免靠近动物交易场所或肉类加工厂,并确保其与主要道路间的距离至少达到3000米。此外,合理规划猪场的结构如生产区、半生产区及办公室等,并在每个区域设定相应的防疫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猪疫疾病的出现或传播。

8、加强养猪场饲养管理工作

为了防止猪场的疫病暴发,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其他常见的猪类传染病,饲养者需要重视养猪的管理工作并对其中的疫病传播加以管控,特别是在预防猪类的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养殖员需科学合理地划分猪群,并对养猪场的养殖密度做出适度的调节。例如,每个圈舍内的猪数不超过 15 头,尽量降低不同圈舍间的猪只混合或移栏情况,以此来阻断疾病的跨区传播,或是减轻因环境压力引发的疾病风险。同时,养殖员也应尽力营造出让猪群感到舒适且清洁健康的生存空间。

综上所述,对大规模养猪场全面卫生防护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应着手于现代化地改善饲养场所的环境条件、全面提升清洁和消毒的工作质量、保证疫苗注射过程的标准性和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并保护养殖者们的实际收入免受疾病的影响和损害。

(作者单位:517300广东省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17300广东省龙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猜你喜欢

猪病养猪场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