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家国情怀教育指导
2024-07-01李琴
李琴
【摘要】文章立足于新课标背景,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解析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价值,分析家国情怀教育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延伸、语篇阅读、词汇、写作、句子训练、口语交际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初中英语家国情怀教育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家国情怀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这就需要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重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借助两者的深度融合,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当前初中阶段,教师基于英语学科于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所呈现的整体育人效果并不符合预期,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足、教材资源挖掘不充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方法单一等问题。鉴于此,如何在新课标导向下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指导,则成为值得英语教师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价值
英语教材中蕴含众多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的呈现刺激学生视觉感官,强化学生的视觉直观体验,借助外在刺激唤醒学生思想内的积极情感因子,从而使得学生走进英语文章当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英语学科中蕴含家国情怀教育资源,优秀的文章作品可予以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启迪,从生活方面,强化学生的认知[1]。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学生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价值人格产生正面影响,让学生的能力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将“爱国”“爱家乡”的种子真正扎根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与学生的成长融为一体。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家国情怀教育的指导原则
1.启发创造原则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需要扮演指导者这一角色。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要秉持启发创造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交际等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含量,鼓励学生创新创造,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品质,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政育人功能。
2.因文而异原则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2]。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以生硬、简单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立足于家国情怀教育视角下,深入分析英语教材及作品,对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加以大力挖掘。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式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秉持因文而异的基本原则,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家国情怀教育的指导策略
1.教学目标延伸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立足于新课标视角之下,对于教师而言,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要将其融入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当中,力求通过两者的深层次融合,充分彰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意识,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家国情怀教育指导工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对基础性教学目标加以设计,还需要立足于多个视角之下,对现有的教学目标加以延伸和拓展,促使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丰富教学目标,发挥引领作用的框架之下,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对此,在教学目标中,若想实现家国情怀教育元素的有效体现,需要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目标加以优化设计,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技能的同时,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夯实基础,顺利达成家国情怀教育指导目标。
以七年级“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从教学目标设计层面入手,加强家国情怀教育在情感态度教育发展目标中的有效渗透,指导学生在掌握这一单元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词汇、语篇、写作等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感知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进而树立正确三观,落实家国教育发展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基于“transportation”这一主题,聚焦“take the subway/train”“go by bus”“rain station”等词汇,为学生展示我国在交通方面的伟大成就,如中国高铁,力求借助“China speed(中国速度)”的呈现,让学生感叹我国国力的强盛,促使学生油然而生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语篇阅读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教师在做好学科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学科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使得学科育人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彰显。教材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载体,其中蕴含诸多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
例如:在七年级“What colour is it?”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聚焦“colour(颜色)”这一主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我国国旗的图片,并讲述国旗的来源以及颜色分布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增加学生文化知识储备量的同时,还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有效方式。再如:在“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现有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实际应用效果,随后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保护地球的合理化建议,涉及“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水资源保护)”“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大气环境保护)”“wildlife protection(野生动物保护)”等多个领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课外资料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
3.英语词汇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英语语言体系中,词汇要素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立足于新课标视角之下,教师可利用英语词汇教学,在其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在降低学生词汇理解难度、提高学生词汇记忆水平的同时,可对英语词汇加以拓展和延伸,通过家国情怀教育融入英语词汇,对其进行全方位解析,能够实现学生词汇知识技能与家国情怀素质的协同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peace(和平)”这一单词为例,在学习期间,绝大多数学生会借助这一单词联想“war(战争)”这一英语词汇。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化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围绕“peace(和平)”和“war(战争)”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与巴以战争、俄乌战争有关的新闻视频片段,并展示国际合作、和平共赢的图片。借助两者的鲜明对比,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憾,促使学生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产生对美好生活、和平年代的向往。在视频播放的结尾,为学生呈现“Stop war,and we want peace!”的结束语,进而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指导。
4.英语写作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从输入到输出转化的过程,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在新课标视角之下,教师若想实现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可以将英语写作教学作为主要切入点,借助两者深层次融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将自己的家国情怀进行有效转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化于心。
例如:在八年级“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前引导学生围绕传统节日收集与之有关的资料,通过英文资料的呈现,对比我国和其他国家在传统节日方面的不同之处。如“Mid- Autumn Festival(中秋节)”“the Pure Brightness Festival(清明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Spring Festival(春节)”“Halloween(万圣节)”“Christmas(圣诞节)”“Thanksgiving(感恩节)”等。在写作时,学生之间可以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享和传阅。在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的同时,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英语写作素材,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信心增强有着良好作用,使得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认同我国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要在学生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补充和完善,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与中外传统节日有关的图片及视频,指导学生尝试用英语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说明。在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可深化学生对中外传统节日的认识。最后,教师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着力点,开展写作训练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种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来历、习俗等方面进行英文写作。在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在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对学生家国精神品质的培育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5.英语句子训练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从整体上来说,英语学习具有层次性的鲜明特征。学生通过单词的学习,将其逐步拓展至短语,再将单词和短语组合,依托语法知识的运用,形成句子及文章。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句子训练活动的开展,可以实现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语用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立足于新课标视角下,在英语句子训练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围绕英语句子对其深层次含义加以解析,在其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由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塑造学生爱国精神品质。
以“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这一句子为例,在训练期间,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我国体育发展历史,以及我国优秀体育运动员的成就造诣,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风采”“中国故事”的真正含义,促使学生自觉主动以优秀运动员为榜样,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优秀运动员身上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不断付出努力。再如:在“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句型讲解时,教师可让学生以“中国之最”为主题进行交流,并书写代表“中国之最”英文词汇,如“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物—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the Potala Palace)”“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Great Wall)”“世界最古老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开拓学生视野,也可以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促使学生在感叹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承担身上肩负的责任使命。
6.口语交际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其中,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为主要着力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外文化内涵的同时,自觉主动认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在其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尝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例如:在九年级“When was it invented?”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围绕“An Accidental Invention”这一说明文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在其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具体而言,在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和分析文章文体特点,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语篇阅读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涵养学生文化意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面向班级内的全体学生,对其进行分组,各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即“Nowadays,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could you please give some specific examples and reasons behind it?”为了保证学生交流顺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中国高铁、孔子学院、一带一路等,指导学生从人物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对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多层次探析,并尝试用所学词汇进行有效表达。在这一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表达,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中国元素的引入,更是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逐步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是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指导的有力证明。
综上所述,英语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文化自信增强、良好品质塑造、家国精神培育、伟大理想树立,均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是践行新课标精神的必然选择。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家国素材,于听说读写等教学环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感知其中所蕴含的家国内涵,增强学生家国意识,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故事”,在中国价值的引领下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吴勇,李莉莎,梁嘉敏.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J].英语广场,2023(35).
[2]储晓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校园英语,20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