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四法”

2024-07-01胡富民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四法南京大屠杀铁路

胡富民

在历史教学中及时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看法。

一、提问内容丰富化

1.提出创新性问题。

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新提问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些教师往往会从农民起义的主体、农民起义的原因、农民起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提问。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提问时进行合理的构思,尽量将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多样性。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秦朝统治的残暴,使各种激发农民奋起反抗的因素自然凸显出来。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巧妙提问。这样问题就变得直观易懂。

2.提出个性化问题。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设计提问,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特质。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介绍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等,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接下来引入全面抗战的爆发。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二、提问目标重点化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从而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教师可以充分提炼本单元教学重点,设置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感觉牵扯面太广而无从下手。所以,教师也可先不作解释,让问题暂时留在学生心中。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推进,当中国近代史已经被学生所掌握和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采取这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使教学有一定的梯度性,使历史教学的开展更加高效。

三、提问形式情境化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细化,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也就是使问题来源于课堂。所以,教师应该具备发现问题的慧眼,善于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及时化解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即时疑问。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这一时期的《凡尔赛分赃》的照片,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然后,向学生详细介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学生在这样的启发下,对相关历史知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为下节课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还原历史事件。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合历史情景进行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索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背景等。

例如,在介绍南京大屠杀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典型的照片、文献资料、视频等,还原历史场景,提问: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发生了南京大屠杀?国民党政府的反应是什么?南京大屠杀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提问评价激励化

在评价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为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时,笔者提问:由中国人独立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名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京张铁路”。但是有一位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淞沪铁路”,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为了化解这位学生的尴尬,我顺势这样点评了这位同学的回答:“淞沪铁路也拥有‘第一的名头,它是我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所以,这位同学的回答为我们拓宽了知识面,让我们了解到关于铁路的更多历史。我们应该给这位同学点赞。”在经过这样一番点评后,回答错误的同学也不至于尴尬,教学效果良好。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且可以收获理想的提问效果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提问的过程中被正确引导,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四法南京大屠杀铁路
见证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欧美友人
浮力计算四法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优选雏鸡四法
四法解积型不等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