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2024-07-01宋玥
宋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既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又肩负着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情感态度产生深刻影响,促使学生的心智发育走向成熟。笔者在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探索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策略,从趣味教学、优化方法、加强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这充分说明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与情感教育相互交融,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有效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一、趣味教学,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兴趣与情感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对某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就不会对它投入情感,更不会对它产生深刻认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必须从激发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具体来讲,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为思想政治课堂增添趣味元素,适时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引发学生的高度关注,促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愉悦感,进而以主动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自发投入真实情感,由浅及深地认识所学内容。如此一来,思想政治教学变得生动而开放,学生不仅能获取丰富的知识,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高中生已具备独立认知,他们乐于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课题引入一些社会问题,如“未满8岁的孩子,偷偷给网络主播打赏10万元,这钱能退吗”“高空抛物砸伤路人,该找谁赔偿”等。教师可以从网络上精选一些热门评论,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优化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的作用,课程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对广泛,倘若教学过程始终以理论讲授为主,势必会局限学生的认知视野,影响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创设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适应思想政治课程特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除了采取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赛、时政评述、案例分析、有奖竞答、故事欣赏等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针对“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知识竞答活动,要求学生说出包含“发展”的诗词名言。知识竞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师先举例说明,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由各小组依次竞答。通过知识竞答活动,学生积累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获取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入理解了所学知识点。
三、加强实践,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有机结合,涵养学生必备品格,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目标下,教师需要把实践活动作为一条可行路径,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用”,通过亲自经历和体验来提高思想觉悟,从内心产生认同感和满足感。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空间,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生活、认识社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特色文化,了解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把搜集的资料汇总处理后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并撰写一份传统文化保护倡议书。通过社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深层情感,使其了解形形色色的传统文化,知道传统文化保护的必要性,进而自发承担起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深化本课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以情感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提升的支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作用,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