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熨衣有方

2024-06-29李荣炜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6期
关键词:金斗丝织品长柄

李荣炜

中国唐代名画《捣练图》是一幅描绘唐代妇女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作情景的作品。画中四位妇女身体微微后仰,正用力地扯着白练(一种丝织品)。其中一位妇女一手扶练,一手持熨斗,熨斗中盛着烧红的木炭,观画者仿佛能感受到丝织品上被熨斗熨后留下的温热。手持熨斗的妇女神情专注、从容,身边的小女孩在白练下饶有兴趣地观看着。

相信大家对熨斗都不陌生,但是《捣练图》里熨斗的造型与我们今天的熨斗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熨”“斗”“熨斗”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熨斗实物的出土年代最早是汉朝。这表明,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时候,熨斗就已经出现并用于熨烫衣物了。据考古学家考证,中国古代的熨斗比国外的熨斗发明早了1600多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

《汉字字源》对“熨”的解释为:“会意字。本义是用加热的金属器具烫平衣物。”对“斗”的解释为:“古代盛酒的器皿……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一把有长柄的勺子。”不难看出,熨斗的功效由“熨”字凸显,而形状和“斗”字息息相关。

古人把烧红的木炭放在形似斗的器具中,通过木炭加热斗,再利用发烫的斗底来熨平衣物,这与现代熨斗的高温原理一样。因为使用的木炭与火有关,古代熨斗又被称为“火斗”。因制作材质不同,还常被称为“铜斗”“铁斗”“金斗”等。当然,“金斗”这种极为昂贵的器物一般只出现在宫廷中。

熨斗的“成长史”

汉代的熨斗多数为青铜材质,大多为圆腹、宽口沿、勺状底,并带有长柄。有一些熨斗会配上一个可以开合的盖子,还有一些会配备专门用来放置熨斗的底座,类似一个立架,熨斗的长柄可以插入立架上的小孔中,固定放置。

已出土的汉代熨斗大多形制单一,但也有一些兼具审美功能。一些熨斗的口沿和长柄上绘有几何纹饰,一些熨斗的长柄上或斗底有刻字,例如咸阳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汉代带尺铜熨斗,斗底刻有篆书的“长宜子孙”四字。这一时期还有部分熨斗的长柄末端会制成龙首的造型,以此来增加其美观性。

魏晋时期,伴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熨斗逐渐从贵族走向平民。魏晋时期墓葬出土的陶熨斗数量较前代增多,铜熨斗形制与汉代差距不大,但不再如汉代那般装饰繁复,更多以素雅的形象出现,有鲜明的魏晋时期的审美特征。

到了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生活富裕,熨斗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普遍使用的器物。“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描写的是宫廷侍女挑灯彻夜为皇帝熨烫御衣的场景;“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描写的是普通女子使用熨斗制作冬衣的场景。为了提高熨烫效率以及满足熨烫丝织品的需求,熨斗的形状由原来的弧形底变成了平底,外形有点儿像平底锅。同时因为使用阶层的悬殊,熨斗的样式层出不穷,装饰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

宋元时期,熨斗的形制开始出现较大变化,从原来的浅斗盆状变成了深斗平底状,口沿也从原来的圆形变成了不规则形。元代甚至已经出现了类似现代熨斗的三角形状。熨斗的长柄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开始出现空心短柄,可插入木把,防止烫手。这一时期,铁熨斗的数量开始激增,超过铜熨斗,占据了主流地位。

明清时期,熨斗在传承过程中经过不断改良、创新,形状变得更加多样,纹样也更加繁复,更具美观性。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方熨斗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我国古代形式的熨斗逐渐没落,成为历史。

古代熨斗“放大招”

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熨斗也曾被赋予其他使用功能。

古代的熨斗曾被当成医疗器械。明清医书中有关用熨斗治疗疾病的一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证据:“先将麝香半分填脐中,次放葱饼,用熨斗盛火熨,令热气从脐入腹,痛甚者连熨二三饼,身温有汗即瘥,否则不治……”《圣济总录》中记载:“治风热冲目,赤脉胬肉……以生铁熨斗子摩顶一二千下,兼去目中热毒,昏胀痛涩。”

此外,熨斗还有熨书平纸的功能。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录了北宋宰相晏元献(晏殊)用熨斗熨纸、整理书籍的故事:“晏元献平居书简及公家文牒,未尝弃一纸,皆积以传书。虽封皮亦十百为沓,暇时手自持熨斗,贮火于旁,炙香匙亲熨之。”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熨斗的这些用途已成为历史,但它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承载的是人们亘古不变的生活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猜你喜欢

金斗丝织品长柄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浇菜
清代寺庙用丝织品种类、用途略论——以布达拉宫丝织品为例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
“一带一路”下陕西地域文化丝织品图案设计
明封光禄大夫左府督缎幡的保护修复
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浅析
缂丝传统纺织技艺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