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及养护技术浅析
2024-06-28张忠胜
收稿日期:2023-12-22
作者简介:张忠胜(1988—),男,甘肃平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工程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充分发挥了景观园林工程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和社会服务职能。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较强的工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程造成严重危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和养护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园林绿化;绿化设计;养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3–0-03
科学的设计对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科学的养护技术也是保证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景观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制订设计方案,采取完善的养护技术措施,确保景观园林绿化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1 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和养护技术概述
1.1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的概述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是指通过植被、水体、地形等多种手段,对城市、乡村、公共或私人领域进行美化、改善环境的工程项目。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追求美化环境的愿望,创建了许多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园林,如中国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以规划布局、景观元素和植物配置为主要特点。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城市空间美化的需求变得愈发重要。景观园林绿化工程逐渐融入城市规划领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城市规划包括公园、广场、街道、商业区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注重提供宜人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工程,包括节能环保、雨水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考虑。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还可以缓解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森林也是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部分,旨在保护和恢复自然森林,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景观园林绿化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灌溉系统、太阳能光伏板和远程监控系统等,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1.2 景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首先,景观园林绿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绿化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够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其次,景观园林绿化能美化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绿色植被和景观建筑相得益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观赏的好去处。
再次,园林绿化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植物的多样性为各类动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景观园林绿化还具有社会效益。绿化工程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园林绿化还可以传承文化,体现城市特色。
1.3 景观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养护是指在园林绿化工程完成后,对植物、景观、设施等进行定期、科学的维护和管理,以保证园林景观的美观、生态效益的发挥和设施的正常运行。苗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因此,养护管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养护管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此外,通过及时修剪、浇水、施肥等管理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加健康、整齐,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2 景观园林绿化设计要点
2.1 明确设计原则
2.1.1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在绿化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人文因素,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绿化方案。因地制宜原则要求设计者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从而实现绿化设计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
2.1.2 灵活调整原则
灵活调整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性。灵活调整原则要求设计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场景和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1.3 经济环保原则
经济环保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环保原则要求设计者在选材、施工方法和绿化植物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项目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2.2 定位与布局
景观园林绿化设计的定位与布局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它关系到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和功能布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交通组织等多因素,力求实现景观园林的生态性、美观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在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景观园林的布局,如公共活动区、休闲娱乐区、观赏花卉区、儿童游乐区等。
功能分区的设置要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同时保持各区域之间的协调与联系。同时,要重视园林道路的布局,道路系统是景观园林的骨架,要保证道路的畅通性和便捷性,同时注重道路与景观的融合,园林道路的布局应考虑地形、水系、植被等因素,力求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2.3 植物配置
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营造出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增强绿化效果和景观价值。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遵循多样性、协调性、层次性、适地适树、美学、生态功能、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植物选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色彩变化等因素,选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植物种类,形成错落有致、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在配置期间,还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垂直结构,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绿化空间的利用率,增加景观的立体感。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绿化效果。
此外,还需要充分考量不同植物之间的科学搭配,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花期等美学特征,创造出美丽动人的景观效果。结合景观园林的功能需求,选用具有生态功能较强的植物种类。例如,选用吸附尘埃、净化空气、保水固土等功能的植物,以提高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
在植物选配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选用具有象征意义或历史底蕴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园林的文化内涵,提升景观文化价值,并确保选用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的植物种类,确保景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维护。根据以上原则配置植物,能够创造出具有较高生态、美学和社会价值的景观园林。
2.4 施工技术
在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中,施工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绿化效果。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增强绿化效果,延长植物生长周期,降低养护成本,同时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可持续性。在选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地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针对不同地域的园林绿化,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地域特色,以体现当地文化底蕴。同时,技术应用期间还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如耐寒、耐旱、抗病虫等,以及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选择的植物能够相互协调,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选用节能、环保的施工技术,如节水灌溉、土壤改良、无农药防治病虫害等,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强绿化效果。在保证绿化效果和生态性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注重经济效益,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技术的选择要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植物配置和景观空间更加和谐统一,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同形态、色彩、季相的植物,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施工技术应当有利于后期的养护管理,如易于修剪、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增强绿化效果,降低养护成本。
3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技术的要点
3.1 苗木支撑
选择合适的支撑材料,如金属杆、钢筋混凝土杆、竹竿等。选材时,要考虑支撑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性。根据苗木的种类、生长习性、树形和景观要求,设计合理的支撑结构。针对高大乔木,可采用“人”字形或“V”字形支撑[1],针对灌木和藤本植物,可采用三脚架或网格状支撑。在苗木种植前或种植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安装支撑。安装时要保证支撑的垂直度、水平度和稳定性,同时注意调整支撑之间的距离,确保苗木生长过程中不受风吹摇晃的影响。
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如螺栓、绑带等,将支撑与苗木牢固连接,防止支撑移位或倾倒,在固定时,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树皮和树枝,避免损伤。定期检查支撑的稳定性、连接部件的牢固程度和材料的腐蚀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在风雨季节来临前,要加强对支撑的维护,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针对已完成支撑任务的设备,要及时拆除支撑,避免对苗木和景观造成影响,拆除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对苗木和周围环境造成损害。
3.2 灌溉施肥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的灌溉施肥方案需要根据植物的种类、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制订。在灌溉施肥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含水量等情况,以便制订合理的灌溉施肥方案。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植物的生长需求,制订灌溉施肥方案,灌溉施肥方案包括灌溉方式、灌溉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等。结合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常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渗灌等。一般情况下,喷灌适用于灌溉面积较大的场所,滴灌适用于灌溉面积较小、植物生长较为集中的场所,渗灌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较好的场所。
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间[2]。一般来说,植物在生长季节需要较多的水分,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夏季高温季节,需要增加灌溉次数,以保证植物的水分需求。在施肥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常见的肥料有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有机肥适用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氮肥适用于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磷肥适用于促进植物的花果生长,钾肥适用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和适应能力。
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施肥量。常见的施肥方式有基肥、追肥、叶面肥等。基肥适用于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追肥适用于补充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叶面肥适用于植物生长较为集中的场所。
3.3 植株修剪
在植株修剪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长习性,制订相应的修剪方案。例如,针对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坪等不同类型的植物,修剪方法和修剪频率均有所不同。在修剪期间需要明确目的,如塑造树形、控制生长速度、促进分枝、增强观赏效果等。结合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修剪敏感期,选择合适的修剪时间。例如,多数树木可在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而有些植物,如月季、紫薇等则应在生长旺盛期进行修剪。
根据植物的特点和修剪目的,采用合适的修剪方法,如整枝、疏枝、疏果、修叶等。修剪时,要注意保护植物的生长点和新芽,避免过度剪切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在修剪植株的过程中,修剪长度应控制在植物总高度的1/3左右[3],以保证植物生长平衡。修剪枝条时,要保持剪口与枝条的垂直度,避免剪口撕裂。针对较粗的枝条,可采用“倒剪”方法,即剪口向内倾斜,以减少修剪痕迹,根据植物的种类和景观要求,合理控制修剪后的疏密度。
修剪时,要保持植物间的通风透光,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生长不良。修剪后,要及时清理修剪下来的枝叶,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影响景观。同时,要加强修剪后的植物养护,如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3.4 病虫害防治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虫害(如蚜虫、红蜘蛛、刺蛾等)和病害(如叶枯病、锈病、霜霉病等)。针对病虫害,可以采取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
在物理防控期间,要定期清理园林绿地,清除病虫害的寄主植物、枯枝落叶和杂草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然后根据病虫害的生活习性,调控园林绿地的温度和湿度,如降低湿度、减少叶面露水,可有效防止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在高温季节,使用遮阳网覆盖植物,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生物防控过程中,可以在园林绿地中引入病虫害的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以生物防治的方式控制病虫害。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防治病虫害。
在化学防治期间,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遵守使用浓度和用药间隔期。为了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农药,降低单一农药的使用频率。同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构建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如在物理防治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4 结束语
景观园林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形象,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同时还能够净化空气,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涉及诸多复杂的细节,工序较多,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施工,并加强绿色养护,因此,在设计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养护,有效增强景观园林工程的效果,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罗毅君.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9):216-217.
[2] 徐超.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13(21):49-50.
[3] 张艳.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3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