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2024-06-28杨筱

中国商论 2024年12期
关键词:双碳目标碳减排制造企业

摘 要:双碳目标的设定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正式开市,意味着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来降低企业生产运作时产生的碳排放,企业也需要绩效指标来进行绿色环保的生产运营,同时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利益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因此,本文基于企业经济、研发技术、减排效益三个维度建立碳绩效评价体系,以柳州钢铁为例,通过新建立的碳绩效指标总结企业2013—2021年的企业经营状况与碳减排表现,从三个维度分析柳州钢铁的碳减排进程,研究数据表示柳州钢铁的碳绩效评分上升较为稳定,只有2015年全国钢铁产能过剩导致钢铁企业经营状况变差,对研发技术和碳减排效益重视程度降低。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制造业企业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更好地保持经济发展,并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国家完成双碳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碳绩效;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碳减排;制造企业

本文索引:杨筱.<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2):-162.

中图分类号:F276.44;T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b)--04

1 引言

2021年7月16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国家部署“十四五”期间将有序推动钢铁行业、石化行业、建材行业等重污染行业进入碳市场交易,因此制造业急需降低企业生产运作时产生的碳排放来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趋势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1]。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我国主动提出了双碳目标,企业的绿色转型也尤为重要。探究温室效应的源头,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重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颇大,钢铁行业是继电力行业之后我国第二大排放行业,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对我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钢铁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评价企业的碳减排效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何评判一个企业的碳减排效果,碳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至关重要,随着碳披露数据的强制与完善,评价指标的建立与统一,碳绩效不仅能横向比较各企业的碳减排程度,企业还可以通过碳绩效向碳减排好的企业吸取经验教训,也能纵向比较自家企业近年的变化,通过理解碳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观察碳绩效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自身瓶颈与不足,再选择改变战略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对于国家而言,碳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碳减排成果与督促企业环保节能的工具。

2 碳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碳绩效作为评价企业碳减排效果与政府进行环保监督的工具,是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与中国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碳减排起步较晚,碳绩效评价体系尚未成熟,碳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离不开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如何提升碳减排的效果是企业与政府共同的目标,本文从碳绩效指标建立的不同维度进行了文献整理。

现有研究中碳绩效评价体系大概分为三种视角,分别从政策、生态能源、企业管理视角进行研究,政策是企业与社会进行碳减排行为强大的推力,绿色创新政策是激励企业与社会个体的碳减排行为,生态能源是碳减排行为的根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双碳目标的宗旨,而企业的生产运营是碳排放的源头之一,尤其是以钢铁、石油化工等为主的重工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因此企业碳绩效管理在学术界广受关注。

碳绩效政策相关的文献中,以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国际减排标准作为依据,建立了碳绩效指标作为严格的碳绩效监督约束机制,还有些以低碳社区建设指南、试点工作的政策为依据,参考了国内外指标建立标准建立了低碳社区指标[2-3],政策是企业和社区甚至个人的碳减排动力也是有效对碳减排行为有效约束和监督的方式。企业本质上是营利组织,利益才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因此碳减排行动不仅是企业内部问题,还受到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影响,想要碳减排顺利进行,制定合理的环境激励与环境规制政策至关重要,使企业自主减排增加碳减排带来的收益,加强监督,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惩罚,企业受到利益驱使自主的进行碳减排,为国家达成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生态能源方面的文献大多基于能源的来源、使用以及排放进行研究,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优点是能对能源追根溯源,在研究中易于发现资源配备不合理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所在,在能源的使用方面给予合理的建议[4]。企业管理方面的传统碳绩效评价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建立指标做评价,如财务维度、内部管理维度、利益相关者维度、学习与成长角度建立碳绩效指标体系,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成长与财务状况;后续的碳绩效评价开始判断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是否真实[5],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重协同。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使碳绩效的评价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做到来源可溯,但是由于碳减排数据披露没有被强制要求,自主的碳信息披露数据内容难以统一,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等,距离区块链融入碳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很大的差距[6]。

综上所述,目前的文献多以生态、能源或者企业管理为依据建立指标体系,碳减排相关政策和财务角度的综合研究较少,不能满足企业想要环保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发展目标。企业的碳减排能力很大一方面来源于政府的政策督促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良好的政策能推动企业积极地碳减排,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碳减排建设的投入,由于目前碳信息披露不全面,本文以碳信息披露相对完善的柳州钢铁企业为例,以碳减排相关的财务状况为依据建立碳绩效指标,并将政策因素加以对比分析,建立一个更适合企业,从企业财务角度出发的碳绩效指标体系,帮助企业更好地平衡碳减排与财务状况的矛盾,为财务绩效与碳绩效相协调的双重目标奠定基础。

3 建立碳绩效指标

3.1 碳绩效指标建立依据

许多学者衡量企业碳绩效的指标用企业碳排放量/营业收入,但目前碳披露并未强制进行和规范性的披露要求,企业碳排放量数据难以获取[7],因此本文从企业碳减排绩效的驱动因素出发建立碳绩效指标,分别从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低碳技术与企业碳减排效益考量,判断哪方面较为薄弱,给企业碳减排一些更加实际具体的建议。目前,碳绩效指标建立与碳排放建议处于分节的状态,没有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提出的建议也比较笼统没有优先级,导致企业只能通过碳绩效的结果得知减排工作做得如何,而不知道具体是哪个环节的问题怎么去改善。从驱动力因素分析就更具体,碳减排路线也更清晰。

驱动因素一:企业经营状况,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反映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包括企业的净利润、钢铁产销比等信息,帮助投资者了解行业信息与前景,最终决定是否投资。而股东也会在年度报告中确保自己的基本利益,在耗资大的节能减排决策中更有可能统一意见来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良好的经营状况是企业进行碳减排的经济基础,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8]。

驱动因素二:企业低碳技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了保持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10%以上。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1]。此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民族未来。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从支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环保、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实施了56项支持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由于创新外部性理论影响,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取得成果时会带动行业进步,同行竞争者在投入更少时也有所收获,因此政府的创新补助与专利维护也是保护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动力的重要政策。

驱动因素三:碳减排效益,根据企业追求成本效益的原则[9],碳排放权市场的建设无疑成为企业碳减排的动力,为了追求成本低更有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企业需要通过降低碳排放来减少成本,也可以选择自愿减排项目,通过风力发电或者光伏发电,造林等减排手段获得碳排放权配额,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为企业进一步增加利润。在国家设定双碳目标后,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节能减排意识,在选择商品与服务时更倾向于选择同行业中较为环保的企业,企业采购也会选择更为绿色的供应商,绿色消费观会进一步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企业价值。因此,碳减排的效果能间接影响企业的减排成本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驱使企业的碳减排行动。

本文通过企业经营状况、低碳技术与碳减排效益三种驱动因素阐明了这些指标将如何影响企业的碳减排行为。相对来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可能就有更多的投资者和股东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碳减排,而资金的投入也伴随着低碳技术与设备的升级,在政府的绿色发展与创新政策也能相应降低企业的创新与减排成本,最终在碳减排效益上得到减排的成果,在碳排放权市场中降低成本甚至增加收入,留下绿色环保的好口碑,也能使企业更加稳定运行。总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立绩效指标能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情况,做出更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决策。

3.2 碳绩效指标的选取

基于现有文献,碳绩效的影响内部因素来源于企业管理情况、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企业债务水平,而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激励政策、社会公众压力,投资者消费者这些经济利益相关者[10]。本文从这些影响因素中提炼出数据较为规范客观的指标来建立碳绩效指标。企业经营状况方面选取对企业影响比较大的作为碳绩效指标: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钢铁产销比;企业的低碳技术,由于碳披露的非强制性与不全面,本文采用研发投入,环保总投资,新增专利数、碳披露情况作为企业低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企业的低碳重视程度;碳减排效益方面选取变化较大和污染密切相关的指标,并且根据企业已经披露的社会环境报告中选取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废水排放量等指标,此外还加入了碳排放强度指标,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企业营业收入的比值衡量,能有效避免因为企业规模生产经营范围扩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计算出较为客观的单位收入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情况[11]。

通过对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概念和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的理解,从《柳州钢铁年度报告》《柳州钢铁社会责任报告》与CNRDS数据库中选择12个与柳州钢铁经济状况、减排技术、减排效果的综合性指标,企业经营状况方面选取对企业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钢铁产销比;将研发投入、环保总投资新增专利数、碳披露情况作为企业低碳技术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企业对低碳技术的重视程度;碳减排效益方面选取变化较大和与污染密切相关的指标,碳排放强度、SO2排放量、COD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利用率指标。

4 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本文选取柳州钢铁2013—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与年度报告作为数据来源,对柳州钢铁的经营状况、低碳技术、碳减排效益三个维度用熵权法[12]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避免了绩效评价时的主观性,最终的碳绩效使用三者的平均值进行衡量,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13—2021年柳州钢铁碳绩效评分

2015—2021年,柳州钢铁的经营状况与减排效应的评分都很稳定的上升,但是在2015年的经营状况、低碳技术投入却是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了解到2015年,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及钢铁行业供需矛盾恶化,钢铁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影响,钢铁企业呈现普遍亏损的现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890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利税-13亿元、利润-645亿元,亏损面50.5%,同比上升33.67个百分点,7月后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亏损额逐步扩大。到2016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国务院出台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财税金融政策才为钢铁行业带来了转机、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机遇[13]。

除2015年全行业亏损的特殊节点,柳州钢铁的低碳技术始终紧跟经营情况不断加强,碳减排效益逐步上升,说明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足够重视,保证了碳减排投入的同时也有减排成效,中新网曾报道经采访获悉广西柳州钢铁集团从2000—2015年累计投资60多亿元人民币,建成“三废”治理设施500多台套,实现柳钢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渣与废气全部实现综合回收利用,每年环保设施运行费用超15亿元[14]。2019—2023年,柳州钢铁获评“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五年来,柳钢集团在“一体两翼多基地”发展版图下,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统筹推进“双碳”工作,共有30多个超低排放项目竣工投产,十余个项目正在进行或筹备中,切实做到“求效益”与“保绿色”齐头并进,努力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当前,柳钢生产与生态相得益彰,绿色发展不仅成为柳钢驱动增长、引领转型、优化环境的新追求和新动,还是柳钢逆势发展的新活力[15]。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钢铁行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已知的碳减排相关数据构建了碳绩效指标体系,基于钢铁行业的研究结果,在政府和企业层面有以下建议。

5.1 提高碳披露的普及度与数据公开透明性

双碳目标不仅是全球保护环境的热点主题,碳排放相关的法律与政策的完善与重视是全民参与碳减排的重要支撑,在以经济发展利益为主的年代,约束与督促才能使企业更多地加入碳减排的队伍中,保障低碳运营企业的利益,法律与制度的完善才能带动人民意识的进步,这既是部分重污染企业的运动,又是经济与社会的问题,与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将碳信息数据公开透明化,有利于政府与有关部门监督,企业之间互相监督学习经验,让公民与消费者放心[16]。

5.2 奖惩得当,加快绿色低碳经济政策落实

企业的低碳技术转型需要大量设备的投入与升级,碳排放高的企业需要助力来完善低碳布局,碳减排企业尝到甜头后会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除了碳减排的投入还有碳排放超标行业的惩罚机制与规范化,政府能够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减排或者创新补助帮助企业更快碳减排转型,但是企业数量是庞大的,碳减排目标任重而道远,不可能惠及所有行业,对于碳排放过于严重的行业应该衡量承担的减排成本与实际的利益来考虑企业的存续,奖惩得当可以使积极减排企业更有信心,污染行业的反思与进步,最终实现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17]。

5.3 健全制度标准,合理进行碳配额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标准,英国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碳的相关法律,并且制度标准体系较为健全。我国通过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国内还缺乏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碳减排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整体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制度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因此,需要将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碳排放的法律制度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标准。同时,也要摸清各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依据往年排放实情合理设置碳配额,使所有企业保持警惕不断升级绿色技术,在合理的碳配额下,碳减排做得好的企业应当较为轻松,而污染严重的企业需要升级技术或者缩减业务来达成碳排放目标,保证中国整体行业向低碳转型,进而实现双碳目标。

5.4 加强数字化建设,碳排放管理智能监管

加强数字化建设,与碳排放智能监管能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确保碳披露的真实度,避免员工输入数据不实或者错误的出现,就竞争层面而言,现在的投资者更看重综合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观念的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要更加数字化智能化来顺应现在的绿色的持续发展道路,加强数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不仅有助于观察碳排放变动情况,帮助企业进行碳排放变动分析与及时调整,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与企业价值。

5.5 升级系统设施,提高能源利用率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尤其是钢铁行业在炼钢过程中能源生热与钢材的锻造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是提高能源、钢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尽管钢铁碳排放量巨大,但是目前中国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农村建设等对钢材的需求量依旧很大,房地产行业、汽车、高铁等机械行业、基础设施等。因此,钢铁企业只有在不断地更新技术与设备,才能提高效率满足减排需求,同时保证足够的产量来经营建设更为环保的钢铁行业,应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保持企业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A/OL].(2022-01-24).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4/content_5670202.htm

付琳,张东雨,杨秀.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15):39-46.

赵玉珍.基于低碳审计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9):110-113.

温素彬,石路凤,陈晨.碳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及其在企业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7(14):132-136.

罗喜英,张媛,王雨秋.基于“3E”三角模型的企业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8(29):61-64.

宋得民,王得成,丁鹏,等.基于区块链的智慧碳排放管理[J].油气与新能源,2022,34(5):76-83.

闫华红,蒋婕.基于碳会计体系下碳排放指数的构建与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8(16):57-59.

周茂春,王瑞丽.基于产权性质视角分析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J].科技促进发展,2020,16(5):516-523.

谢宜章,杨帆.环境规制、研发投入与先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4(4):129-136.

李勇,缪彬.企业碳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22 (10):63-69.

李世辉,许蒙蒙,周志方.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热电企业碳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0):236-244.

孙雨,张洪潮.转型视角下煤炭企业低碳绩效评价[J].煤炭技术,2017,36(10):317-318.

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与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2016年展望[J].资源再生,2016(2):38-40.

徐琨.碳预算设计及其绩效评价: 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9(7):24-27.

涂建明,邓玲,沈永平.企业碳预算的管理设计与制度安排: 以发电企业为例[J].会计研究,2016(3):64-71.

张亚连,刘巧.企业碳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测算[J].统计与决策,2020,36(12):166-169.

张彩平,贺婷,刘梅娟.基于碳素价值流视角的造纸企业碳绩效评价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2):50-60.

猜你喜欢

双碳目标碳减排制造企业
“双碳”目标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低碳约束下电力企业经营结构与绩效变动趋势探讨
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研究
践行“双碳目标”,迈向“海尔时代”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碳信息披露: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中碳强度指数与中国低碳发展
阻止市场进入的碳减排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