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视域下《岭南园林艺术》中造园理念英译的“三维转换”

2024-06-28谢旋邝嘉健陈瑾

今古文创 2024年24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汉英翻译生态翻译学

谢旋 邝嘉健 陈瑾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内容的英译,尤其是造园理念的英译仍未有较深入的研究。陆琦《岭南园林艺术》的第二章造园理念系统阐述了岭南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并包含翻译准确的英译本,是研究翻译策略的佳作。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入手,选取部分典型例子,研究译者如何适应生态环境,达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转换。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不同方面的造园理念时,所主要涉及的翻译维度不同。译者在翻译“园林强调地域性”和“人文自然交融性”两节中主要实现了语言维、交际维的转换,在翻译“造园注重务实性”一节中,主要实现了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且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在全章中都有体现。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岭南园林艺术》;造园理念;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1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33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生态翻译视域下岭南古典园林造园理念的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23105641133)。

中国南北园林的造园形式和表现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2],造园理念是园林美学的体现,因而探讨风景园林学科中造园理念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发现系统阐述岭南地区古典园林造园理念的资料较少。其中《岭南园林艺术》中系统阐释了造园理念并包含完整的汉英对译内容,是探究造园理念英译方法的佳作。本文围绕《岭南园林艺术》第二章造园理念中的三节,分别为园林强调地域性、人文自然交融性和造园注重务实性中的汉英对译文本,利用生态翻译理论中的“三维转换”理论分析翻译效果,为风景园林类学科的翻译研究提供启示。

一、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内容英译现状综述

(一)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翻译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本研究以“园林英译”“园林翻译”等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对于风景园林学科英译的研究仍然较少。风景园林学科英译常见的方向包括经典译本的英译研究、经典作品的英译实践报告、英译文本失误分析、园林景点名称英译研究等。学者通常采用不同的翻译理论进行研究,包括目的论、生态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与顺应论。

另外,目前中国风景园林类学科的翻译发展存在部分问题:

首先,部分学科术语缺少公认准确的翻译。例如,对于风景园林一词的翻译,不少学者将其译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但也有学者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实际表达的是风景营建学或景观营造学。[3]另外,不少造园理念仍然采用拼音方式来进行英译,例如,关于造园理念“善境”,在《雅集善境沙龙,开议中国学派》[4]这篇论文中翻译为“Fine Environment”,但在《王绍僧先生的善境思想》[5]中,翻译为“Shan Jing”,不统一的翻译不利于外国人理解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术语。

其次,构成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名称存在不统一的翻译。多数的建筑名称如“榭”“斋”“轩”等是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版本的。[6]由于中式园林建筑种类繁多,因此翻译时更需要译者耐心分析。

最后,不少园林名称使用音译方法进行翻译,不便于外国友人理解园林文化。例如梁园和清晖园的官网上并无官方翻译,部分学者将其翻译为Liang Garden和Qinghui Garden。仅使用音译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传达园林名称的文化内涵。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中英对译研究仍然较少,经多方平台搜索,暂未找到相关研究。

(二)生态翻译学对于研究风景园林学科内容英译的优势

使用“翻译生态环境”来研究中西方风景园林学科的“总体环境”更好。语境不包含语言本身或语言使用,而“翻译生态环境”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7]对于研究风景园林学科类的科普类文章,仅停留在文化学视角是不够的,必须要立足在具体的科研现状等方面。

风景园林学科是不断发展着的,故需不断优化翻译。而生态翻译学的“事后追惩”理论则适用于研究风景园林学科术语的英译。这种“事后追惩”不仅不会干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也适应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

(三)生态翻译理论框架

生态翻译理论研究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1]该理论提倡译者发挥主体性,在复杂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做出权衡。其中包含“三维转换”理论,分别为原文和译文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2]译者需要注意到中英文间词、句、篇章上表达方式的差异。“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2]中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译者要注意补充背景文化信息。“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2]在翻译过程中,要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岭南园林艺术》中造园理念译本的汉译英分析

基于前文所述生态翻译学对于研究风景园林学科内容英译的优势,本研究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分别是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分析《岭南园林艺术》中第二章造园理念的译本。造园理念全章分为园林强调地域性、人文自然交融性和造园注重务实性,本文按照每节所侧重的翻译维度,进行分析。

(一)以语言维、交际维分析“园林强调地域性”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岭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出现了大量的地名以阐释地域特点。此外,还用了很多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形成如梦似幻之梦境”“犹如贯珠”“称珠江为‘珠海”等。最后,作者还用了一些科普的语言,直叙园林的布局手法。接下来,分别选取包含地名、修辞手法、直叙布局手法的例子,进行分析。

例1:五湖为:平湖、丰湖、南湖、鳄湖、茭湖。

译文:The five lakes were connected together and covered a broad area of 24 square kilometers.

分析:这个句子涉及大量的地名,主要实现了交际维的转换。中文常常通过长篇罗列达到营造气势的作用,而英文一般以简洁语言归纳大意。此句存在大量地点名称,如果译者直译,很容易使读者阅读时失去耐心。因此,译者处理繁杂的地名时,选择全部省去,换为补充西湖的特色景点,使译文吸引读者,达到了交际维的转换。

例2: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

译文:Mountains become lively because of water,and water becomes lovely because of mountains.

分析:原句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主要实现了语言维的转换。原文句式工整,把山和水比拟成人。同样,译者将这句话处理为对偶的句式,使译文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lovely”和“lively”使用了拟人手法,将山水比拟为人;也使用了押头韵的手法,保留了韵律感,实现了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例3:一种是连房广厦式。

译文:the other is successive broad houses.

分析:此句选于本节平叙庭院布局的概括句,主要实现了语言维的转换。为了突出房间内部宽广、房子间接续的特点,译者采取直译的方法,使用连续两个形容词来形容“houses”,体现了英语语言简洁、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译者注意到“房”和“厦”意指同样事物,即“Houses”。译者注意到翻译过程中避免重复翻译,实现了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二)以语言维、交际维分析“人文自然交融性”一节

本节主要强调岭南园林将人文环境融入自然环境中。章节涉及自然环境的描写,例如“湖水碧波荡漾,湖边青山作枕”“风帆沙鸥,凌波溯流”等;也涉及人文环境的描写,例如“当年梁生杞种下的荔枝树早已枝叶繁茂、苍劲挺拔”;同时涉及历史事件,例如“陆荣廷向梁家购得此园”。接下来,分别选取以上三类描写的典型例子,进行英译分析。

例4:陆荣廷向梁家购得此园,炸石开路,加筑围墙,建造飞檐高耸的园门,改名为“明秀园”。

译文: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Lu Rongting,a high-ranking general,bought it from the Liangs family,built roads,rebuilt the outer walls and constructed a garden entrance with high eaves,and changed its name into Mingxiu Garden.

分析:此句描述了历史事件,主要用到交际维的转换。原文交际意图为使读者知道明秀园的渊源。为了避免读者困惑,译者在句首加上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使读者犹如在阅读故事。另外,译者连续使用了多个动词,使行文具有连贯性,照顾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例5:湖中的荷花与无数荔枝树相映成趣。

译文:lotuses in the lake corresponding to innumerable litchi trees.

分析:本句描述了自然环境,用到了语言维的转换。相映成趣指事物相互衬托着,显得有趣。而相映在英文中难以找到语义对等的表述。根据语义,译者采用了corresponding to的译法。corresponding对应的英文释义为related to or connected with something,与中文的相互照应语义相近,实现了语言维的转换。

例6:外园内有两块天然奇石,如人字形插入平地。

译文:In the outer part of the garden there are two pieces of natural rocks in the shap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人”(human).

分析:此句是人文环境的描写,主要涉及交际维和语言维的转换。原文使用明喻手法,把天然奇石的形状比作人字形。译者将汉字“人”放入译文中,配以英文“human”解释汉字含义,以免对于不熟悉汉字的西方读者感到困惑。同时,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西方读者能够从字形猜测这两块石头的形状。因此,这种译法照顾了读者感受,也传达了原文语言形式,同时达到了交际维和语言维的转换。

(三)以文化维、交际维分析“造园注重务实性”一节

本节主要涉及交代岭南地区的造园思想,例如“园林景观注重自我完善、完美”“岭南人追求生活的真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岭南私园以生活享受、实用、游乐为主”等等。下面选取几个交代造园思想的例子,进行分析。

例7:江南园林中,园林与住宅的比重是园大于宅,至少也是园、宅的比例对半。

译文:The latter had deep roo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garden-building tended to copy images of famous mountains and valleys,and garden owners liked to place their feelings on landscapes in their gardens.

分析:此句主要涉及交际维的转换。“The latter”指江南园林。此句阐释了园林在江南地区非常重要,因而占地比较大。如果译者采取直译,容易致使西方读者仅只读出园林比宅院大,很难领悟到园林的重要性。因此,译者翻译的过程中补充了背后含义,使读者能读懂行文主旨,达到交际维的转换。

例8:水流云自还,适意偶成筑。

译文:everything naturally came into being.

分析:本句主要涉及文化维的转换。“自”和“偶”两字表述了园主一种悠然、自在的造园立意。而该句直译并不能使西方读者领悟到这种悠然自在的思想。因此,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翻译出原句真正的文化内涵,达到文化维的转换。

例9:其世俗功用的审美理念表现得更为强烈浓郁,岭南这种物质享受型的园林……

译文:Lingnan gardens showed greater and stronger practical aesthetic tastes.This kind of garden for enjoyment of life...

分析:本句涉及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世俗功用”是想表达岭南园林重视实用性,因此不能直接翻译为secular。此处译者感知到文字的真实指向,将其翻译为“practical”,使读者一读便懂。“物质享受型”也指岭南园林设计时更多考虑园林的实用性,因此译者处理为“enjoyment of life”,更为易懂,达到了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

三、结语

本文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入手,以陆琦《岭南园林艺术》第二章造园理念的三个小节为例,分别是造园强调地域性、人文自然交融性和造园注重务实性,选取部分典型例子,进行了汉译英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造园理念的英译中存在以下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很多句子并不是只涉及某一维度的转换,而是涉及多个维度,且全篇都需要考虑交际维度。

翻译生态环境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译者在其中做出权衡,包括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读者的知识背景、作者意图、专业术语英译表达等因素。

不同内容中所涉及的维度有较大不同。在“园林强调地域性”中,交际维度和语言维度体现较多;在“人文自然交融性”中,译者需要格外注重语言维、交际维的转换;在“造园注重务实性”中,译者需要格外注重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岭南园林艺术》造园理念的三个小节,分别是造园强调地域性、人文自然交融性和造园注重务实性进行了汉译英的研究,发现不同描写不同的造园理念所主要涉及的翻译维度有所不同,且全章都需要考虑到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主体性。语言维上,译者尝试传达原文语言形式;文化维上,译者谨慎选用译文词语,传达中国文化;交际维上,译者处理冗杂信息,照顾读者感受。并且,译者需要了解一定的风景园林学科知识,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原文含义。

参考文献:

[1]陆琦.岭南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4):93-100.

[3]王绍增.论LA的中译名问题[J].中国园林,1994,(04):

60-61.

[4]王绍增,象伟宁,成玉宁等.雅集善境沙龙,开议中国学派[J].中国园林,2015,31(08):51-52.

[5]高伟.王绍增先生的善境思想[J].中国园林,2018,

34(02):80-83.

[6]张忆雯.园林建筑翻译策略——以苏州和扬州代表园林为例[J].海外英语,2023,(14):55-58.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02):5-9+95.

[8]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

11-15+92.

作者简介:

谢旋,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研究方向:翻译。

邝嘉健,华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研究方向:语言学。

陈瑾,通讯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汉英翻译生态翻译学
从生态翻译学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中国网络司法外宣翻译初探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