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死吕不韦,便杀死了秦帝国的未来

2024-06-28申赋渔

视野 2024年11期
关键词:吕不韦嬴政华阳

申赋渔

吕不韦是个被误读的人,被误读了两千年。

因为他做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生意。

司马迁说他是一个“闻人”。所谓闻人,来自于《论语》。孔子对学生子张说,闻人就是表面爱好仁德,私下却又违反,还自以为是的人。天下都听说他的名声,只不过那是虚名,有名无实。

当时的秦王嬴政对他也是横加指责,说他功德与名位不配,活活把他逼死。

有意无意间,人们忽略了他的远见卓识、他的智慧、他对历史和现实深邃的洞察。虽然历史不可假设,但如果可以,如果他没有被逼自杀,中国历史将是另外一个走向。至少,秦帝国不会灭亡得那么快,那么仓促。

吕不韦原是卫国濮阳人,在韩国的阳翟做生意。阳翟本是韩国的都城。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把都城迁到了新郑。不过阳翟依旧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吕不韦以这里为中心,“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成为巨富。

有一次,他到赵国的邯郸经商,无意中遇见了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心里一动:“此奇货可居。”

异人是秦国抵押在赵国的人质。事实上,秦王并不在乎他的死活。他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他既不是可以继位的长子,也不是受到疼爱的小儿子,把他送到赵国,也就是为了给某个协议做个担保。

照钱穆先生推测,吕不韦见异人时,大概在公元前261年前后。此时秦、赵两国的大军,正在长平相持,很快就要以死相拼。异人不只是穷困落魄,而且命悬一线。

几年之前,秦昭襄王的太子死了,改立柱为太子。柱就是异人的父亲安国君。

虽然如此,异人的地位并没有任何变化。照常理,安国君会立子傒为太子。此时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受宠,没人在意他,他是被秦国遗忘的一个王孙,被丢在赵国,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吕不韦忽然登门拜访。

“我能光大您的门楣。”吕不韦说。

异人觉得好笑:“先生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楣,再来光大我的门楣吧。”

吕不韦说:“这您就不知道了,我的门楣要靠您的门楣才能光大。”

异人听出了他的话中之话。

吕不韦说:“秦王老了,您的父亲安国君将会继位为王。可是您只是二十几个弟兄中的一个。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是子傒。他有母亲在宫中支持,您没有。您没办法与他们竞争,而且现在身处危险之国,情况一变,您就会被杀死。”

异人说:“的确是这样,可是怎么办呢?”

吕不韦说:“现在您父亲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但是她能决定谁做继承人。我给您五百金,您去结交宾客,让他们到处为您美言。我再到秦国去为您活动,让安国君立您为继承人。”

异人一听,感激涕零,当即说道:“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两个人算是生意成交。

吕不韦来到咸阳,买了许多珍奇异宝,去拜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

“您犯了死罪。”吕不韦见面就把阳泉君吓住了。

“您的手下都占据着高位,太子手下呢,一个有地位的也没有。您的府库里藏着珍珠宝玉,马厩里全是骏马,府中净是美女。安国君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一旦去世,太子当政,您的处境可谓危如累卵。”这里所谓太子,是指安国君的继承人子傒。

阳泉君离开座位,连忙谦恭地向吕不韦请教。

“万一安国君去世,子傒做了继承人,华阳夫人和您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吕不韦说,“现在异人在赵国做人质,日夜想着回秦国。如果华阳夫人请求立他为继承人,异人是无国而有国,华阳夫人是无子而有子。”

阳泉君点点头。

吕不韦说:“如果华阳夫人选立继承人,将来无论有什么变化,她都不会失势。现在她说一句话,能建立万世之利。等到色衰爱弛,再想开口,还有用吗?”

阳泉君说:“好!好!”赶紧进宫去见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一听,立刻就明白了。她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安国君进言说,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是个贤才,往来之人对他赞不绝口。说着说着她就流下泪来,恳求安国君说,我没有儿子,希望立异人为继承人,这样我的下半生也有了依靠。

安国君正宠爱她,当即就答应了,“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为什么要刻玉符?因为此时秦昭襄王还在位,安国君只是太子,不能公开给异人设名号,只能私下刻个玉符,作为约定。

吕不韦刚刚谋定了秦宫之事,秦军已经在长平大胜赵军,随后又派大军围住了邯郸城。秦昭襄王根本没在意异人的死活。赵国已经到了亡国的地步,赵王也就没有了顾忌,打算把异人杀死,算是出一口恶气。

吕不韦跑到赵国,拿六百金收买了看守,带着异人逃到了秦军之中,然后直奔咸阳。

异人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带走妻儿家小,被扔在赵国的家人当中,有个三岁的幼童,叫嬴政。

异人来到咸阳。吕不韦让他穿着楚国的服装去见华阳夫人。

吕不韦把一切都已打听得明明白白。现在受到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姓芈。这是楚国的大姓。华阳夫人一看异人穿着楚服,欢喜无限,笑着说:“我是楚人啊。”于是让异人改名为子楚。这是吕不韦的精明和细致之处。

安国君让吕不韦做他的老师,然后辅佐他交结宾朋,学习治国之策,“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安国君于是正式确立他做自己的继承人。

经由吕不韦的筹划,子楚从一个穷困落魄的人质,一步步靠近了最高权力的宝座。由此可见,吕不韦不只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政客。不过此时的吕不韦,还没有真正显露出他的雄心。

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死了,儿子安国君即位。安国君早已重病在身,父亲去世,加上登基为王的种种礼仪,让他病情更加沉重。只做了三天的秦王,安国君就死了。

子楚继位为王,这便是秦庄襄王。庄襄王一即位,立即任命吕不韦为相国,封为文信侯。

安国君虽然只做了三天的王,公元前250年也算是秦孝文王元年,所以秦庄襄王元年从公元前249年算起。

庄襄王在位三年就死了,那个被吕不韦从赵国救回来的小儿嬴政继位为王。此时嬴政才十三岁,不能亲政,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放开手脚,连续派兵向韩、魏、赵发动进攻。十多年中,秦国占有的土地,已经在十五个郡以上,东方诸侯一败再败,毫无还手之力。吕不韦知道,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指日可待。他开始盘算统一之后的治国方略。周王朝统一天下后,周公制礼作乐,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现在,吕不韦要制定自己的“周公之礼”。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他一个人当然无法完成。不过他有门客三千。这数千门客,来自诸侯各国,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几乎囊括了诸子百家。吕不韦有着宽阔的胸襟,他想在一部著作中,融入活跃了整个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术。各门各派,只要是有用的,都融进来。他要的是一部兼容并包、凝聚诸子学术精华的大书。

编这样一部书,要有完整的计划大纲。他把全书分成“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所谓“十二纪”,就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又分孟、仲、季三节,共十二纪。每纪由五篇文章构成,共六十篇。“八览”中,每览由八篇文章组成,共六十四篇。“六论”中,每一论由六篇文章构成,共三十六篇。再加上一篇《序意》,一共一百六十一篇。其中《有始览》里少了一篇,只有七篇。于是全书是一百六十篇。

一百六十篇文章,包含了天文、地理、政治、哲学、伦理、社会、军事、农业等等,各家学说,几乎无所不有,可以说是杂而又杂的一部书,所以后世称之为“杂家”的代表。然而如此纷繁复杂的一部书,却有条有理,自成体系,以阴阳五行为主干,把各种思想串联在一起,显得杂而不乱。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涓涓细流的诸子百家,开始汇成一条浩荡奔腾的滚滚大江。

吕不韦打算把这些停留在争鸣上的学术,变成真正行之有效的治国理念。

公元前239年,咸阳城闹市的大门外,摆放着一捆一捆的竹简,上面悬挂着千金的赏钱。旁边的告示上明白地写着:“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便是相国吕不韦的门客们刚刚编著而成的《吕氏春秋》。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书,这是一部治国方略,是为秦国统一天下量身定做的国策。

这是给秦国人看的,给天下人看的,更是给秦王嬴政看的。

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担任秦国相国十一年,号称“仲父”,其威权如秦王的父亲一般。可是,他感觉到了危机。

秦王嬴政这一年二十一岁,明年就要行加冕礼亲政了。吕不韦对嬴政的性格当然相当了解。他很为秦国的未来担忧。当时的军事家尉缭子对嬴政就有这样的评价:“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这段话,让后世之人大概了解到了嬴政的样貌。

吕不韦不只是感到了自身的危险,还为整个天下担忧。在他掌权的这十多年里,他已经改变了秦军野蛮的作风。虽然秦军攻势凌厉,势如破竹,但是已经很少有斩首十万、八万,活埋三十万、四十万的记载了。

吕不韦主张用义兵,恩威并用,不要太残酷,注重收买天下人心。如此,还需要一个确凿的政治纲领、立国之策。现在有了,所以要公布出来,让天下人知道,天下人遵守。特别是秦王嬴政亲政之后,要照此施政。

在《吕氏春秋》的序里,吕不韦说:“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之母。”这篇残缺的序里,其实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你嬴政要听我的,就像颛顼听从黄帝一般,你要以这部书为法则。

嬴政会听吗?

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秦王嬴政在雍县的蕲年宫举行加冕礼。

多年来,由于嬴政年幼,秦国的军政大权原本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后来慢慢有了变故,吕不韦有了一个对手,这人叫嫪毐。

据《史记》上说,吕不韦与太后——嬴政的母亲私通。等嬴政渐渐长大,吕不韦有些害怕,就找了个人,佯装是太监,悄悄送给了太后,让他们两个人好去。这个人就是嫪毐。太后果然喜欢他,对他宠爱无比。秦王要决定的事,基本都要太后决定,而嫪毐在太后身边,常常是他拿主意。如此一来,嫪毐的权势就大了。到了吕不韦编定《吕氏春秋》的这一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其势力甚至能与相国吕不韦分庭抗礼了。

嫪毐成了吕不韦的头号敌人。接着有人向秦王告发嫪毐与太后私通,并生有两子之事。秦王派人追查。

就在秦王嬴政加冕的这一天,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兵变,攻打秦王临时居住的蕲年宫。嬴政派兵镇压,嫪毐失败被杀,全族被灭,投靠他的舍人有四千多家被流放到蜀地。太后也被赶到雍县的棫阳宫。

吕不韦受此事牵连,被罢免了相国之位。

据钱穆、杨宽等史学家考据,嫪毐是邯郸人,原本就与嬴政母亲认识。大概在他们逃离赵国时,一起跟到了秦国,根本不是吕不韦推荐给太后,否则不会弄得后来势同水火。从之后秦王的反应来看,这显然是一场三人之间的权力斗争。

吕不韦被罢相位的第二年,嬴政把他驱逐出去,让他回封地洛阳。吕不韦回到封地,诸侯宾客使者纷至沓来,要请吕不韦到他们国家去。秦王大怒,写信责问他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随后命令把他及家属全部发配到蜀地。

事已至此,吕不韦万念俱灰。他不愿意接受更多的侮辱,于是饮毒酒自杀。

秦王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是吕不韦所担心的,也是他一力想避免的。可是他死了,已经无能为力。而那部他耗尽心血留下的《吕氏春秋》,也被秦王视为粪土。这本书中的理念,与嬴政格格不入。

书中诸如无为、仁德的思想,比比皆是,可之于嬴政,如对牛弹琴。他要的是独断专行,为了自己的权力,天下任何人都可以杀,任何东西都可以毁灭,毫不留情。

嬴政为王,吕不韦必死无疑。

事实上,如果吕不韦在担任秦国相国之时,细细揣摩一下秦国的历史,他大概就能想见自己的命运。

秦国的崛起,是从秦孝公开始的。他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孝公一死,儿子惠文王即位,立即杀死商鞅,把他车裂了。

秦惠文王最为重用的相国是张仪。在张仪的帮助下,秦国一下击垮了最强大的对手楚国。惠文王一死,儿子秦武王继位,张仪嗅到危险,仓皇逃到魏国,不久就抑郁而死。

秦武王在位只有四年,举鼎而死。弟弟昭襄王继位。

秦昭襄王最为重用的是武安君白起和相国范雎。这两人可谓是秦帝国的奠基人物,结果白起和范雎都被他杀了。

功劳越大,越会被杀,这是秦国的传统。虽然君王们大都对臣下心怀猜忌,可是像秦国这样一代代国王都刻薄寡恩、凶残狠毒的情况,还是不多。吕不韦死于秦王之手,根本不足为奇。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吕不韦被罢相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38年。他靠门客们编著的一部《吕氏春秋》,名留后世。吕不韦的门客中,有一个人叫李斯。他在吕不韦去世之后,成了秦帝国的相国。

然而李斯的治国理念与吕不韦完全不同,他相当迎合嬴政的口味。公元前221年,嬴政在李斯的协助下,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

公元前210年,自称始皇帝的嬴政去世。

公元前207年,李斯被秦二世腰斩于咸阳。一个月后,秦二世被赵高逼死。子婴继位,不久死于项羽之手。秦朝灭亡。

此时,距离吕不韦之死,只有三十年。

秦朝灭亡的原因,正是始皇帝嬴政的“少恩而虎狼心”,“以天下人为虏”。吕不韦原本希望能改变他,改变自商鞅以来秦国残酷的法令,却被嬴政杀死了。

嬴政当然不会知道,杀死吕不韦的那一刻,也杀死了秦帝国的未来。

(羽惊林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中国人的历史:战国的星空》)

猜你喜欢

吕不韦嬴政华阳
Channel parameters-independent multi-hop nondestructive teleportation
昙花一现的秦朝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图穷匕见
吕不韦之死
向嬴政索田宅
马钢华阳
吕不韦之死不蹊跷
吕不韦之死
“华阳柔印”成为中国柔印业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