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现主义对实验动画创作的影响
2024-06-27蒲莹李悦涵王钰
蒲莹 李悦涵 王钰
摘 要:实验动画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并延伸出新的艺术特征。在多元文化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实验动画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其中,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尤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实验动画中表现主义的艺术特色及其内涵,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表现主义相关理念分析实验动画作品,系统剖析实验动画中所运用的表现主义绘画和音乐元素,旨在为我国实验动画的创作和美学意识的表达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视角。
关键词:表现主义;实验动画;设计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6-0112-04
一、引 言
动画艺术,作为现代文化中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的盛宴,还触及了人类深层次的情感与思想。自20世纪初以来,动画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革新,使得这一领域不断突破传统边界,探索着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实验动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风格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一种扭曲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再现现实世界,为实验动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表现主义与实验动画概述
“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是1909年到1923年间在德国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的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小说、音乐、建筑、戏剧和影像作品等,是创作者将自身的情绪通过艺术进行宣泄的媒介,其核心追求并非引导观众从具体的图像中解析出具体的意义,而是创作者自身情感的表达。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暗示功能,通过置换、放大和夸张物象的原始色彩,以增强色彩的表达力,从而揭示他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然而,正是这种情感的宣泄赋予了表现主义作品一种独特、顽强的生命力,使其在艺术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艺术家通过对客观对象进行深入观察、感受、分析,以及主观的思考、布局,最终将内在精神和思想情感转化为视觉造型符号,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从而彰显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20世纪初,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对现实社会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抗议。他们以艺术创作为媒介,传达了对事件背后深层次含义的独特见解与批判。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动荡,激发了表现派艺术家们寻求变革的热情。他们致力于摒弃一切过时的观念,力图革新社会的陈旧思想。例如,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导演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演员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创造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电影表达手法,为观众带来了特别的感官体验。
在薛燕平的著作《非主流动画电影》中,非主流动画被细致地划分为五大类别:先锋实验动画、艺术动画、政治动画、成人动画以及披着主流动画外衣的非主流动画。同时,薛燕平对“实验动画”进行了定义,认为这类动画片是“那些在声画形式、视听语言方面大胆探索与实验,而基本忽略影片主题、情节甚至无主题的抽象动画、实验动画、先锋动画等”[1]。在创作实践中,艺术家广泛采用夸张变形、色块拼接、不规则场景布局等视觉技巧,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相较于主流动画,实验动画强调创作者的创作体验和情感的传达。它不仅是艺术家实验精神和自由个性的体现,也表达了独特的个性化艺术,以及对文化同质化现象的批判。在这一领域,实验动画与表现主义在艺术理念上呈现出相似之处,均致力于通过非传统的表现手法,传达更深层的情感和思想。
回溯动画艺术的发展史,能够发现动画表现方式的革新以及对主旨思想的深入探索,是动画艺术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因此,对实验动画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也对实践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实验动画中的表现主义
(一)表现主义对影像呈现的影响
1.视觉风格化的艺术表现
实验动画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并借鉴表现派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线条处理以及构图技巧,实现了艺术表现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这种跨领域的艺术借鉴,使得原本静态的平面图像转变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艺术形式。在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电影中,导演们广泛采用了鬼魂、幻影、厄运、死亡和恐惧等元素,来描绘社会的阴暗面。除了遵循故事的基本框架,这些影片还巧妙地融入了超自然元素,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实验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错综复杂的透视关系、夸张倾斜的建筑结构以及脸谱化的化妆风格,反映了表现主义艺术对电影视觉语言的深远影响。洛特·艾斯纳指出,该片中出人意料的视角转换与常规影像画面截然不同,情绪的剧烈波动和出乎预料的变化,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表现派艺术家通过这种戏剧化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失望。同时,影片中光与暗、生与死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暴力本质。此外,由于传统的表现手法难以满足艺术家对非现实性与有形性的追求,他们开始摒弃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是寻找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产生了表现主义这种独特的视觉艺术风格,它允许艺术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受现实世界具体形象的限制。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先锋派电影因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而广受欢迎,因此,法国动画界开始探索动画在先锋艺术领域的应用。一方面,这些作品的视觉表现中巧妙融合了绘画、戏剧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跨媒介的艺术融合。参与电影创作的艺术家们来自不同的艺术领域,他们将动画作为一种创新的艺术表达手段,体现了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先锋艺术精神。这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还包括了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筑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表达体系。这些艺术家对动画这一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其艺术和技术上的发展。另一方面,实验动画在先锋艺术领域的探索受其艺术风格和精神主张的影响,在立意方面侧重于创作者的精神表达。例如,法国动画短片《束缚自由》探讨了即使身体受限,思想仍可自由的主旨。影片中最先出现的远景镜头,展示出一个身体残疾的角色,角色身上的细线暗喻其提线木偶的身份,受程序控制,终日束缚在座椅上(如图1);随着镜头的推进,该角色开始挣脱束缚,动作夸张而充满力量,象征着对自由行动的强烈渴望。影片表达了身体的不自由不能迫使人接受现实,残疾和疾病也能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唤醒人对欲望和力量的渴望。
2.夸张手法的极致追求
表现主义艺术风格以强烈的表现力著称,这一点在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绘画作品中得到了证实。他并不追求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再现,而是将创作焦点转向探索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因此,作品着重描绘了恐惧、焦虑、痛苦等心理状态,这些情感的表达构成了他艺术创作的核心。
高尔基提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动画的人物造型设计中,这一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创作者通过强化人物造型和面部特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震撼效果,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动画导演山村浩二的作品《小孩子的形而上学》,借助奇特的儿童形象和超现实的行为艺术,深刻展现了角色复杂的心理和情绪。影片运用了表现主义的夸张手法,如儿童形象的奇特设计、脑后数字的呈现(如图2)以及嘴巴被缝上拉链的言语剥夺,这些元素象征着儿童对世界的无限好奇与想象力,以及他们在家长的不当控制下所感受到的压抑与束缚。这部短片缺乏对白和剧烈的镜头运动,叙事和情节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角色造型的巧妙变化和音效的精细配合。尽管角色造型夸张,却以极致简约的风格呈现,展现出了旺盛的表现力。
(二)表现主义对声音应用的影响
合适的配乐能为静态的画面注入丰富情感,提高动画作品的情绪感染力。表现主义音乐,作为音乐与绘画交融的产物,其节奏和律动呈现出与表现主义绘画线条相似的零碎和无序感,营造出一种夸张而扭曲的美感,为实验动画的艺术表现增加了更多可能性。表现主义音乐与传统管弦乐在创作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表现主义创作中,音乐家不受传统节拍和音符排列的限制,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元素(如塑料袋、椅子等),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这些非常规的创作形式,能够使表现主义音乐更直接地传达音乐家的情感和精神世界[2]。
例如,2007年的实验动画《乡村医生》,采用了表现主义音乐来增强叙事。影片中的配乐营造了一种神秘、紧张的氛围,其中小提琴的演奏深刻传达了主角医生所感受到的无助与绝望,马特诺琴所产生的颤抖音效突出了影片中的不安情绪,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表现主义风格,提升了画面的表现力,使观众的情感与影片的情绪紧密相连。又如,20世纪初期,德裔动画导演维京·艾格林的《对角交响曲》,通过在纯黑背景上展示白色方格的复杂运动和变形,探讨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并利用画面与音乐的和谐配合,使影片表达的情绪更加丰富。
在动画作品中,声音的构成并非仅限于背景音乐,音效的运用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效的巧妙融入增强了动画的真实感,并构成了叙事结构中的关键要素。例如,在动画《乡村医生》中,医生寻找马车时踢开木门的动作,伴随着刺耳的声响和呼啸的寒风,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听觉冲击。紧接着,画面与音乐节奏推进,画面中出现了一个面容模糊、气质阴森的人物形象,这一系列视听联觉效应将观众引入了动画所刻意营造的紧张而神秘的氛围之中,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四、表现主义风格在实验动画中的价值
创作者通过运用表现主义手法,融合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增强了动画作品的表现力。在动画作品中,夸张的表演手法和充满张力的视觉画面,吸引观众沉浸在作品所打造的独特世界之中。表现主义艺术家凭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新的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不仅为艺术作品增添了层次,也通过跨艺术形式的融合,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有效传递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3]。
随着科技进步,实验动画的制作技术、表达媒介及视觉形态均经历了显著演变。例如,二维与三维动画软件的融合以及多样化分镜头技巧的应用,丰富了实验动画的表现形式。实验动画的兴起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视角,他们通过转换画面中的图形、色彩、声音及叙事方式,呈现具有明显隐喻色彩的视觉符号,传递自身对美学、哲学等问题的敏锐观察,实现个人体验向社会性反思与批判的飞跃。此外,实验动画中的创意形态也会被其他艺术家采纳,并转化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达,更生动地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当前,实验动画的风格探索不断催生新的创意和方法,推动该领域持续发展,并为其他艺术领域带来新的灵感和可能性。
五、实验动画在新技术助推下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在实验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样的表达工具,增强了艺术创作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也为观众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借助这些新技术,实验动画的叙事方式、视觉风格及交互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VR技术支持的沉浸式观影环境中,观众能全身心地体验动画,实现与创作者之间的深层次交流。这种互动观影模式,结合表现主义音乐的融入以及导演运用的多样化艺术手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思维碰撞。
六、结 语
本文探讨了表现主义对实验动画创作的重要影响,揭示了表现主义风格在动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独特价值。通过对一系列实验动画作品的分析,发现表现主义不仅丰富了动画的视觉语言,也拓展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实验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创新,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实验动画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的更新,提高了制作效率,还拓宽了观众的观看体验。未来,实验动画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不断丰富动画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 许翔.实验动画:概念及价值维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1):163-166.
[2] 陈羉.实验动画声音技术的视听艺术表现[J].新闻战线,2017(2):105-106.
[3] 杨蓉.探析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传媒论坛,2019,2(3):129-130.
[责任编辑:宋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