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分析
2024-06-27苏玉华
【摘要】立足新课标理念,开展跨学科教学,可以使美术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项目化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则会与跨学科教学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形成美术学科的关键能力。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依托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感悟其基本特点与意义,了解其实践现状,并采取“创新教学模式,助力美术与语文的融合”“立足信息技术,促进美术与科学的融合”“深究教育内容,加速美术与德育的融合”等策略,使得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学生的美术学习视角得以拓展,美术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项目化教学
作者简介:苏玉华(1979—),女,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五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成为当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展开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分析的研究势在必行。故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目标任务,理性地运用新课标理念,努力以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策略来助力美术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学习的深度、广度。
一、解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需要将跨学科学习任务、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研究项目,通过项目化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积累,丰富学习活动经验,提升思维水平、审美意识,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素养等得到培养。其内涵具体如下。
第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且建立在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经验、学习思维等基础上的任务探究,因此个性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着手,开展富有活力、创造性的学习。第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主要是学生运用自身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学生经过实际操作、综合性探究,方能挖掘知识本质。第三,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既需要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又需要学生依托合作学习,群策群力,进行思维碰撞,进而完成任务[1]。第四,需在有利于使学习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环境中开展。这样能释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活力,让学生探究的动力十足,从而帮助学生习得美术知识,积累美术学习经验,发展基本技能。第五,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实践机会,促使学生聚精会神地研究项目内容,寻找完成项目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二、审视小学美术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现状
正确看待跨学科教学、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实际运用状况,是推动美术教学革新的有效之举,也是促进美术教师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根本着力点。为此,教师需学会审视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现状,把握跨学科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融合要点,以便采取有效举措,发展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笔者基于目前部分教师开展的美术教学发现,他们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主要表现在:跨学科意识不强,没有突破开展单一学科教学的格局;传授的知识不多,以临摹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刻板,且涉及的题材具有局限性,没有涉及其他学科;组织的活动效果不明显,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面无法得到拓宽。美术学科涉及面广,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跨学科意识,那么所开展的教学是很难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素养发展的需求的;教师如果采用的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模式不合理,将很难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力逐渐降
低[2]。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教师以自己为中心的现象在当下的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因为教学观念陈旧而一直采用讲授式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或教师提供的材料来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另外,部分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性学习机会,也没有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三)教学秩序比较混乱
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秩序较为混乱。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部分学校对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开设重视程度不高,对美术教学的组织、安排不够科学;二是部分学校的师资、设备配置不够合理,难以满足学生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需求,也没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三是部分教师的执教理念等还有所欠缺,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不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得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也使得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探寻小学美术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策略
对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美术学科项目化教学进行策略探析,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发挥美术教学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需深度研读新课标,把握跨学科教学、项目化教学理念的本质,明确两者对于自身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意义,并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适宜的美术学习情境,使跨学科项目化教学顺利开展,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提升,助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助力美术与语文的融合
寻找美术学科中的文化元素,优化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素养。故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了解、梳理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优势,思考具体的实施策略,不断地学习与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实现对学生的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一课时,教师关注学习项目的设计,布置“识别诗句”的项目任务,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优化教学导入。具体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谁的作品的评价吗?”对于该问题,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知道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价,如王维创作的诗歌《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这一评价的具体体现。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任务:“《山居秋暝》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诗歌中的美景吗?”此时,学生回忆诗歌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再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究,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将山中的景物作为主体,展现了“一轮明月慢慢升起,月光照在林间的小道上,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沿着山石缓缓地流下”这样一幅画面。如此,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构图技法,通过对诗歌中关键意象的描绘、对画面的合理布局,保证画面层次分明,充分表现出诗歌的意境美。可见,将美术学科的绘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诗歌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以图画的形式丰富诗歌内容,进而引发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达到绘画能力和文学素养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立足信息技术,促进美术与科学的融合
借助信息技术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进行融合,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更是教师与时俱进的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故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分析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灵活地展开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多样性、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引领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促进其综合素养的积淀[3]。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会跳的玩具”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不同的玩具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这些玩具,帮助学生了解会跳的玩具制作的原理,学习相关的制作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再设置项目任务“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会跳的玩具”,让学生从动手绘制玩具的设计图开始进行合作,确定玩具的外形、颜色、可跳跃的高度等,并鼓励各小组运用剪、切、画等多种方法进行玩具制作,使每一个成员的想象力、创造力都能得到发挥。其中:在设计玩具的外形时,学生需要借助电脑绘图功能,合理选择和把握不同几何图形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使设计出的玩具合乎审美。此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将美术知识与信息技术技能融合起来,还能兼顾数学学科中几何知识的运用。在设计玩具可跳跃的高度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通过特定的程序等检测玩具的弹跳能力,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在这样的项目任务探究中,教师的跨学科项目化教学会顺利地进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也会自然地发生。如此,学生既能学到玩具设计、制作技巧,培养信息素养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感受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独特魅力,使自身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三)深究教育内容,加速美术与德育的融合
优化立德树人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是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美术这门艺术学科蕴含着的丰富资源,是渗透传统文化、融入民族艺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工具。故而,在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深究教育内容,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元素,采取合适的策略加速美术与德育的融合,以此加深学生道德认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帮助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4]。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一课所涉及的“夸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如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不同的颜色、线条、图案,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情绪状态。基于此,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探究项目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夸张的脸谱的方法。为了完成探究项目,学生需要阅读不同的资料,了解京剧中常见的脸谱形式,将它们画下来,并试着在旁边进行该脸谱所代表的人物角色的注释,把握脸谱构图与人物特征的关系,从而挖掘京剧脸谱蕴含的美术元素及对应的德育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布置“比较不同脸谱的颜色,试着进行分类整理,探究脸谱颜色所表示的意义、每种颜色的代表人物及图案方面的寓意”等项目任务。借助这样的项目任务,学生能走进京剧脸谱的世界,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家长或者上网等方式,了解到:红色代表忠贞、英勇,代表人物有关羽等;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代表人物有包公等;白色代表阴险、奸诈,代表人物有曹操等。如此展开项目任务探究,学生能够感知美术中的传统文化并在美术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也能达成对应的德育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中,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和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教师能为学生搭建一座跨越学科界限的桥梁,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美,在求知中感悟美,在创造中展现美,从而让他们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感。因此,在小学美术跨学科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推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施红英.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27):191-193.
[2]许秋雯.跨学科统整的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23(16):64-66,70.
[3]尹合栋,于泽元,邱德峰.美育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问题、价值与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9):28-40.
[4]姚育晓.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
践:以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