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县社火服饰色彩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4-06-27高强

美与时代·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

摘  要:陇县社火是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社火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演出、具有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以陇县社火为代表的宝鸡社火2016年被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研究以陇县社火服饰色彩为切入点,探讨其生成发展的原因,从民俗艺术的角度,阐释粗犷张扬的形式美感背后,所蕴藏的驱邪纳福、热闹喜庆的色彩文化意蕴。将非遗文化融入高等艺术院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设计创新运用,以更好的传承、保护、创新陇县社火服饰色彩。

关键词:陇县社火;服饰色彩;传承与创新;服装设计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基金项目“关陇社火服饰色彩文化研究”(23YJA760028);西安美术学院 202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项目“服装设计 II”(2023KS01);2019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项目(2019)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包括守正和创新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方向和依归;不断创新,守正才有活力和基础。陇县古称陇州,地处陕西省最西端的山区大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西北,乃至中亚、欧洲的主要关隘之一。古代中国,土地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土地之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社火便由此产生,并代代发展传承下来。陇州社火是境内先民通过祭祀土神、火神,实现五谷丰登美好愿望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通过社火服饰色彩,剖析陇县社火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分析特色鲜明的色彩特征形式,挖掘社火文化中深层次的民俗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传承优秀的传统服饰色彩,将陇县社火服饰色彩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以更好的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陇县社火服饰色彩的文化传承

陇县地处陕西和甘肃交界之处,该区域是关陇地区的核心位置,因地处深山,交通闭塞,原生态社火形态保存相对较好,陇县社火是境内先民通过祭祀土神、火神,实现五谷丰登美好愿望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陇县社火服饰色彩粗犷、张扬,浓烈的色彩在西北黄土地上耀眼而夺目,是游演民俗文化中较为醒目的表征现象之一。辟邪、镇宅、纳福、保平安的思想观念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社火服饰色彩和审美之中,使其充满淳厚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当地人淳朴的理想愿望。

(一)传统五色文化的色尚选择

陇县社火服饰色彩所呈现出的丰富、绚丽的色彩意象,蕴含了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祈吉祝福、避灾免难是社火演艺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戏剧社火的扮相演出。据《陇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陇州(即现在的陇县)社火开始仿效秦腔内容及人物服饰、头帽和脸谱,装扮成各种造型社火,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是相互呼应,以更形象地展现具体社火人物角色的性格、身份特征。社火脸谱在色彩运用上,象征性更强,它把五行、五色、五方的观念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神秘的民间文化色彩体系。所以我们不难推断中国古代关于五色指符的广泛运用必定影响到关中地区先民的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遗留到服饰色彩中。

陇县社火服饰色彩传承传统五色文化,其审美偏好是对神话传说和信仰崇拜的体现。根植乡土民俗,色彩搭配凸显喜庆、热闹的节庆氛围。民间画诀里讲:“红靠黄,亮晃晃。”红、黄两色面积占主体,画面显得明耀华丽。清代学者孙诒让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杂,五采相合也。”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配色法则,依据中国传统五色中五色相生的色彩搭配法则,比如火生土,就色彩而言,就是赤生黄。

陇县社火千百年以来一直在当地得以传承,抒发着当地人的文化情怀,传统五色文化在社火服饰色彩中也呈现了历史的积淀。社火演出时间集中在中国传统春节期间,起到渲染喜庆祥和的氛围,年节期间玩社火、斗社火成为陇县当地人的一个民间传统习惯。社火游演以戏剧故事装扮表演为主,表现一些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游演人物大多是正义、正面人物,以神话传说、戏剧故事、民间故事中“忠孝节义”的人物为楷模,社火演出人物的选择多是英雄侠义之士,本质为祈样祝福的寓意,社火人物形象在服饰色彩的选择上也是以传统五色为基础,进行对应的服饰色彩应用,经过多年的传承,成为独特的色彩符号,受到当地民众的膜拜和追崇。

(二)以色寓意的象征性

社火服饰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教化功能。社火服饰色彩的象征功能已超出审美范畴,而是作为宣扬精神文化的人文观念的载体,表现出当地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理和朴素的审美观。

陇县社火服饰受秦腔戏剧的影响,很多社火服饰都来源于秦腔戏剧服饰,这也成为和其它地区社火服饰不一样的地方。社火人物服饰色彩体现出蕴含人物性格特征的象征性,凸显该地区所独有的神话、历史人物的服饰色彩丰富社火游演的叙事感,由社火故事中几个人物的服饰色彩组合产生色彩的视觉冲击。象征性是色彩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无论在有形文化中还是在无形文化中,色彩都不同程度地传达出情感及文化意义。

陇县因古代地处历史上的商周区域范围,历史遗存下来的文化影响,以商周封神榜为代表的神话人物服饰色彩意象表达成为其特色所在,以《黑虎灵官开道》《黑虎搬三霄》等神话人物都是社火游演的经典。以及以关公保皇嫂、《三英战吕布》等汉代的三国演义人物所扮演的社火游演故事,这些人物所穿的服饰色彩都是象征了他们的身份、性格特征也成为陇县社火服饰色彩的独特性所在。社火戏《三英战吕布》中不同人物所着的不同的服饰色彩成为他们各自身份、性格特征的象征(如图1)。

吕布所着的白靠,体现了他英俊虎将的身份及性格特征;刘备因人物的特殊身份,在着装上选择红色袍服,上面绣制龙的纹样,凸显他尊贵的身份;关羽所着的绿靠代表着忠义仁厚的性格特征;张飞所着的黑靠,在传统审美意识中有庄重气派的感觉,象征了人物刚烈、勇猛的性格。

每个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都通过特定的色彩进行设定,将深层、丰富的文化寓意蕴含其中,通过红色、绿色、黑色、白色四种色彩的动态游演方式,将不同人物的服饰色彩视觉符号形象地展现给观众,传递出深厚、悠久的文化寓意,同时形成人们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色彩符号象征。

二、陇县社火服饰色彩特征分析

陇县社火很好地保留了以前社火的风貌特征,更好地体现了原生态的历史遗存。在民间田野山村进行游演的过程中,社火服饰色彩之间,社火服饰色彩与周围黄土地、村舍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视觉冲击。陇县社火在服饰色彩的选择上,以红、黄色系为主,再辅以粉红、黑、绿、蓝以及白色,整体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社火服饰色彩风格质朴清新,既传承了戏剧的文化传统,又具有独特的地方民间艺术特色,反映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俗民风。塑造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简洁明了的人物形象,服饰色彩体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融入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中。以红、黄等暖色系为主的服饰色彩配置,增添了节庆的热闹、喜庆氛围。

陇县社火人物服饰色彩主要取材于秦腔戏剧,重视视觉中的红绿、黑金、红蓝等对比色彩,追求与周围原生态山川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的视觉效果,表现出特定场域下乡土社火戏的粗犷韵味。陇县社火服饰的搭配,当地社火艺人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口诀:“正面红脸披绿袍,粉红老年白蟒穿,头戴鸡翎紫金冠;黑色花脸一身黑,跨下卷毛黑乌马;白奸大面分人物,有红有黄也有黑。”这一口诀是多年来社火与戏曲艺人反复实践而形成的角色装扮规范,一般不得突破。艺人继承了中国古代五行思想,陇县社火服饰在色彩的选择上追求对比性和装饰性,用红色、青色、黄色、黑色、白色五行颜色表现色相对比搭配关系,体现强烈的装饰效果。陇县所处的独特的地貌特征、传统的历史积淀和当地民间延续的文化习俗,都对社火服饰的色彩选择及搭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陇县地区的社火游演队伍人物服饰色彩,以红色、黄色的搭配占比最大,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鲜明地烘托出节日的欢快气氛。社火服饰的色彩搭配也是以纯度高、明度高的色彩为主,以喜庆热闹的暖色为主、冷色为辅。比如陇县马社火游演,社火演出开道二将之一的“灵官”,着红色系服装,手捧黄色红色搭配的把子,背后牵马的马夫也是着黄色的服装(如图2),整体色彩效果鲜明、醒目。红黄色系的搭配,呈现温暖、喜庆的节庆氛围,用潘通色卡对其进行色彩分析,其服饰色彩主体以红黄色系为主,局部少量点缀蓝紫色系,体现冷暖色的对比。图3所示的是笔者在陇县黄花峪村考察调研时,当地的社火会在老社火衣箱中取出的一件20世纪80年代的男靠,红色系的靠,在中间腰腹部点缀黄色的刺绣,红黄色系的搭配彰显了传统五色文化对民间用色的喜好。以色彩搭配寓意传统五色相生的色彩法则,在陇县得以传承沿袭,烘托出喜庆热闹的节庆氛围。

通过不同的色相对比,体现民间艺人的色彩观念和人们心目中的正邪关系,对神话、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让色彩赋予不同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的文化寓意更加鲜明和突出,通过丰富、古朴的服饰色彩传递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

三、陇县社火服饰色彩文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     创新表现

(一)立足地域文化的教学理念设定

立足西部,提炼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观念融入服装设计教学中。以西部民族民间地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和改革基于国际潮流、中国元素、民族风尚“三融合”对服装设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同时让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思想真正落实到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陇社火服饰色彩极具传统内涵和地域特色,课程中教师需要明确问题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围绕关陇社火服饰色彩的问题进行多样化的发挥,产生更多创新性的艺术表现。

(二)陇县社火服饰色彩融入服装设计创新

服装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选取陇县社火服饰色彩为代表地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创作中。为更好的挖掘社火文化内涵,关注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实地考察、观看视频等方式更深入了解关陇社火,分析社火服饰色彩生成的原因,以便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精华,通过潘通色卡、测色仪等进行传统优秀社火服饰色彩的提取,并进一步提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创新中。

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市场动态,明晰设计规范,提取关陇社火服饰色彩特色元素,设计出具有时代感并蕴涵传统色彩文化魅力的服装作品。学生以关陇社火服饰为灵感,提取其中的特色文化元素,服饰色彩以及造型图案等,深挖背后所蕴含的节庆文化内涵,以色彩符号等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同时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和审美需求,以目标消费群,进行古今中外文化元素的融合,同时邀请企业设计总监指导学生作业,师生间进行交流研讨,平衡传统文化艺术和服装市场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陇县社火服饰色彩是极具地域性民俗文化特质的服饰类别,其中色彩作为一种象征语言,更是特定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下极具特色的要素之一,浓烈而奔放的服饰色彩,满足了常年生活在单调乏味的黄土地山区人们对绚丽色彩的渴望和喜悦感,多年的传承因袭,民众基础广泛,相比其它区域传承较好。沿袭中国传统五色文化影响,通过“以色寓意”体现了当地人们祈吉祝福、避灾免难这些淳朴的理想愿望,通过对陇县社火服饰色彩特征分析,以便我们更好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和发扬非遗。将陇县社火服饰色彩引入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文化内容与教学实践的契合度,传承保护社火服饰色彩的美学气质,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判断力,并与当代时尚潮流融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设计的创新表现,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促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陇县志 1990-2010[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2]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4]赵德利.关陇社火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王琼.关中民间社火与宗教祭祀源探[J].河南社会科学,2012(11):69-71.

[6]邢海燕.青海土族服饰中色彩语言的民俗符号解读[J].西北民族研究,2004(4):160-166.

作者简介:高强,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服饰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中药成像鉴别法的探索与研究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湘西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服饰中运用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生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