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例谈
2024-06-27冷忠燕
【摘要】有序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有序思考为抓手,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习采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一列举;有序思考;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冷忠燕(1981—),女,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资源创设系列探究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分析、解读生活现象,从而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一、温故知新,增强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重难点内容,它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规律,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模型[1]。
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素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一)回顾“分与合”,助力学生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入手,设计相应的知识回顾复习活动。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他们对新知识充满期待,从而有信心地参与学习。
例如,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数字“4”,提问学生:“这个数是几?看到这个数,同学们还能联想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有的学生回答:“我从‘4这个数字联想到关于‘4的加减乘除。”有的学生回答:“我从‘4这个数字联想到4可以分成1和3。”还有的学生回答:“我从‘4这个数字联想到2和2可以合成4。”
由此可以看到,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已学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同时还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二)具体分析,为学生探究新知提供支持
笔者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含义,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分与合”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探究新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提供支持。
具体来说,学生要把一个自然数“分一分”,且要达成不重复、不遗漏的目标,就要从1开始逐一思考,使得“分一分”更有序、更有条理。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一一列举的好处,同时增强有序思考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
重视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努力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观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时效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上述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着手,选取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掌握一一列举的知识技能。
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一列举的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2]。
(一)创设问题情境
笔者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李林准备买一套单价为80元的图书,请问他可以如何准备零钱支付书款?”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学生并不陌生。此外,学生还有比较丰富的购物经验,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难。
只见学生认真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李林可以准备8张10元的人民币。”有的学生提出:“李林可以准备4张20元的人民币。”有的学生提出:“李林可以准备16张5元的人民币。”有的学生提出:“李林可以准备80张1元的人民币。”甚至有的学生提出:“李林可以准备80枚1元硬币。”
由此,笔者用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引入一一列举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一一列举的作用,体会一一列举的含义。
(二)进一步思考问题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是利用乘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的,如8×10=80、4×20=80、16×5=80、80×1=80等。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用加法能否解决上述问题呢?组成80元还有什么方法呢?”接下来,学生合作探究,迁移学习经验,深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由此可以看到,笔者以生活购物的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80元的付款方案,使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过程更具生活性和灵活性,既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够助力学生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经历必要的观察、分析、思考、合作、互动等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过程中,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构建与学生良性互动的课堂空间,引导学生用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合作讨论等有效的课堂学习方式解决问题。
(一)设计问题
新课标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以问题为抓手,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3]。
笔者精心设计,向学生提出问题:“邻居王大爷准备用20米长的竹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请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建议?”
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苦恼。有的学生提出:“仅知道竹篱笆的长度,怎么围成长方形?”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围成正方形的菜地吗?”
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用摆小木棒、画图等方法来研究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有的学生合作用小木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再分别求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画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研究怎样围的面积最大。可以看到,学生不仅能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还能够进行思维的碰撞,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由此,学生拓宽了学习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笔者适时地为学生搭建学习分享交流平台,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得到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按照‘分一分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做到不混乱、不遗漏、不重复。”
由此可以看到,笔者采取问题引领的策略,创设帮助邻居王大爷设计菜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使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
四、拓展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教学中,笔者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和思维训练,意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丰富学习经验,从而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4]。
此外,教师还关注问题的拓展,重视引导学生迁移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以达成让学生学思融合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本质,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改编问题
笔者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提问学生:“如果邻居王大爷改用30米长的竹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请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建议?”
此时,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有序思维思考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把20米变成30米而已。”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只要一一列举相应的数据,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还有的学生另辟蹊径,选择绘制表格的列举方法。具体来说,学生先计算长方形菜地长加宽的和,即30÷2=15,再根据问题,列举出全部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笔者立足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适度改编问题,既能够带来给学生新奇的感受,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又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深度学习。
(二)拓展问题
笔者鼓励学生基于上述问题自主进行改编、拓展,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如果邻居王大爷改用40米长的竹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请问可以怎么围?”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如果邻居王大爷改用100米长的竹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请问可以怎么围?”有的学生延伸问题:“邻居王大爷准备用20米长的竹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此外,还有的学生尝试创新,提出问题:“用竹篱笆围长方形菜地,围成的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数吗?”
由此可见,学生创造性地改编、拓展问题,能够较为深刻地体会到一一列举策略的实际应用,同时体会有序思考的作用,发展自身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结语
总而言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重难点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一一列举的策略,既可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教师应该遵循教与学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丰富教学内容,融入多种教学方式,以更高效地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有琦.顺学而教,让数学学习真发生:以苏教版教材“一一列举策略”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11):37-38.
[2]王建才,罗幼娥.顺学而教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以北师大版“尝试与猜测”教学为例谈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8):256-257.
[3]蒋居标.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入:解决问题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J].新教师,2016(12):76-77.
[4]李新.帮学生学会思维:数学教学的任务与使命: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为例[J].新教育,20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