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

2024-06-27于海玲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民谣教育者幼儿园

于海玲

民谣作为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形式,是民间流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曲。它是人们生活、情感、习俗以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谣的特点在于语言简练、旋律优美,往往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广泛传播。此外,民谣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能够唤起人们对乡土、对民族的深厚情感。在幼儿教育中,民谣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

一、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1.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谣中的词汇、句式往往经过时间的筛选和沉淀,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价值,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是极佳的语言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民谣,幼儿能够接触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表达方式,进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此外,民谣中的押韵、对仗等,也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语感和语言审美能力,为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民谣的旋律通常简单易懂,易于被幼儿接受和模仿,这对于初步接触音乐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启蒙教育。通过演唱民谣,幼儿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与音乐节奏相协调,进而发展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此外,民谣中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节奏的基本感知和理解,为日后学习更复杂的音乐知识做好准备。

3.有助于传承文化与培养审美观

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民谣教学,不仅能够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的瑰宝,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观。通过学习和演唱民谣,幼儿能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和审美习惯,进而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领域。同时,民谣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价值观,也能够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因此,将民谣融入幼儿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民谣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

民谣通常语言简练、韵律优美,这对于初识语言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极佳的语言输入材料。通过民谣的传唱,幼儿可以接触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结构,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民谣中的押韵和节奏元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音敏感性和语言节奏感,为他们日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民谣的朗诵、歌唱等形式,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2.民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民谣的歌唱和舞蹈,幼儿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民谣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生活气息,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他们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民谣的音乐元素,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音乐体验中健康成长。

3.民谣在幼儿文化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民谣的传唱,幼儿可以接触本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和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民谣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日后的文化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民谣的讲解、欣赏和表演等,引导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促进他们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民谣在跨文化教育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民谣,可以增进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民谣应用于幼儿教育面临的挑战

1.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育需求

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许多传统民谣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可应用于幼儿教育的民谣资源越来越少。同时,具备民谣知识和幼儿教育技能的专业教师稀缺,导致教育过程中难以有效地传授和解读民谣的文化内涵。此外,现有的教学材料往往缺乏对民谣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整合,无法为教育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2.教育理念落后,缺乏有效传承手段

当前,很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幼儿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民谣等传统文化元素往往被视为附加品或装饰品,而非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手段和方法,教育者往往难以将民谣的文化精髓和教育价值准确地传递给幼儿。这不仅影响了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也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协同机制不足,家庭、幼儿园与社会脱节

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努力。然而,目前这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民谣教育在各个环节中出现断层和脱节现象。其中,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和文化启蒙的第一课堂,在民谣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很多家长对民谣的认知有限,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民谣学习和体验机会。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本应承担起民谣教育的主体责任,但由于前述资源匮乏和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很多幼儿园在民谣教育方面力不从心。社会层面则缺乏对民谣等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机制,导致公众对民谣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足。这种协同机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效果。

四、民谣应用于幼儿教育的策略

1.挖掘与整理民谣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为了有效推进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并系统整理现有的民谣资源,即对传统民谣进行搜集、分类、筛选和注解,以确保其内容的适宜性和教育性。同时,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民谣进行创新性改编,使其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求。此外,还应关注民谣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将不同地域、民族的民谣资源融入教育内容中,以丰富幼儿的文化体验和认知视野。通过充分挖掘与整理民谣资源,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还能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专业的团队,深入民间采风,搜集那些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哲理的民谣,如《小星星》《摇篮曲》等经典民谣。它们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幼儿学唱。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搜集整理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民谣,如江南水乡的《渔舟唱晚》、川渝地区的《辣妹子》等,让幼儿在欣赏和学习这些民谣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整理民谣资源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对搜集到的民谣进行筛选和分类,选择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有教育价值的民谣作为教育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对民谣进行改编和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学习方式。例如,可以将传统的民谣配上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或者通过动画、游戏等形式呈现民谣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教育者还应积极倡导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学唱民谣、分享民谣故事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和了解民谣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总之,通过深入挖掘与整理民谣资源并丰富教育内容,可以有效推进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还能促进幼儿全面而均衡地发展。

2.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传承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与传承民谣,需要教育者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因此,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将其视为培养幼儿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应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提升自己在民谣知识、演唱技巧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将民谣与游戏、舞蹈、绘画等多元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师传承能力,可以有效推动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工作取得实效。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民谣文化传承的研讨会或工作坊,邀请民谣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民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在这样的培训中,教师可以学习到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谣作品,以及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演绎民谣,使之更易于被幼儿接受和喜爱。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民谣教育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优秀的民谣作品及其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建议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灵感来源。同时,要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相互观摩、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将民谣更好地融入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而在政策层面,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幼儿园开展民谣教育传承工作,如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民谣教材的编写、教学设备的购置以及教师培训的开展等;或者将民谣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可以让民谣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幼儿教育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质量,还能够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加强协同合作,形成全方位传承体系

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因此,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和文化启蒙的第一课堂,应积极参与民谣传承工作,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应承担起民谣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式推动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同时,社区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民谣等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民谣的认知度和认同感。通过加强协同合作和形成全方位的传承体系,确保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持久的推进。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定期的“家庭民谣日”,邀请家长与孩子们一同参与,让民谣成为亲子互动的重要媒介。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们可以分享自己儿时学到的民谣,与孩子们一起“唱诵”、一起舞蹈,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到民谣的韵律和节奏,从而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对民谣的兴趣和喜爱。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与当地的民谣传承人、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来园表演、教学,让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民谣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如民谣比赛、民谣展览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民谣的理解和认识。而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开展民谣教育,如可以设立民谣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幼儿园购买民谣教材、教具和开展相关活动;还可以将民谣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幼儿园民谣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五、结束语

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深入挖掘与整理民谣资源、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传承能力以及加强协同合作形成全方位传承体系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推进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这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音乐感知和文化素养,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民谣教育者幼儿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十唱共产党
爱“上”幼儿园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拥军民谣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城市民谣(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