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伙伴计划”碰撞出新火花

2024-06-27团红河州委

中国共青团 2024年10期
关键词:红河县蓝靛哈尼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61.9%,积淀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民族文化特色。为推动民族文化与青少年“双向奔赴”,团红河州委将“石榴籽培育计划”融入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中,通过开展民族文化美育教育,让民族文化“传下来”“守下去”“热起来”。

体验“蓝靛染色”让民族文化“传下来”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团金平县委把文化传承作为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一项特色举措,通过邀请民间艺人现场教学,开展互动式、沉浸式的民族文化体验,将民族文化融入生活、展现时代价值、走入千家万户,激发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情,让青少年接好民族文化保护的接力棒。

哈尼人世代种植南板蓝根,除原本功效之外,南板蓝根还有染制布料的妙用。哈尼人认为,经过蓝靛染制的布料,也像南板蓝根一样能消炎祛病,预防毒虫和病害的入侵。

徐梅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平人,从小耳濡目染,对蓝靛技艺深有体会。在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神奇的蓝靛染”活动上,她从南板蓝根讲起,从“打靛”讲到哈尼族对南板蓝根的“生命情结”,再讲到“蓝靛色是大自然的森林之色,哈尼人的生命之色”。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纷纷跟着老师学习浸染、清洗、晾晒等工序。

“对于我们的下一代,哈尼族的蓝靛染色一直是‘听说过的存在,今天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哈尼族蓝靛染色的传统技法,让他们更真切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一直在生活中熠熠生辉,非常有意义。”一位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

聆听“非遗古韵”让民族文化“守下去”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自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团红河县委联合红河县集爱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传承、非遗技能等纳入课程,开展多声部民歌、乐作舞、哈尼儿歌、器乐、手工艺等教学,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导青少年做文化遗产的“坚定守护者”。

红河县,作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百姓世代和梯田休戚与共,以田为家,开创了独特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被誉为“歌舞之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只见穿着哈尼族、彝族不同支系服装的孩子们,和杨钰尼老师一同唱起了民族歌曲《阿密策》,孩子们时而打起节奏,时而跳起舞,欢声笑语萦绕,一片欢乐祥和。这是红河县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特色活动,也是各民族团结共进、和谐共处的缩影。

作为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边长大的哈尼族姑娘,杨钰尼除了是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志愿者,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她说:“非遗不是散落尘土的老物件儿,而是生命里的活化石。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

开设“同心课堂”让民族文化“热起来”

元阳县依托“共享家”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固定的伙伴领航站青少年陪伴辅导服务阵地,团元阳县委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文化传承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开设“籽籽同心”课堂,开展“民族团结·书韵飘香”阅读交流、“民族文化传承”剪纸、“石榴籽一家亲”等主题活动8场次,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让民族文化“热起来”。

元槟社区党总支书记龙靖媛说:“‘籽籽同心课堂很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欢,每次活动都爆满,孩子们在寓教于乐、融学于趣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文化,更深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家长和孩子们喜欢,就是对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最大的认可。”

猜你喜欢

红河县蓝靛哈尼族
文旅脱贫花 花开红河艳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定点挂包红河县倾情帮扶侧记
红河县总工会:举办沪滇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
红河县总工会:举办沪滇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蓝靛种植增收调研报告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蓝靛果忍冬果实的种内变异研究
红河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对策与建议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